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幕府文人集团及其文学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幕府论文,汉代论文,文人论文,集团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4.11.031 中图分类号:I2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4)11-0158-06 幕府制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秦汉时期。到了汉代,随着幕府制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幕府呈现出文人化的趋势,出现了一系列的幕府文人集团。这些幕府文人在承担着各类军政事务的同时,也从事各种文学创作活动。汉代幕府文学不仅为汉代文学增添了新光彩,而且开后世幕府文学之先河,对后世幕府文学的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对于汉代幕府文人及文学,学者较少关注,在此对汉代幕府文人集团的形成、文学活动以及文学影响等做一简单梳理,以求教于方家名流①。 一、幕府文人的兴起 西汉时期,各类将军皆有幕府,但入幕文人较少,更无幕府文人集团。到了东汉时期,随着仕进制度和将军制度等的变迁,将军幕府文人不断增多,幕府文人集团也随之而产生。 (一)幕府文人兴起与东汉将军制度以及幕府制度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将军主要“掌征伐背叛”,不常设。汉代将军名目繁多,其中最为尊贵者为大将军,其位次丞相,有时甚至高于丞相。次者为骠骑将军,再次者为车骑将军、卫将军。总体而言,西汉时期,大将军、骠骑将军多在丞相之下。到了东汉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将军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升,其幕府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拜为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注云:“四府②掾史皆无四十人,今特置以优之也。”[1]刘苍身为诸侯王,故其领骠骑将军之职时,明帝特优宠之,其地位在三公之上,其属僚也较往常多。这只是特例,但一些特例后变成了常规。《后汉书·邓骘传》:“延平元年,拜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车骑将军本在三公之下,因邓骘为邓太后兄,故其为车骑将军时,特“仪同三司”,其幕府人员的数量及地位亦随之变化。此后成为常规。大将军原本位于三公下,东汉窦宪征伐匈奴有功,又因其为窦太后之兄,故拜为大将军。《后汉书·窦宪传》:“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官属依太尉。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长史、司马秩中二千石,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自下各有增。”注云:“《续汉志》太尉长史千石。掾属二十四人,令史及御属二十二人也。”[2]因太后之故,窦宪以大将军执掌朝廷,权倾于时,以至其与和帝车驾会长安时,“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3]。顺帝时,梁冀以梁皇后兄身份继其父梁商为大将军。因太后之故和废立之功,梁冀军府人员倍增。《后汉书·梁冀传》:“建和元年,益封冀万三千户,增大将军府举高第茂才,官属倍于三公。”梁冀掌控朝政,权势熏天。“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以殊元勋。每朝会,与三公绝席。十日一入,平尚书事,宣布天下,为万世法。”[4]此后,窦武、何进等皆以外戚身份领大将军,执掌朝政。 自西汉以来,将军便有议政、察举等权力。如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冬十二下诏云:“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及内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朕将览焉。”[5]议郡国庙罢立时,元帝下诏曰:“朕获承祖宗之重,惟大礼未备,战栗恐惧,不敢自颛,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6]到了东汉时期,不仅大将军、骠骑将军等地位得到了提升,以至大将军时常能左右朝政,同时其属员也不断增多。