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长李金华在2002年1月15日全国审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审计长李金华在2002年1月15日全国审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02年1月15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长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摘要论文,讲话论文,在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1年审计工作的主要成果

2001年1至11月,全国共审计10.7万个单位,查出违法违纪金额1600多亿元,已上缴财政110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48亿元,促进增收节支33亿元,向司法机关移送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线索819件。

(一)预算执行审计在维护财经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1年上半年,审计署对财政部、国税、海关和国务院其他部门200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截至2001年10月底,已归还各类被挪用的财政资金105亿元,上缴财政各项税金和罚款106亿元,滞留的国债资金22亿元全部拨付到位。同时,各级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共立案查处了审计移交的各类案件195起,有39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2001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有三个特点:第一,加大了审计力度,揭露和查处了一批较深层次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从促进细化预算和推行部门预算两个方面,加大了对部门预算编制过粗、项目不落实、随意调整支出预算等问题的揭露力度,促使中央部门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推进了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第三,经过连续几年的审计,国务院各部门本级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明显减少,违规总金额逐年下降,同类型违规问题逐年减少,表明审计署确定的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目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专项资金审计在贯彻积极财政政策和支持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审计16个省区市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表明,各地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查出挤占挪用和滞留欠拨国债资金43亿元,配套资金不到位23亿元,还有一些地区存在违规招投标,违法分包和转包工程等问题。

审计北京、沈阳铁路局等10个单位铁路建设资金和21个重点铁路建设项目,查出截留、挪用铁路建设资金等违法违规金额38亿元,发现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8件,已依法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审计27个省区市农村电网改造资金921亿元,占全国一期农网改造投资总额的46.6%,查出各类违法违规金额29亿元。通过审计,促使地方及时纠正了一批挤占挪用资金和向农民

乱收费、乱摊派的问题,100多亿元银行配套贷款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也基本解决,项目管理薄弱的现象有所改善。

审计1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331个县(团、场)、1361个主管部门的退耕还林试点资金,共实地调查了3500多个乡镇和64000多个退耕农户,审计资金总额29亿元,占同期国家投入资金的84%,查出截留挪用资金、克扣补助粮等各类违法违规金额2.4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8.4%;还发现部分地区由于粮食补助兑现率低导致农民拔苗复耕等问题,影响了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审计,目前已促进到位资金2.2亿元,到位粮食2600多万斤,归还原资金渠道4000多万元。此外,还组织对26个省区市205亿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查出截留挪用、虚假配套等各类违纪违规金额13亿元。

审计19个省区市所属的1712个县以上财政部门、2022个教育主管部门和8660所中小学校2000年度基础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查出中小学“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等各类违法违规金额39亿元。审计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21个直属局和部分分支机构1999年、2000年财务收支情况,查出各类违法违规金额34亿元,其中滥发钱物问题尤为严重,金额达9亿元,还查出各类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5件,已移交有关部门查处。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除参加审计署统一组织的专项资金审计外,还围绕地方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其他专项资金审计。如广西、河南等21个省区市对社会保障基金缴拨和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查出欠缴、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金额38亿元;云南、湖北、山西等16个省对救灾资金的审计,查出滞留挪用、虚报冒领、贪污私分等问题,保障了“救命钱”的安全完整;吉林、内蒙古等10个省区市对扶贫和农业开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查出滞留、挤占和挪用等问题金额10多亿元。

(三)金融审计在促进改善金融资产质量、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审计中国银行总行、7个省级分行以及156个分支机构2000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表明,中国银行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有所提高,但资产质量不高、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仍未根本好转。这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违规放贷、账外经营以及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等。同时,发现大案要案线索22件,涉案金额27亿元,涉案人员35人,已移交有关部门查处。

审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3109个分支机构1999至2000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覆盖面达93.7%。发现各类严重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案件32起,涉案金额8000多万元,涉案人员43人,已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审计国际金融组织146个贷款项目和国际组织37个援助项目,出具对外审计报告285份。同时,对355个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设备利用率偏低,二是有的项目效益较差。

