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竞争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竞争论文,我国农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特点
如今已经非常成熟的国际农产品市场,除了每时每刻竞争都异常激烈外,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才能确定合适的应对策略。综观目前整个国际农产品市场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垄断与反垄断斗争愈演愈烈 发达国家的人口虽然只占世界人口的25%左右,但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强,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所占份额大。例如,美国的玉米出口量多年来一直占世界的6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农产品不仅自给能力增强,而且出口能力不断提高,成为连续的农产品输出地区,对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构成威胁。美国为了对抗欧共体的出口竞争,维护其垄断地位,迅速采取大幅度提高出口补贴措施,直接引起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和贸易上的持续混乱。这种状况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影响极大。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财力用于补贴出口,其价格无法与他们平等竞争。这样,我们的农产品出口也就必然受到严重阻碍。
(二)质量竞争日渐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层次也越来越高。既有物理、化学、营养、卫生以及消费心理等特征的要求,也有对产品本身质量参数的要求,甚至对农产品生产的环境质量和方式方法也有要求。例如,对使用化学肥料、生长激素、生物技术的情况,对农产品加工的程度与方式等等,都有严格的使用限制和要求。如果你的农产品达不到应有的综合质量要求,过去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销售,但现在往往就没有这种选择,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三)鲜活农产品比例不断扩大 以西欧市场为例,20世纪50年代,鲜活农产品的比例不到10%,70年代也只有18%左右,而1997年则达到了40%以上。这些农产品不能长久存放,到货存货安排十分讲究,要求周转快、管理科学,达到应有的鲜活标准。而国际市场范围大,世界各地气候变化多样,在运输途中有时要经过不同的气候带,从而加大了农产品的保鲜难度。我国目前鲜活农产品储运手段还比较落后,这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四)卫生检验越来越严格 农产品大多是食品和动植物产品,商品的质量安全不仅涉及到商业利益,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对农产品的检验一向都很严格。随着近几年“口蹄疫”、“疯牛病”等严重危害性事件的出现,各国的防范警惕性进一步提高,对农产品的检验更加苛刻,检验项目不断扩大,检验程序日趋复杂,检验手段更为高明。这样,我国过去许多可以出口的产品现在受到阻碍。同时,有的国家还往往利用世贸组织有关农产品协定中,允许各国采取正常的动植物卫生检疫的规定,通过设置各种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把某些农产品拒之于国门之外,从而造成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隐蔽性限制。
二、妨碍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突出问题
(一)高度分散的小生产使农产品出口组织困难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平均在0.5公顷以下, 而世界中等收入以上的国家,平均每个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是76.5公顷。同时,我国农户经营行为过于分散,大多数农户还只停留在农产品短缺时代的户自为战阶段,组织化程度较低甚至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这种分散的家庭经营与日益统一的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在组织大宗出口产品生产的时候,难度大且反应迟钝,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很难同国外规模大、反应敏捷的农场及其他组织程度很高的商业组织进行平等竞争。
(二)出口管理体制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要求 我国的农贸、工贸与技贸处于分离状态,产销脱节,缺乏一致对外的出口宏观调控政策与手段。外贸专业进出口组织的垄断局面没有完全打破,不能激发出口农产品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国有外贸企业仍是进出口的主要力量,但是其体制和运行方式不适应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国际营销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弱。生产企业、三资企业的出口体制和方式相对适应国际市场要求,但他们发展缓慢,农产品出口的承载量不够大,尚未形成气候。
(三)农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农产品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而且速度的提高还非常缓慢。将15大类主要农牧产品的生产量折算为谷物当量计算,1980年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数量仅为1吨多点,而日本为13吨,法国为50吨, 美国为155吨。在此后的15年间,日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0%, 法国提高了100%,美国提高了78%,而我国只提高了40%。这样, 许多大宗的农产品如粮食、油料等,我们很难与他们进行竞争。有资料表明,近几年,在我国国内市场上,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二至五成,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加入WTO后,我国必须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这样, 许多国外的农产品又要挤进来,我们又面对着很强的农产品进口压力。
(四)农产品质量差影响竞争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品种虽然不少,但由于质量不高,竞争力偏低,所以,出口的批次批量都很有限。例如,我国的苹果生产在世界居第一位,但是出口量却不到总产量的1%, 就是在最有比较优势的香港市场上,年销售量一般只占7%左右, 而日本却占到了60%以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苹果质量,除了大小不均、含糖量低、虫果率高以外,更重要的是苹果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且采后保质能力差。
(五)诸多出口环节上的服务落后 农产品的储藏运输设施不足、手段落后;农业市场体制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出口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毗邻我国的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地区,有时宁愿花较高的价钱从欧美市场购买农产品,也不愿意从距离近、价钱低、质量等同的我国进口,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供货时间和各个环节上的服务质量更高更好,而我们经常出现许多不确定、不可靠的因素令他们感到头痛。
三、青岛市的经验
针对以上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新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青岛市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积极营造农业国际化的良好环境,农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出口量逐年上升。 近3年间,农产品出口量平均每年递增30%以上,其中,2000年比上一年增长36.2%,出口总值达到9.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5.2%, 成为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类产品之后第三大类出口产品。据中国海关统计,近几年,青岛港进出口总额的42%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已经成为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口岸。青岛市农产品出口的数量之所以不断扩大,主要有以下四点经验。