权力的增加会给其幕府人员带来更多、更好、更快的升迁机会,而属员人数的增多使得其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员。这些是东汉时期许多文人投身权重位尊的大将军、车骑将军等将军幕府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幕府文人的兴起与东汉将军对文人的器重与赏识有关。西汉时期,将军皆有幕府,但入幕文人较少,这显然与将军对文人不够重视有关。东汉时期,一些将军为了提升自己的声誉,为了有助于自己辅政、治国,他们往往有意识地将当时一些名贤、才士征聘入自己幕府之中。西汉后期,王凤以大将军辅政,杜钦便劝王凤“求贤知自助”[7]。东平宪王刘苍为骠骑将军时,“幕府新开,广延群俊”[8],以助其辅政。窦宪为车骑将军开幕府时,便将失官或无官的著名文人傅毅、班固、崔骃等纳入幕府,“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复请毅为主记室,崔骃为主簿。及宪迁大将军,复以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9]。这些给窦宪带来了很好名誉,以至“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10]。邓骘为大将军辅政时,“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11]。这些举措给邓骘带来了很好的名誉,“时遭元二之灾,人士荒饥,死者相望,盗贼群起,四夷侵畔。骘等崇节俭,罢力役,推进天下贤士何熙、祋讽、羊浸、李郃、陶敦等,列于朝廷。辟杨震、陈禅,置之幕府,故天下复安”[12]。梁商为大将军时“辟汉阳巨览、上党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于是京师翕然,称为良辅,帝委重焉”[13]。何进为大将军辅政时,“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发旧德,并为龟元”[14]。 一些将军大量纳文人入幕府还与他们对文人的赏识有关。窦宪颇好文学之士,对文学之士颇为尊重。早在为侍中时,窦宪便结好于班固。后来班固为其幕府时,窦宪曾多次赏赐用物、饰物等给班固,甚至还将自己所用宝剑赏赐给班固,这些在今残存的班固《与窦宪笺》中有记载。经过章帝推荐,窦宪马上将白衣崔骃奉为上客,并为崔骃求官,但因帝崩而未果。窦宪为车骑将军开幕府时,便立即将崔骃聘入幕府,“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15]。可见其对崔骃的赏识与重视。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有才华的文人会给幕主处理各类军政事务带来许多便利,这也是一些将军好征召有才华文人入幕的原因之一。将军府的各类事务性文章皆出于幕府之手,有才华的幕府文人往往能给这些事务性文章增添光彩。如班固为窦宪写下的《封燕然山铭》显然为窦宪功业增添了光彩,也使得这次军事行动名垂千古文坛。一些将军自身文化修养不高,往往需要文人为其撰文达意,能够很好为其撰文达意者往往会深得赏识。汉末祢衡受到刘表、黄祖的赏识便是典型例子。刘表“文章言议,非衡不定……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表大悦,益重之”[16]。及其仕黄祖时,“衡为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17]。总之,不管是出于利用的功利目的,还是出于内心对文才的赏识,东汉将军对文人比较器重和赏识,加上他们位尊权重,使得他们的幕府对热衷仕途的文人充满了吸引力,投身幕府的文人越发多起来。 (三)就东汉文人而言,入幕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仕进之途。汉代仕进之途以察举和征辟为主。不管是察举还是征辟,都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因而人际关系往往比才学更为重要。特别是到了东汉中后期,由于朝政日益为外戚和宦官所掌控,仕进之途越发壅塞,士人出仕、升迁变得越为艰难。 如上所说,东汉时期,大将军、车骑将军等权力急剧膨胀,而且幕府属员数量也大为增加。大将军、车骑将军等的权力很大,他们除了自辟幕府之外,还拥有各种察举、推荐权力,如梁冀为大将军时“增大将军府举高第茂才”[18],这样使得将军手下幕僚们更容易获得升迁的机会。《后汉书·窦宪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后汉书·崔骃传》:“(窦)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刺史、二千石皆入窦宪幕府,可见其幕府的吸引力很大。窦宪幕府的巨大吸引力显然与其幕府人员有更多、更快的升迁机会有关。马融因世乱而屈就于邓骘幕府,后滞于东观十年,因仕途多舛,乃入梁商幕府。