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陆桥经济带建设探讨_自由贸易区论文

自由贸易区陆桥经济带建设探讨_自由贸易区论文

建设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陆桥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全长10900多公里,以中国、独联体、欧洲铁路为桥梁,连结、辐射亚欧两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通大西洋和亚太两大经济圈,是国际资本与国际贸易的必经之路。将国内段建设成为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就是将自由贸易区的开放理念运用于陆桥经济带建设,赋予该地带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特殊经济政策和体制,实行培育造血功能的开发开放,吸引和集聚国际市场的优势生产要素,实现陆桥经济带的快速崛起。

1、建设自由贸易区域陆桥经济带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沟通和促进亚欧经贸合作与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使我国内陆腹地与中亚、欧洲国家紧密连接起来,在实现东西双向开放的同时,为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与东欧、西欧、西亚、中亚、南亚各国的经贸发展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这条通道是亚欧最密集、最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走廊,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贸易走廊和贸易市场,还是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具有极大的国际利用价值和极强的经济能量释放潜力。建设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将为亚欧诸国提供一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通道,利用和通过这条通道,整合区域发展资源,建立互补互利的资金、资源、技术市场,推进亚欧经贸合作,为全球经济全面复苏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载体。

1.2 有利于实现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以陇海兰新铁路为载体,将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整个陆桥经济带与沿江地区相比,缺少如开放上海浦东、设立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和昆山保税区等对全线的开发开放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机制,未能形成如沪、苏、锡、常、宁等沿江发达城市群一样与其地域相适应、城乡相协调并能带动全地带发展的城市群及城镇体系,尚缺少如重庆、成都对西南地区开放带动那样大规模开发的支撑基地;交通网络还不配套,与世界联系渠道少,经济外向度差;市场经济不够发达,资源优势转化慢,比较效益低;总体上看还难以在推进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新亚欧大陆桥纵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横穿近10条南北大动脉,连接南北各省区,是我国市场通达面最大的地带,因此,一般的开放政策和一点、几点的开放区域难以拉动整个沿桥地带的开发开放。而实行自由贸易区式的开放政策,将使沿桥地区居于开放制高点,在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中成为吸引生产要素强势平台,为快速崛起奠定基础。

1.3 有利于推进新亚欧大陆桥自身的竞争和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与西伯利亚大陆桥之间存在激烈竞争,新亚欧大陆桥虽然已开通十年,但是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迟了20多年,从整个沿线通过区域客观条件看,虽然新亚欧大陆桥经过地带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开发条件要比西伯利亚大陆桥优越得多,但缺乏转换机制,相对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制度建设看,俄罗斯在全国成立的第一个自由经济区就是西伯利亚大陆桥东桥头堡——纳霍德卡自由经济区,使其在吸引外资、转口贸易、桥头堡功能等方面,远远超过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有明显超过一般开放度的特殊政策增强新亚欧大陆桥的竞争力。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局势尚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给连云港同俄罗斯纳霍德卡、新亚欧大陆桥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的竞争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如果我们抓紧时机及时动作,将会赢得许多机会,在竞争中推进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

2、建设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的可能性

2.1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由贸易区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种最有效形式,世界上自16世纪在意大利西北部热那亚湾产生第一个自由港——雷格亨自由港开始,40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从国际上看,除各国根据自己的各自情况成立不同类型的自由贸易区外,跨国间的自由贸易区也纷纷成立。欧洲已成立经济共同体,前苏联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四国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中东欧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等国签署了《中欧自由贸易协定》,成立“中欧自由贸易区”,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东南非共同市场20个成员国正在努力建设自由贸易区,美国正在发起于2005年以前建立一个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除古巴外所有美洲国家都参加的自由贸易区。这些自由贸易区将实行统一的对外经济、关税、贷款和财政货币政策,实行统一的经济机制,以保障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可自由流通。新亚欧大陆桥作为国际贸易通道,西桥头堡鹿特丹、汉堡已是著名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伊朗也在其境内靠近土库曼的萨拉赫斯设立了自由贸易区,承接新亚欧大陆桥贯通带来的发展机遇。从国内看,随着我国入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呼声越来越高,专家们在撰文呼吁设立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设立保税区的城市在研究如何将保税区转变为自由贸易区,人大、政协委员们在两会间已将之作为议案向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提出,我国政府也已表态加入东盟自由经济区。因此,从新亚欧大陆桥的特殊功能出发,设立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是适应亚欧经贸合作和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入世新形势,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2.2 体现了国家对沿桥地带总的规划和要求

国家对新亚欧大陆桥的开发开放高度关注,并对沿桥地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95年,中国政府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铁路沿线地带可持续发展列入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同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进一步形成若干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包括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以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为主的东南沿海经济区,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亚欧大陆桥和京九等铁路大干线为纽带的经济带,确立了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国土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央在十五规划的“建议”中又明确提出“依托欧亚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开发”。国务院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也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陇海铁路线……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确立了新亚欧大陆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居全国三大交通干线之首的特殊地位。关于沿桥地带的开发开放形式,在21世纪议程中已明确提出编制“陆桥经济特区和中国边境跨国自由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并明确规划将连云港市建设成为“连接太平洋沿岸国家与中亚地区的国际性港口城市、环境优美的旅游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与交通枢纽”,将“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集国际旅游、国际金融、高技术工业开发、出口加工、自由贸易为一体的国际经济区”。可以说建设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与之是充分吻合的。