(一)靠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稳固竞争基础 青岛市积极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种是股份式合作社。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结成目标一致、风险共担、利益联动、合力参与农产品出口共同体。现在这样的合作社有174个,涉及到蔬菜、果品、 畜牧等5个行业。另一种是专业协会,以出口的产品和技术为纽带, 把从事某一产品生产的专业村、专业户和农业企业组织起来,建立社团性合作经济组织。 目前青岛市这样的协会研究会有263个, 联结了农户总数的7.9%。再一种是社区性的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方向比较一致的村庄,组建大的公司,分户生产,集中为外贸企业加工或者自己直接出口销售,已经有268个村庄形成了这种模式。 农民的组织程度提高以后,有效地改变了原来要么出口产品不足,要么严重过剩的状态,而且也方便了统一安排农产品的规格和质量,对扩大农产品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靠融入高新技术占领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制高点 靠高新技术提高品质、增加数量,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关键。为此,青岛市建立了生物技术试验基地、无毒种苗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以及一批高标准工厂化育苗中心,重点建设了万福、恒生源、九联等家禽良种繁育基地。从国外引进新品种300余个,新技术250余项。建立高标准冬暖式大棚8万亩,网箱养鱼1.6万箱。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52%。在把高新技术融入出口农业的过程中,青岛市非常注重构造高新技术与农业经济结合的新机制,着力调动微观应用高新技术的积极性。政府每年拿出几千万元资金,对100个左右农业高新技术项目进行了重点扶持, 形成了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样板,从而激励了农民自觉应用高新技术的积极性。近两年,青岛市引进了30多个蔬菜新品种,全部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其原产品的37%和加工制成品的74%销售到了日本、韩国和西欧市场。与此同时,政府每年还拿出数百万元资金,在一定区域建立农业高新技术投资保险机制,促进高新技术推广。虽然政府并没有付出多少风险投入,却使他们原来发愁的60多项新技术只在一二年便得到推广,每年创造的产值达到近10 亿元, 每个农民年增加纯收入280多元。
(三)靠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领入国际市场 目前,青岛市有500亩以上的种植业园区83个,已形成畜牧、水产、蔬菜、林果、油料、花卉六大行业的116个农产品出口基地。 这些基地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为不同阶段、不同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们对这些基地进行高密度技术投入,现在,年出口500 万美元以上的生产基地达到了53个。目前,全市年加工出口能力800 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47家,其中的外资企业占70%。这些企业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出口基地,是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桥梁。
(四)靠良好的运营机制规范出口秩序 一是建立农产品购销机制。青岛市的地方政策规定,出口加工企业必须与农户签定收购合同,让农民根据需求组织生产;龙头企业必须按合同收购农产品,不能半道打折扣;农民也一定要按照出口订单进行生产,不能随意改变,更不能因国内市场价格浮动而毁约。二是建立农产品出口质量管理机制,要求农民必须按照规定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实施生产,既保证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使龙头企业便于采取新的技术措施。三是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农产品出口企业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有的企业对出口的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有的向农户返还部分利润,从而增强了农民参与农产品出口生产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四、扩大农产品出口需要国家统筹解决的问题
从青岛市和我国其他地方的情况看,要扩大农产品出口,有许多问题需要全国统筹安排。
(一)培育建立农产品生产与进出口资本市场 目前,全球500 强企业的成员中有4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大型农业综合公司,都是活跃于国际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1997年他们经营的进出口农产品数量占世界总量的37%。由此可见,要膨胀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必须逐步培育和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业资本市场。
从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看,有很多农业企业已经具备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和能力。青岛市现有9 家获准免检进入欧盟市场的涉农企业,平均净资产增长率和平均利润增长率,都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和稳定性。但是,他们要进入资本市场却比其他行业的企业困难,受到的限制更多。从多方面情况看,在我国尤其是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培育和建立出口农业资本市场的时机到了,一方面应当让更多的涉农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建立出口农业资本市场。其形式,一是可以发行出口农业建设债券。目前,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信贷市场,特别是农业方面的建设项目,只是利用国债的其中一部分,没有单独发行债券,要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能力,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在国家和地方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有必要发行适当数量的出口农业建设债券,或者发行急需的专项债券。二是对某些影响大、带动力强、效益高的出口企业,可以允许他们发行一定数量的企业债券。三是扩大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仅占总数的6%左右,流通市值和筹资额都仅占总量的5.7%,这与我国GDP中农业占17%的比重明显不成比例。因此, 应当让更多规模大、效益好、影响广、风险不大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上市,以此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为我国更大规模的农产品出口创造条件。
(二)制定和调整刺激增加农产品出口政策 现行的农产品出口退税率只有5%,不利于降低农产品出口换汇成本,也不利于调动生产者、出口企业和国家储备部门的积极性,应当适当提高。同时,要改变现行农产品出口配额办法,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招标范围,对不便于实行招标的商品,要增加生产企业的出口配额量。另外,要区别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程度不同的降低农业特产税,以减轻国内具备比较优势农产品的成本,提高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能力。在信贷政策上要向农产品出口方面倾斜,并且要下决心打破外贸垄断专营体制,扩大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自主权。
(三)政府在农产品出口中应更有作为 政府要十分关注国际农产品市场动态,进行科学预测并及时向企业进行预报。更重要的是,政府要与更多市场潜力大的国家,通过签定对我国更有力的多边和双边农产品贸易协定,消除非贸易壁垒,排除动植物检疫等方面的障碍,为农产品出口的准入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