从史料记载来看,东汉时期有不少幕府人员渐迁至二千石及以上,以至丞相有不少出身或曾任幕府。如杨震曾入邓骘幕府,李固、周举和马融等曾入梁商、梁冀幕府等。可见,东汉时期幕府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仕进之途。 政治的黑暗与仕途的壅塞,加上将军们有意识招揽,以至抬举文人,使得将军幕府成为文人的一种重要的仕进之途,一些无官(失官或未入仕)文人皆入将军幕府,以求得升迁。班固因母丧去官,因而入窦宪幕府。崔骃未被授官,因而入窦宪幕府。以至有些文人多年辗转于各将军幕府之间。傅毅曾先后为车骑将军马防和大将军窦宪幕府。崔骃先为度辽将军邓遵幕府,后为车骑将军阎显幕府。马融先为大将军梁商幕府,后为大将军梁冀幕府。陈禅先辟车骑将军邓骘府,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崔瑗先辟度辽将军邓遵幕府,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赵岐先辟大将军梁冀府,后为车骑将军张温长史。由此可见,将军幕府成为东汉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东汉时期,将军幕府制度的变化,以及将军对文士的赏识等,使得将军幕府成为文人的重要入仕途径之一。大量文人入幕,逐渐导致了幕府文人集团的形成。 二、汉代的幕府文人集团 如上所说,幕府制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形成于秦汉时期。西汉时期将军名目繁多,每位将军都有幕府,这样为幕府的士人数量也不在少数。可惜对于这些幕府人员史籍少有记载,可考知姓名的幕府人员仅数人而已。蔡义、杨敞、杜延年、燕仓、邴吉等先后给事大将军霍光幕府,杜钦以病免官后征诣大将军王凤幕府。蔡、杨二人为幕府时间较短,很快转任。杜钦为王凤幕府多年,曾多次上书王凤,为王凤出谋献计或进行劝谏。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上述原因,从幕文人越发多起来,他们往往集结于具有很大权势的大将军、车骑将军幕府中,从而形成了幕府文人集团。 (一)窦宪幕府文人集团。东汉时期较早的且影响最大的幕府文人集团当属和帝时窦宪幕府文人集团。窦宪乃东汉开国功臣窦融之曾孙,其妹为章帝皇后,因此窦氏兄弟颇为宠贵。窦宪因不法而获罪,惧诛,欲击匈奴以赎死。章和二年(88年)冬十月,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于是窦宪征招幕府。次年窦宪率兵出击匈奴,大获全胜,班师而还,于是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永元四年(92年)六月,窦宪因图谋不轨而被诛。自为车骑将军开幕府以来,至其被诛时解散,其幕府存在时间虽不足四年,却影响深远。窦宪颇好文士,因此其幕府文人汇集。傅毅先为车骑将军马防军司马,马防败后失官。窦宪为车骑将军时,复请傅毅为军司马。早在为侍中时,窦宪便将崔骃奉为上客,并为其向章帝求官,因帝崩而未果。为车骑将军后,窦宪辟崔骃为掾,让其侧身于故刺史、二千石间。后又擢为其主簿。早在为侍中时,窦宪便结好于班固。班固因母丧去官。窦宪为车骑军出击匈奴时,征班固为中护军,后又迁为中郎将③。此外,邓骘亦“少辟大将军窦宪府”[19]。窦宪幕府文人聚集,因此“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20]。 (二)邓骘幕府文人集团。邓骘乃东汉开国功勋邓禹之孙,其妹为和帝皇后。和帝崩后殇帝立,邓太后临朝,于是拜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不足一年,殇帝病亡,邓太后又与其兄车骑将军邓骘立安帝。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十一月,拜为大将军。永初四年(110年)十月,因母丧罢。自为车骑将军开幕以来,至母丧去官,首尾五年。在此数年间,邓太后临朝,因此邓骘以太后兄身份执掌朝政。执政期间,邓骘一方面大力举贤纳才,另一方面将一些名流征入自己幕府。“(邓)骘等崇节俭,罢力役,推进天下贤士何熙、祋讽、羊浸、李郃、陶敦等,列于朝廷。辟杨震、陈禅,置之幕府,故天下复安。”[21]陈禅先为州治中从事,“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22]。张晧先仕于州郡,“辟大将军(邓)骘府”[23]。杨震先仕于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24]。朱宠“初辟骘府”[25]。马融亦辟于邓骘府,“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26]。后马融饥困,遂往应邓骘召。此外,还有些文士不应邓骘征召,如张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27]。 (三)梁商幕府文人集团。梁商乃梁统之曾孙,其女为顺帝皇后。阳嘉元年(132年),其女立为皇后,三年(134年)拜梁商为大将军,固辞。四年(135年),梁商受为大将军,直至永和六年(141年)病卒。梁商大将军幕府前后持续六年。梁商为大将军时,亦广进贤才,“商自以戚属居大位,每存谦柔,虚己进贤,辟汉阳巨览、上党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于是京师翕然,称为良辅,帝委重焉”[28]。李固辞广洛令后,“梁商请为从事中郎”[29]。王畅不应孝廉举,“大将军梁商特辟举举才”[30]。周举坐事免官,“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31]。另外,马融亦辟梁商幕府。阳嘉二年(133年)马融对策为议郎,后“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32]。 (四)梁冀幕府文人集团。梁冀,梁商之子,顺帝梁皇后之兄。其父梁商一直为大将军,其父亡未及葬便拜为大将军。顺帝崩,冲帝立,梁太后临朝,梁冀执政。不足半年,冲帝亡,梁太后又与梁冀立质帝。一年余,梁冀弑质帝而立桓帝。桓帝时,梁冀权倾朝廷。延熹二年(159年)七月,梁冀伏诛。梁冀掌控朝政前后长达近二十年,其幕府配员增至倍于三公,有不少名流出入其幕府。朱穆,“(梁)冀亦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33]。周景“辟大将军梁冀府”[34]。崔寔初不应大将军梁冀辟,后迁大将军梁冀司马[35]。赵岐初辟司空掾,其后为大将军梁冀所辟[36]。应奉,“大将军梁冀举茂才[37]。吴祐为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38]。另外,马融亦可能辟梁冀府。《后汉书·吴祐传》:“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时扶风马融在坐,为冀章草,佑因谓融曰:‘李公之罪,成于卿手。李公即诛,卿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可见,马融当时正为梁冀幕属。虽然梁冀权势倾朝,但依然有不应其征者。“时梁冀贵盛,被其征命者,莫敢不应,唯(周)勰前后三辟,竟不能屈”[39]。孔昱,“大将军梁冀辟,不应”[40]。 (五)何进幕府文人集团。何进,其异母妹为灵帝皇后。中平元年(185年)五月,拜为大将军。灵帝崩后,何进执政,后因谋诛宦官为宦官所害。何进大将军幕府前后达四五年之久,其间何进亦广辟贤才。荀爽遭党锢,党锢解,五府并辟,不应。后公车征为大将军何进从事中郎[41]。王畅之子王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42]。边让辩博能文,“大将军何进闻让才名,欲辟命之。恐其不到,诡以军事征召。既到,署令史,进以礼见之”[43]。《后汉书·文苑列传·边让传》:“让善占射,能辞对。时,宾客满堂,莫不羡其风。时府掾孔融、王朗并修刺候焉。”此表明孔融和王朗时皆为何进幕府。 除此之外,入将军幕府文人还有不少。杜笃曾辟车骑将军马防幕府。崔瑗先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邓遵被诛,瑗免归。后复辟车骑将军阎显府。阎显败,辞归。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复首辟瑗,因辞。羊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等。汉末枭雄曹操亦将众多文人招入幕下,其幕府实乃东汉将军幕府的变异。对于以曹氏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学者已做了很好的研究,在此就不重复赘说了。 三、幕府文人集团的文学活动 在早期,幕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将军府中的各类军政文书及事务。作为幕府,这些文人一方面要承担军府各类政治、军事事务,同时发挥着他们的文学特长,为幕主撰文作书。幕府文人的文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军政事务文书。将军幕府最重要的职能是处理将军府中的各类事务性往来文书。《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持备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卫)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吏急责之幕府对簿”[44]。可见,将军行军时,其幕府要对每日军事行动做详细的记录,以备忘和备查。班固作有《涿邪山祝文》。祝文,告神求福之文也。《文心雕龙·祝盟》:“班固之祀涿山,祈祷之诚敬也。”