2.3 符合沿桥地带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带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自然资源转换慢。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陆桥沿线的秦兵马俑、莫高窟等举世闻名。但目前资源利用和转换还很慢,如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二是交通不畅,与沿海开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公路方面,路网密度低,公路等级底,通达程度低;铁路方面,路网尚未形成;民用航空方面,支线机场和支线飞机数量不足,机场等级结构和机队结构不合理,通用航空发展落后。三是国际资本进入渠道不畅,资金集聚功能差。据统计去年上半年整个西部地区利用外资项目100个,仅及上海市的一半。在东部沿海的发展中,外资起了很大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也绝离不开外资的大量快步进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国外先进地区、沿海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发展最快的地方,都是开放最快的地方,都是外来生产要素加速集聚的地方。要加快发展,一定要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集聚平台,把外来要素吸引过来,壮大自己,发展自己,这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实现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外部的支持,但根本原因不在外部的一般支持和拉动,而在沿桥经济带自身,就象中央对深圳、浦东采取的特殊政策拉动全局的开放和发展一样,对陆桥沿线实行特殊的开放政策,建设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依托沿桥重要城市,培育足以带动全线经济发展的支点,以此为中心,使陆桥经济带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加快生产要素集聚,使区位、资源等各项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转化为现实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快速发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3、建设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的几点思考

3.1 建设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的构想框架

自由贸易区,是指主权国家以特殊经济政策和体制开展经济活动的特殊经济区,它的表现特征是外国商品在该区域内豁免关税,商品、资金、人员流动自由。建设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不是将该广大地区不加区别的同时辟为自由贸易区,而是依托运输通道,发挥东桥头堡连云港、西部口岸阿拉山口和沿桥省会城市、重点城市作用,形成集聚国际生产要素的强势平台,以点带面,以线串点,有重点地推进,最终将陆桥经济带建设成为由自由海港区、自由陆港区、自由空港区为主体组成的,商品、资金、人员流动自由的带状型自由贸易区。具体来讲,一是在东桥头堡连云港设立“自由海港区”,使连云港和国际惯例接轨,成为名符其实的东桥头堡。连云港的开放程度,对推进整个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和陆桥经济带的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国际社会对此也十分关注,在中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政府签署的共同利用连云港开展过境运输的协议中,已有这方面的要求。二是在新亚欧大陆桥我国西部桥头堡阿拉山口口岸与哈萨克斯坦联合设立“自由贸易区”,形成新的开放型经济的增长点、聚集点和辐射带动源,成为亚欧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枢纽,此事符合两国的利益。早在1994年李鹏任总理期间访问中亚四国时,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表达过类似的愿望,中哈两国为此事还成立过联合专家组进行过前期研究,具有现实可行性。三是在徐州、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沿桥重要城市依托铁路、公路枢纽设立“自由陆港区”(内陆经济特区)。最近,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秘书处成立的课题组,已提出了“在陇海兰新沿线经济带城市建立国际陆港的设想”。四是在东桥头堡连云港和省会城市郑州、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依托机场,学习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经验建设“自由空港区”,即开放空港,以机场为中心设立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增加航班航线,发展空运货运,使“自由空港”地区成为所在城市的多功能经济中心,带动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发展。五是赋予宝鸡等沿桥重要城市以交通枢纽的特殊功能,并依托交通枢纽设置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形成新的增长极,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2 推进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建设的配套措施

实行特殊机制解决资本流入问题。陆桥经济带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是资金,建设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的最核心问题,是从机制上解决资本流入问题。在自由贸易区式陆桥经济带的建设中,首先要拓展国外资本和国内沿海、沿江发达地区资本流入陆桥经济带的通道。一是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既是国际经贸通道,又是资源富集区的特点,大力开展国际合作,设立中外合资合作的陆桥国际开发基金会;二是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国土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作用,设立中外合资合作的“陆桥经济带开发建设银行”;三是允许世行、亚行、中外合作银行及其他境外银行在沿桥东中西部重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并放宽外资、中外合作、合资银行的设立条件,在第一时间取消沿线重要城市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限制,在沿线重要城市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特别是金融的对外开放;四要加快沿桥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如在西安等中心城市开办证券交易所,增加沿桥中心城市在本地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和股票、债券发行额度,为加快陆桥经济带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

设立专门机构解决领导协调问题。新亚欧大陆桥国内连云港至阿拉山口段长4131公里,横穿东中西三大不同经济带,情况复杂,需要协调的大事很多,特别是从作为自由贸易区式经济带的建设出发,更是有许多政策、制度、关系要理顺,工作要协调。建议国家像20世纪80年代成立国务院特区办抓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一样,在国家现有的新亚欧大陆桥协调机构基础上成立职能机构,强化陆桥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领导协调工作。国际上,通过进一步协调,使过去多次召开的新亚欧大陆桥国际会议规范化、定期化,发展为“亚欧合作论坛”,成为沟通和推进加快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发展的国际合作载体;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推动中亚国家共同改造中亚铁路交通体系,清除陆桥过境运输中的梗阻现象,切实保障过境运输无阻碍运行等。国内,组织、指导新亚欧大陆桥旅游经济带的开发和发展,解决跨省间、跨部委间的协调问题,使该地带旅游资源优势率先转化为经济优势,理顺陆桥国内段运营的有关问题,如目前急需的将连云港海关直属国家海关总署管理,将徐州铁路分局划为郑州铁路局管理等,以利于科学地组织陆桥过境运输,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陆桥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服务。

标签:;  ;  ;  ;  ;  

自由贸易区陆桥经济带建设探讨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