(四)企业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

2001年,审计署受中组部委托,组织对中央管理的10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据对已经完成的8户企业审计情况的初步统计,共查出各类违法违规金额348亿元。主要问题:一是会计信息失真。审计的8户企业,2000年度资产虚增77亿元,负债虚减28亿元,所有者权益虚增88亿元,少数股东权益虚增17亿元,利润虚增3亿元。二是私设“小金库”、违规炒股、偷漏税金、违规放贷等问题107亿元。三是由于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损失110亿元。同时还发现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资产数额较大,存在潜在风险等问题。8户企业不良资产总额227亿元,其中投资损失占43%,三年以上应收款占34%,积压商品占13%。此外,审计查出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2起,涉案金额5.95亿元,涉案人员61人。

(五)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发展、规范和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17个省区市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除个别省区外,全国省级审计机关均设立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216人,为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打下了基础。1至9月份,各地共对190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法违规金额107亿元。审计后各地参考审计结果并依据有关法规,对152人给予降职撤职处分,对4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61人被移送

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各地积极开展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工作。审计署组织了对科技部、建设建材局等原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8个省区市组织对204名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初步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此外,审计署组织对我国驻美国、印度等6个使领馆及部分其他驻外机构2000年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了检查,发现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金额达71亿元。30个省级审计机关检查了48家不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共检查1530份验资报告和53份评估报告,查出虚假验资金额4亿多元。

(六)“人、法、技”建设取得新进展

2001年,审计署研究制定了《审计署及派出机构2001至2005年干部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在署机关继续试行公开推荐选拔副司级领导干部,改进和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

审计署制定了《2001至2005年全国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2000年以来,审计署连续修订和颁布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建立。

开发并通过评审的18个审计软件正在推广运用,初步开展了联网审计的试点工作。在2001年,对中国银行的审计中,计算机审计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效。

二、认清形势,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所谓全面审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要求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凡是有国家资金的单位都要在审计的视野之内,不能有“监督空白”;二是从微观层面来说,每个具体单位的审计都要摸清家底,以真实性为基础,把基本情况搞清楚,不能留“审计死角”。所谓突出重点,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要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审计;二是在每个具体单位的审计中要突出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影响经济全局的问题,注意查处大案要案。概括地说,全面审计就是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就是要抓住要害,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审计是基础,突出重点是关键。只有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抓住要害,查深查透,才能事半功倍,以一当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当前要注意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选择审计工作的重点:一是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二是围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三是围绕惩治腐败。在对具体单位的审计中,也要注意区分不同层次,抓住重点问题:首先,要抓严重的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问题。其次,要抓由于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问题,这也是当前党委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第三,要抓财政财务管理中带普遍性的突出问题。第四,要抓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问题。

关于突出重点的问题还需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突出重点关键要突出一个“大”字,不论是确定项目、选择单位,还是查处问题、反映情况,始终都要注意“抓大”,即“数额大、范围大、危害大、影响大”。二是对已发现的重大问题,要抓住不放,查深查透。要学会解剖麻雀,不仅要查清问题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清责任,还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机制和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改进审计工作方法,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科学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要进一步压缩数量,确保重点。审计项目的安排一定要围绕本地区的工作中心,符合本地区的实际。同时,每项审计在制定计划时就要提出明确的审计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要充分运用审计调查手段。审计调查与审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方法上看,审计调查也要运用审计方法,同时结合运用其他调查方法。从工作对象上看,有些涉及面比较广的宏观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各方面比较敏感、处理起来有难度的问题,采取审计调查的方式,有利于摸清情况,提请有关方面研究解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还有一些政策法规不明确、处理依据不充分,但问题很普遍、很突出的项目,也适合通过审计调查的方式,引起重视,促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有的项目还可以采取审计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把审计的内容查实查透,同时延伸调查一部分单位,使我们的工作成果更全面、更可靠、更有说服力。