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永元元年(89年)窦宪出征匈奴时,班固时为其中护军,因而随行。出征匈奴时,窦宪与诸军先会于涿邪山,然后窦宪调遣诸军与匈奴战。《涿邪山祝文》云:“晃晃将军,大汉元辅”,“仗节拥旄,钲人伐鼓”[45]。可见此文当是班固受窦宪之托,作文以求福于神,以期获得战争胜利④。窦宪率军出击匈奴,大获全胜,于是登燕然山,刻石勒功,令班固作铭⑤。此类文章,虽非通常行政文书,但亦与将军军务活动密切相关,亦是由其幕府文人承担。汉末曹操幕府承担了曹操的各类行政文书。《三国志·魏书·陈琳传》:“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 除军政文书外,幕主还可能让其幕府文人为其撰写其他文书。如梁冀诬陷太尉李固之文便出于马融之手,“时扶风马融在坐,为冀章草,(吴)祐因谓融曰:‘李公之罪,成于卿手。李公即诛,卿何面目见于天下之人乎?’”[46]曹操各类公务来往书信亦有不少出于幕府之手。《典略》:“太祖初征荆州,使瑀作书与刘备,及征马超,又使瑀作书与韩遂,此二书今具存。”[47] (二)赞颂幕主文章。除上述军政文书外,幕府文人还经常撰文作赋为幕主唱赞歌。这类文章虽非幕府文人职内之事,却是幕府文人获得幕主器重的重要途径之一,于是幕府文人往往抓住各种机会,为其幕主唱赞歌。永元元年(89年)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时,班固为其中护军,崔骃为主簿,傅毅为掾,皆随之出征。窦宪这次出征取得了重大胜利,以至刻石立碑于燕然山。因出征大获全胜,于是其幕府撰文为窦宪唱赞歌。班固作《窦将军北征颂》,崔骃作《北征颂》,傅毅作《窦将军北征颂》。这三篇作品可能为一时集会所作。因受南单于请求,汉朝方才出兵征伐北单于。窦宪征伐北单于大获全胜,于是南单于于漠北遗窦宪古鼎,容五斗,其傍铭曰:“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48]。就此,崔骃作《仲山甫鼎铭》以赞颂窦宪功业。次年,因再受南单于灭北单于请求,窦宪再次遣左谷蠡王师子以及中郎将耿谭等出击北单于,亦大胜,北单于仅得免脱。对于这次胜利,其幕府文人亦写下了一些赞颂作品。崔骃作《大将军西征赋》,傅毅作《西征颂》。这次归来,窦宪被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振旅还京师时,崔骃作《大将军临洛观赋》。马融先后为梁商、梁冀父子幕府。梁冀为大将军时,大兴土木,又起别第于城西,故马融作《梁大将军西第颂》,颇尽夸饰之词,“颇为正直所羞”[49]。后世幕府文人亦多此举。曹操出征荆州,刘琮投降,王粲辟为丞相掾。“太祖置酒汉滨,王粲奉觞贺曰……”[50] (三)日常往来文章。东汉将军多好贤才,往往征辟名士入幕。幕主对于这些名士往往比较尊敬,幕主与幕僚之间的关系带有浓郁的朋友关系。这样,在日常生活之中,幕主与其幕僚之间多有书信往来。杜钦为大将军幕府时便多次上书,为王凤献策或进行劝谏。窦宪为侍中时便与班固交接,来往较多。班固为窦宪幕府时,二人书信来往也不少,惜今仅存少许片断。因为幕主与幕府往往荣辱与共。幕主仕途通达,其幕僚可能有更多的升迁机会;如果幕主获罪,其幕僚往往受到牵连,甚至出任他职者也会因为其故吏而受到牵连。正因如此,幕僚往往会对其幕主进行劝谏,既是为幕主效力,也是为自己免于祸难。李固为梁商从事中郎,商以后父辅政,而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灾异数见,下权日重。固欲令商先正风化,退辞高满,乃作《上梁商书》,以谏之[51],但不为梁商所纳用。太尉王龚为宦者所诬,李固上书梁商《奏记梁商理王龚》,劝其为王龚解脱。崔骃为窦宪幕府时,“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52]。这些文章今多不存,仅存《献书戒窦宪》。在此文中,崔骃劝窦宪戒骄戒傲,以保族全身。梁冀闻朱穆名而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穆以冀势地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推灾异,奏记以劝戒冀……梁冀骄暴不悛,朝野嗟毒,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曰……冀不纳,而纵放日滋……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穆言切,然亦不甚罪之。”[53]赵岐为梁冀所辟,为陈损益求贤之策,梁冀不纳。这类文章数量众多,惜今存者寥寥无几。 四、汉代幕府文学的影响 以上对汉代幕府文人集团及其文学活动做了简要概说。汉代幕府文学不仅对当时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不少影响。 首先,汉代幕府文学展示了东汉文学发展演变态势。自汉武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之后,诸侯藩国变得日渐弱小,他们无力养士,也不敢养士,于是大批文人逐渐从地方向中央汇集,形成了中央文人集团,导致了帝国文学的兴盛。