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随着当前相关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领域也越来越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演变,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内建设工作也已全面铺开。但就当前的实际现状来看,关于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的研究工作却鲜有开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智能电网系统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智能化变电站运行技术特点,进一步阐述了智能化变电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运行与维护技术。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问题;运行;维护
1 引言
目前,变电站运维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造成威胁,因此,这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强对运维工作的重视,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相较于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更加重视电力网络的整体发展,其主要致力于提升电网的协调与配合水平,从而进一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
智能化变电站利用其先进的智能设备来实现变电站的数字化、信息共享以及通信平台的网络化。这些智能设备不仅能够实现对变电站内各种信息的测量和采集、控制和保护、监测和计量等常规功能,还能够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对变电站内的各种设备进行运行状态评估。智能化变电站的大规模建设使得对整个电网的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协同互动、线上分析决策成为可能。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一般能够划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三个层次,其中,过程层主要包括智能化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及其附属装置。如隔离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以及这些一次设备相应的数据采集及监控装置。站控层是智能化变电站内的最高级别的管理层,主要包括了多个高级管理系统,如事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站域控制系统等。该层通过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各种设备的数据进行监控和信息交互来完成数据采集、操作闭锁、电能量采集、同步向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各种功能。间隔层是位于过程层和站控层中间的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装置、监测功能组、故障录波器、安全稳定装置等。其主要实现过程层与站控层之间的联系。在单位间隔时间段内所采集到的数据能够作用于一次设备,实现相应的保护功能。
3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常见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在通信模式上有所差别,传统变电站为点对点传输模式,智能变电站采用对等传输模式,后者整体上安全性更高,如果其中一个IED出现问题,便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各个装置间无有效隔离点,仅仅采取软件隔离,导致系统安全性易受到威胁,影响智能变电站运行,因此在运行维护中应重点注意;二是可靠性问题。智能变电站中光学互感器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在运行中光纤和玻璃间以发生安全问题,有源电子互感器需要利用元件和模块作用,而设备运行欠缺一定稳定性。另外磁场也会对高压电子互感器运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三是快速保护问题。电子互感器数据传输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交换机辅助与单元合并,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数据传输时间增多的问题,导致传输效率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对策分析
4.1 继电保护装置
开关智能化、大量采用光纤网络以及装置信息网络化等等,促进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也改变了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装置,使其与传统的保护装置发生了区别,这就需要对保护装置进行更好的维护,优化维护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维护形式。具体来说,总结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做好自动装置、保护装置的参数备份,避免由于数据丢失而不利于设备正常运行。做好室外终端箱温度的管理,安装温度控制的仪器,确保箱内的温度适合设备运行,为设备更好地运行提供辅助。(2)如果保护装置在采样时出现问题,那么要做好设备组件的检查,明确问题出现的原因。首先要对光纤链接进行检查,确定连接完好无损,然后对合并单元进行检查,明确其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其次再对数据集中器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运行正常。中间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可能会产生问题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因此在检查的过程中要仔细、谨慎,一旦找出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4.2 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智能变电站设备质量对整个变电站运行都有着直接影响,要想确保变电站运行稳定安全,必须要加强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电力公司在日常运行中应指派特定负责人员定期对智能变电站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明确设备问题所在关键,尽可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若设备损坏严重,应尽早更换。智能变电站中电子互感器是重要设备,具有光、电、机三种功能,因此在进行运行维护时要着重加强电子互感器维护。另外,除了电子互感器外,电缆也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关键,在维护中重点检查电缆是否正常连接,避免出现损坏情况。同时,还要定期清理仪表,确保干净,避免灰尘影响仪表运行,并防止发生漏电。
4.3 创造优良的运行环境
对于变电站的运行,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设备、装置以及部件等进行科学的安排与规划,防止产生系统局部过热的情况,从而对硬件设备与系统运行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在设备密集区,管理人员应该保证区域的通风与散热,控制设备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减小设备产生故障的可能性。另外,对于电力设备,应该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安排清洁人员定期对设备地点进行必要的清理,为设备的运行创造一个优良、整洁的环境。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有效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变电站大都是通过运用较为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以及有关的智能化设备来展开一定组合配置所实现的,智能化变电站的效率水平将会直接决定着整体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在一般性的智能变电站运行阶段时常会遭受到部分外在性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智能变电站运行面临一定的问题状况。为确保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便应当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从而研究出更多的新型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邵建新.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运行维护的比较研究[J].电子测试,2016,20:143+139.
[2] 刘琨,黄明辉,李一泉,陈志光,曾耿晖,刘玮,蔡泽祥,苏忠阳.基于状态信息关联关系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线监测方法[J].现代电力,2017,06:85-91.
[3] 许家焰,宋福海,陆榛.智能站二次检修安措可视化及一键式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16:1-8.
论文作者:孙洁,郭茗菘,高月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智能论文; 互感器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装置论文; 运行维护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