第三,加强研究分析,提高审计机关报告的水平。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和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各有关方面要求我们提供的报告不仅要有数据,还要有分析;不仅要揭露和反映问题,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可以说,目前审计机关能提出有数据、有情况,又有深入分析和针对性很强的意见、建议的报告并不多。今后凡对外提供的报告,都要在如何更加有利于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动脑筋、下功夫,不仅揭露反映问题,还要深入分析和加工提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从完善宏观管理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此外,还要注意提交报告的时效性。有些问题不一定非要等到整个项目结束并全面汇总完成以后再报告,只要拿得准又能够说明问题,应当随时研究分析、随时报告,不然时过境迁,审计工作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第四,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跟踪检查制度。

审计署确定从今年起,选择部分专项审计报告和综合审计情况报告试行对外公告,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各级审计机关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切实加强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移交案件查处情况的督促落实,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把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促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要继续加强对真实性的审计,促进信用文化建设。从这几年的审计实践看,只有搞好真实性的审计,才能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必须根据加入WTO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信用的要求,认真总结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继续加强对真实性的审计,严肃查处财经领域的各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行为;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揭露和制止出具虚假报告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努力运用审计监督的手段来促进信用文化建设。

二要从查处严重损失浪费入手,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全面开展效益审计的条件还不具备,可以结合财务收支审计注意揭露严重影响效益的问题,开展局部的效益审计。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影响效益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和单位领导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的损失浪费。因此,一定要由此入手,逐步探索开展效益审计的方法和路子。

三、2002年审计工作任务

(一)以促进规范预算管理、严格执法为目标,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今年,审计署将组织对财政部、8个省级国税、16个直属海关、人民银行系统、67个中央部门和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对25个中央部门实行决算草案审签,同时,还要对40个左右县级财政收支状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今年的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要重点揭露和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促进细化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逐步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研究解决地方财政分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二是硬化部门预算约束力,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问题,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国税审计,一要促进基层税务部门严格执法,加强税源管理;二要维护税收政策统一,保障所得税分享改革和加入WTO后税收政策顺利实施。关税审计,主要是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保障国家进出口政策贯彻落实,强化海关内部控制机制。人民银行的审计,要以财务收支真实完整为主线,重点检查与执行货币政策和履行央行监管职能有关的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情况,促进加强财务管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根据“收支两条线”和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促进规范预算管理;二是把合规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相结合,对重点项目预算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进行效益跟踪,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继续试行对中央部门决算草案的审签,进一步促进规范部门决算编制工作,力争做到在三五年内对决算汇编单位的全面覆盖。

(二)以促进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搞好专项资金审计

国债资金审计和调查,重点揭露挤占挪用、滞留欠拨和项目建设中的“半拉子工程”等问题;民航建设资金和重点机场建设项目的审计和调查,重点检查有无违反工程管理规程,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资金审计,重点揭露移民安置不落实和挤占挪用等问题;国土专项资金试点审计,重点揭露违法划拨土地,非法人市和转让,随意减免地价,以及随意侵占和拖欠农户征地补偿费等问题。专项资金审计的最终目的应是促进管理,健全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采购审计和调查,重点检查政府采购机构运行情况、法规制度执行情况、采购资金收支情况、采购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促进建立政府采购运行机制,保证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和调查,重点检查是否及时足额发放,有无挤占挪用和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补助问题,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两个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审计,重点检查其执法行为与经济实体脱钩情况以及执收执罚、落实“收支两条线”情况,揭露内部监督失控,混淆行政执法与企业经营行为,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

(三)以促进规范金融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目标,强化金融审计

今年,审计署将组织对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及部分分支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1年度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建设银行审计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会计信息真实性和资产质量状况,揭露违规经营、资产和盈亏不实、“账外账”等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为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国有金融机构经营机制服务。农业发展银行审计,要结合国家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情况,重点检查资产质量状况、经营风险情况以及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情况,揭露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严格贯彻国家粮食购销政策。

今年,审计署还要组织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外援助项目的审计,重点揭露违反项目协议和损失浪费、项目效益差等问题,促进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降低偿债风险。同时,组织对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管理的政府外债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摸清家底,掌握规模,分析外债对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的影响。