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东汉前期。到了东汉前期,随着幕府制度的发展,幕府文人逐渐兴起,文人呈现出由中央机构向将军幕府流动的趋势。许多士人因仕途雍塞等原因而投身将军幕府,从而形成阵容强大的幕府文人集团,以至颇有赶超中央文学的趋势。窦宪幕府名士汇集,有班固、傅毅、崔骃等著名文人,以至“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54]。这些文人有不少是从中央机构东观或兰台转迁而来的,如班固、傅毅等先后都曾任职于兰台。“窦宪幕府文学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兰台文人集团的延续”[55]。这种“延续”生动地展示了文人由中央机构向将军幕府的流动。随着文人与中央的游离,文学也从为帝王唱赞歌而转向为幕主唱赞歌,如班固、傅毅、崔骃等便写下了大量赞颂窦宪的文章。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汉末。继窦宪之后,著名的将军幕府有邓骘幕府、梁商幕府、梁冀幕府、何进幕府等,这些幕府都吸引了不少著名文人。幕府对文人的吸引,又进一步加剧了文人与中央的游离,从而导致汉代中央文学的衰微。 其次,汉代幕府文学展示了东汉文人的生存情形。因权势将军的幕府能够给文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于是文人多投身于其幕府。崔骃因未受皇帝任用而投身窦宪幕府。崔瑗、傅毅等人,因仕途雍塞而多年辗转于各将军幕府之间。马融因世乱无依而投身邓骘幕府,后为求得升迁而入梁商幕府。文人向将军幕府的屈就,表明国家为文人提供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越发变小,因政治黑暗等原因,文人的生存变得越发艰难。文人与中央职官的游离,导致文人与皇权的“离心”,而这种“离心”必然导致文人在思想上由“大我”(国家)向“小我”(个体)转变,从而导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汉末文学多以自我个体情感、思想为表达中心,与此当有不少关联。 最后,汉代幕府文学奠定了后世幕府文学的基本模式。汉代幕府文学是汉代幕府制度发展的产物。汉代幕府与幕僚之间虽然以上下级隶属关系为主,但又带有浓郁的朋友关系,这种亦僚亦友的关系亦多见于后世幕主与幕僚之间。幕府文人主要以文学为工具为幕主服务。一方面他们要为幕主处理各类日常政务,特别是要撰写各类官样文书;另一方面,他们要撰文作赋,为主子歌功颂德。此外,幕府与幕僚之间以及幕僚相互之间,多有文书往来,互通信息,交流情感。后世幕府文学亦多以事务文书、唱赞文章、私人书信等为主要内容,这些在汉代幕府文学中已有很好的表现。可见,不管是主僚关系,还是文学内容,汉代幕府文学都奠定了幕府文学的基本模式,对后世幕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幕府(莫府)”一词多见于《史记》《汉书》以及范晔《后汉书》,其所指多为将军幕府,只有少数例外。如张放为侍中、中郎将,监平乐屯兵,置幕府,仪比将军;郑吉以都护而立幕府。后来郡太守亦可称幕府,盖延用此法。此类幕府毕竟是少数,且边地对文人无多少吸引力。本文所论幕府以将军幕府为主,至于非将军类幕府文学拟另撰文详论。 ②“四府”指的是太傅府及三司(司马、司徒、司空)府。 ③《后汉书·班固传》:“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此处“大将军”当为“车骑将军”之误。永元元年(89年)窦宪出击匈奴,大获胜利,于是刻石燕然山而还,燕然山刻石文字出于班固之手。这些表明这次出征匈奴时,班固便已经随行,而这次出征时窦宪的身份是车骑将军,班师而还后方拜为大将军。 ④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将此文系于永元二年(90年)班固出使匈奴之时,显然不确。张晨已加以辨驳,并认为此文作于永元元年(89年)。张说颇为合理,此从之。参见张晨《窦宪幕府文学考》,《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七期。 ⑤史籍记载表明,班固此文作于永元元年(89年),学者对此几乎无异议。近李炳海先生提出异议,认为此文作于永元三年(91年)。李先生宏文虽颇有些道理,但依然无法驳倒旧说,故此从旧说。参见李炳海《班固〈封燕然山铭〉所涉故实及写作年代考辨》,《文学遗产》2013年第二期。标签:文学论文; 车骑将军论文; 东汉皇帝论文; 汉朝论文; 后汉书论文; 历史论文; 窦宪论文; 公文论文; 班固论文; 邓骘论文; 何进论文; 幕府论文; 骠骑将军论文; 东汉论文; 汉书论文; 史记论文; 历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