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体会论文_周国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体会论文_周国凤

(南京市急救中心城北分站 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急救治疗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对患者的治疗和急救相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统计的这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经过有效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以后有50例患者的病情好转,12患者预后不良。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有效的溶栓时间窗内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患者的偏瘫,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重视。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时间窗;救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392-02

缺血性脑卒中指脑组织因急性缺血、缺氧所致脑部病变,大部分发病者伴有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更为严重的是伴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频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死率均呈现出高水平变化。为进一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群体预后,本院积极探究临床救治对策,为此选取了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救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给予患者相关的临床急救和临床治疗,对患者的治疗和急救相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33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岁。患者在发病到救诊时间是1小时至36小时。所有患者都在静息状态下急性起病,伴发症状如下:肢体无力者56例,头晕者20例,昏迷者12例,恶心呕吐者12例。本组病患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内容、方法,自愿参与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临床急救治疗方法

1.2.1院前急救 在接收急救电话时,立即回访家属,做到3分钟内出车,最快的时间赶至病人现场(最好在30分钟内)。在急救过程中,进行院前卒中筛查,和家属确定患者的发病时间,询问其相关病史。初步查体和监测血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救护人员需要安抚患者负性情绪,维护现场秩序,以免过于慌乱而加重患者濒死感,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病情告知,并且安全有效的将患者搬运至急救车内。

1.2.2心电监护和吸氧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快速接通监护设备,严格监测患者的意识,血压,心率,呼吸,瞳孔变化和血糖等,生命体征平稳时,安抚患者情绪,给予吸氧。

1.2.3对症治疗 在途中给予开通静脉通路,输注液体要求为生理盐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昏迷病人保持昏迷体位,松开病人的衣裤,衣领,要求病人平卧,禁止来回转动患者头部,如途中出现呕吐,应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排泄物,避免反流误吸,同时给予对症处理,患者瞳孔不等大时给予甘露醇250毫升静滴,或者呋塞米10毫克静脉推注。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给予气道支持及辅助通气,尽量减轻脑部缺氧状态。密切监测血压:收缩压为185~21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为115~120毫米汞柱,可不必急于降压治疗,如果血压>220/120毫米汞柱时,则应开展缓慢降压治疗,以免血压回降速度过快加重颅内损伤。

1.2.4送院要求 送患者入院必须有家属或旁观者(了解发病情况者)陪同,并且救护人员通过临床诊断直接送至有“卒中单元”的医院,而非就近送院并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送院同时联系好医院的急诊,通知神经科急诊,将延误时间将至最低,把握救治黄金期[1]。

2.结果

本次统计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院前急救和及时院内急救,有50例患者偏瘫症状明显缓解,12例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错过溶栓的最佳时间窗,预后不良,未有死亡者。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病重最常见者,约占75%,为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治疗是尽早恢复脑血流再灌注治疗。(时间就是大脑)在《中国急救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14年》中指出脑卒中溶栓时间最早,预后越好,4.5小时内溶栓收益最大[2],为获得最佳效果应尽一切努力减少延误。另外,我们认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率,降低致残率,需要多个科室联合行动,缩短再灌注时间,建立快速,流畅,高效的卒中链。包含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院前急救要求发现病人,及时派遣急救车,快速转运,到分医院。要求每个急救医生能够在现场进行院前卒中筛查,确定患者的发病时间,迅速有效的诊断卒中,并且及时快速送达有“卒中单元“的医院。在途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好有效地监测,比如患者的心电,血压,呼吸,心率等从而给予有效药物干预治疗,通过对患者的有效地紧急救治,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送至有效医院,争取在有效的时间窗内进行有效地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治疗效果。

封桃梨等人[3]在研究中明确表明,“优化急救流程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规范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本院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亦发现了标准化急救流程的有效性,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给予患者相关的临床急救和临床治疗,对患者的治疗和急救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急救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重视。

【参考文献】

[1]王一镗.王一镗急诊医学(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34-13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Z].2014.

[3]封桃梨,黄亚娟,陈兰,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130-132.

论文作者:周国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体会论文_周国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