(四)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强对国有骨干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今年,审计署要根据中组部建议名单,组织对中央管理的12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中,要以资本运动轨迹为主线,重点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重大经营决策情况和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揭露企业资产质量、会计信息质量、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

(五)总结经验,逐步规范,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要继续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目前尚未设立专门机构的,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力争早日建立。真正使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和人格化。在当前的条件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以及领导人员应负的相关责任;二是领导人员任期内是否存在由于个人专断,违反民主程序,导致决策失误,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三是领导人员是否有不廉洁和其他经济问题。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各级内审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几年来,内审机构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级审计机关要通过内审协会,进一步加强对内审工作的指导,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努力实行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方面的结合。

此外,各级审计机关要继续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对境外机构和境外企业财务收支的审计。

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

各级审计机关一定要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作风建设的必要性,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好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这些年来我们审计系统的作风建设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陈旧,宏观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突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作风漂浮的现象依然存在;盲目自满、固步自封或畏难发愁、不思进取的情绪有所滋长;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一)切实解放思想,克服因循守旧

我们要不断总结审计实践中的新鲜经验,适时调整审计工作的策略和重点,创新审计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作不断进步。对一些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个途径去探索,换一种思路去解决,真正做到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今后安排全年任务时,都要统筹考虑,留有学习、培训和调研的时间,引导大家边实践、边总结、边思考,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今年要把学习WTO知识作为大事来抓,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培训,对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要定期进行轮训。要进一步改进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审计理论,努力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理论。要拓宽审计理论研究的视野,联系改革和经济发展实际,联系财政、金融、企业的发展变化,进行立体性思考;要开展群众性的理论研究,把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提高审计干部的理论素养。

(二)大兴调查研究,反对脱离实际

2001年审计署组织了两次比较大的调研活动,一是上半年预算执行审计的调研,二是下半年加强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的调研。可以说,这两次调研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调研成果集中体现在年中的审计工作座谈会和这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有关部署中。我希望今后在审计系统能形成一个传统,不论是召开会议、安排工作,还是下发重要文件、安排重大的审计项目,都能事前搞点调查研究,特别是对重要项目、敏感项目最好先搞试审,然后全面铺开。切忌不调查、不研究,心中无数,就发指令、搞计划、定方案、瞎指挥。署党组已经确定,从今年开始取消各司局的专业评比,减轻基层不必要的负担,改由在工作进行过程中,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加强具体指导;总结基层的好经验,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各省级以上审计机关都要结合审计工作,对全年的调研工作作出安排,制定计划,落实时间,保证质量。今后各省市区审计机关负责同志每年向当地党委政府上报的调研材料,同时要报审计署。

(三)提倡求真务实,力戒工作漂浮

各级审计机关要倡导“落实、扎实、老实”的工作作风,切实纠正在一些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散”、“浮”、“骄”现象。要把作风建设与进一步深化审计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行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期制以及末位培训等,进一步完善干部的考核和监督,努力做到能上能下。要突出抓好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班子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把手”工程,着力提高领导同志把握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审计署实行审计业务文书和行政文书分开,大力减少行政性的文件,今后署机关凡是能通过电话或网上解决的,就不再发纸质文件;清理各种简报,对必要性不强或作用不大、内容重复的简报坚决不发。同时进一步规范业务文书,着力提高公文质量。简化办事程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坚持清正廉洁,防止盲目乐观

审计系统的廉政工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违反审计纪律和廉政规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除,另一方面我们还有一些领导同志看不到存在的问题,麻痹大意,盲目乐观。因此,在继续抓好对违纪问题查处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如何从机制上、源头上,从保证措施上来制止和预防违纪行为的发生。

今年是实施“金审”工程一期项目的第一年,希望署内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审计机关通力合作,保证这个事关审计工作长远发展的项目顺利实施。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计算机在审计业务中的运用,加快审计手段现代化的步伐。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审计长李金华在2002年1月15日全国审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