摘要: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电力企业逐渐开始普及使用状态检修模式,取代传统的检修模式。多种科学技术进入到电力系统检修中,演化出了状态检修模式。该检修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提升了检修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检修工作花销,对变电系统正常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分别分析了两种模式的组成,提出了两种模式对比的区别,望为变电系统维修工作带来借鉴。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对比分析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十分重要的结构,变电站的运行过程十分复杂,运行故障也常有发生。当前传统的变电检修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 和传统检修模式对比,状态检修模式具备比较大的优势。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运行的情况进行检修,和定期的事故检修相比,状态检修更加具备针对性以及目的性。不但可以降低检修的成本,而且降低检修之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在变电检修的过程之后,传统的检修模式将逐渐被状态检修的模式所取代。
一、传统检修模式概述传统检修模式
在现阶段主要分为两种:事故检修模式和预防性检修模式。此两种检修模式主要依靠设备的使用作为维修凭证进行维修,实际工作中,此类方式较为被动,而且一些较为严重的事故同样会影响设备的安全问题。事故检修模式往往在传统检修模式中,检修是伴随着设备出现了使用问题进而出现的。而在传统检修模式中,事故检修模式是最为普通的一种检修模式,也是传统模式中应用最广泛的检修模式。而且设备停滞,不仅仅意味着成本的开销加大,很多时候同样会带来生产安全问题预防性检修模式传统检修模式中,事故检修模式较为被动,而预防性检修模式便是为了应对此种被动所使用的检修模式。刚刚出现的预防性检修模式按照一定周期进行,所以也被称为定期检修模式。可以说定期检修模式便是按照一定的科学技术进而呈现周期性的检修,该情况同样是预防性检修模式的一种常用方法。预防性检修模式可以保证大部分设备的完好率,但在面临突发情况时,往往应变能力不足,同样此种周期性的检修行为在面临随机因素而造成的偶然事件反应能力较差。虽然预防性检修模式已经相比事故检修模式进步了些许,但是随着电网质量要求更高的现代,此种检修模式同样不能适应。
二、状态检修模式概述
科技的进步,在现代电网中开始运用状态检修模式,其依靠设备状态进而建立的。状态检修模式判断依据为设备的状态信息,通过对过往的信息进行记录,进而对于设备的状态信息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分析状态信息,得出检修计划和检修内容。状态检修是近些年发展的技术,其具有耗费低、效益高和技术先进的特点[1]。同样该技术减少了传统检修模式的消耗,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此项理念于七十年代发展,诸多发达国家在电力系统中都已经采用了状态检修模式。我国在近些年来引入了状态检修模式,并且逐渐形成了我国电力系统的特殊检修模式。如果以我国目前的转状态检修模式进行探讨,可以说仍然处于初步阶段,一些状态检修模式的多项系统尚未形成。而且一些配套管理技术的发展,例如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完成发展,便会在状态检修中形成专业的管理软件等,此类技术便会逐渐形成完整的技术系统。在现阶段,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状态检修技术主要包括噪声监测、震动监测等技术。状态检修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在线监测、离线监测和定期解体监测。此三种模式运用了现代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将设备信息评价汇聚成为统一网络,进而评价了设备的自身问题,帮助设备在运行中明确设备基本状况,如果一些设备的状态评分较低,就可采取维修措施[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
(一)传统检修模式的弊端
首先,传统检修模式中检修目的没有明确的确认,一般情况下,定期检修常通过设定设备的固定时间来进行检修,这种检修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有针对性的处理设备的真实问题。例如: 在生产中应用新设备,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在这个期间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新设备的检修需要适当增加检修频率。对于一些老旧设备的检修,需要增加检修次数才能保证降低设备故障频率。传统的检修工作需要在断电条件下进行,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日常供电,给电网运行成本造成损失。其次,在检修工作中,设备实际的工作状态无得得知。随着电网检测工作的智能化发展,在检测工作中形成的检测数据十分重要,直接反应着设备的运行情况[3]。但是在传统的检测工作中,对于检修数据的记录和保存并不注重,造成了大量的数据被浪费,造成检修过程的不准确。最后,传统的检修工作缺乏对检修结果的评价,传统的检修模式是针对问题展开分析,并不会对问题产生的全过程展开详细的评估,从而无法从长远角度上检测设备的工作质量,更不会对检修设备进行科学分析。在传统的检修工作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盲目性,更无法利用检修人员的主动性,影响到检修工作的质量。
(二)状态检修模式的特征
状态检修模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状态检修模式是一种主动检修的模式,模式目标通过定期的维护来实现,对于事故有一定的预防能力,能够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降低变电设备故障的概率。其次,状态检修模式建立在单独设备运行状态的基础之上,对故障进行及时检修,这样的检修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避免以往的检修模式中存在的检修不足以及过剩的问题。最后,状态检修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之下分析潜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维修所需成本[4]。因此,相比于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所需要的成本更低,具备的增值效益也更高。所以,在很多供配电企业或者变电站中,都会使用状态检修模式,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时间,解决传统检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对国家降耗增效政策的实践。
(三)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
传统检修模式使用的是固定周期的检修模式,预试周期多数设定为一次设备三到六年,二次设备是新投一年,定期校验六年[5]。虽然传统检修模式中,生产检修的方式十分明确,但是缺少统一的规划。例如: 企业设定了一次设备预设周期,但二次设备预试周期还没有到,很多设备已经在运行中出现了故障前兆,但是没有在预试周期中,也无法得到检修。这些情况也就导致了企业设备检修过剩或者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到供电可靠性,甚至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6]。除此之外,传统的检修模式使用的成本也十分高,极容易造成检修机制的瓶颈,因此被状态检修模式所取代,也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结语:
变电检修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有着巨大的帮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状态检修模式逐渐成为检修工作中的主流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具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能够预先控制设备安全隐患,降低检修成本,提高供电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靳宇翔.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和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8(34):16.
[2]赵紫光,闫兆源.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和研究[J].科技风,2018(28):179.
[3]陆启书.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和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8(25):20.
[4]马晓光.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539.
[5]朱云海.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与趋势分析[J].通讯世界,2017(20):157-158.
[6]廖启忠.探析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J].山东工业技术,2016(5):162-162.
论文作者:罗涛,周冲,蔡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模式论文; 状态论文; 传统论文; 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预防性论文; 事故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