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定制生产方式生产能力实现机制探讨_供应链系统论文

谈即时定制生产模式生产能力实现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能力论文,机制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023(2005)01-0080-05

一、前言

即时定制生产模式(Instant Customerization,IC)是基于时间竞争的一种管理模式[1][2],它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压缩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作时间来提高其快速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对于基于时间竞争的生产模式。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一些研究。ChristopherMeyer对基于时间竞争(Time-based competition.TBC)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将TBC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缩短工作流程中非必须时间阶段和快速决策阶段[3]。国内已有学者开始对基于时间竞争的问题进行研究[4][5][6],但大部分研究文献还停留在对TBC概念的引入和分析。TBC是一种压缩产品计划、开发、制造、营运和运输时间的竞争战略,根据产品的价值流动过程,可分为基于时间创新,基于时间制造、基于时间销售、基于时间服务等四个部分,分别对应着创新时间、制造时间、销售时间和服务时间的缩短。然而,目前文献注重的是对TBC这四部分内容单独进行研究,还没有人提出IC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也没有人从战略上和战术上研究即时定制环境下企业生产能力的实现特点和实现机制。

在IC环境下,企业的生产能力(简称IC企业生产能力)概念、系统构成要素乃至形成机制,与传统企业的生产能力概念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IC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是指企业快速或即时满足顾客对产品品种的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方面它要求企业(制造商)具有柔性制造能力和柔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供应商对于制造商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并且要求在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动态联盟机制。从以上IC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在IC环境条件下制造商生产能力(也就是指IC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变得十分丰富,它的含义并不局限在制造商本身,而实际上它反映了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能力。IC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是一种系统的概念。其形成机制以及生产能力系统的构成要素,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资源在配置和时间方面的优化,而且还涉及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协调和优化管理。并且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需要从战术上和战略上及时调整,因此对于IC企业生产能力形成机制的认识和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还需要根据系统观点,从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上来研究IC企业生产能力的系统构成要素和形成机制,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增强IC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IC企业生产能力与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的利用能力和开发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如何优化和管理IC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并将其整合成有效的生产能力的问题也是IC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分别从IC企业的战略层面、战术层面来分析和研究IC企业生产能力的特点、形成机制及其绩效衡量指标。

二、从企业战略层面来分析IC企业生产能力的特点及其实现机制

从IC企业的战略规划的层次上考虑生产能力的概念问题,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IC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对未来市场环境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的问题。从IC企业战略层面来看,IC企业生产能力是指IC企业在未来时间内(3年以上)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为了清楚地解释战略层面上IC企业生产能力的含义,本文建立了基于企业战略角度的IC企业生产能力实现机制因果关系图,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IC企业战略层面上生产能力实现机制是:IC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5年左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竞争对手状况以及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在市场中长预测的基础上,构建生产能力发展战略规划,从而确定IC企业在较长时间(1年至3年)生产能力发展战略。在IC环境下由于市场需求复杂多变,为了保证IC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IC企业生产能力发展的战略计划必须有不断调整和优化其自身的能力,例如调整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策略、调整和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策略,调整和优化企业财务资源,直至调整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这种能力就是从战略角度理解的IC企业的生产能力。而在传统企业组织中,则没有这样的概念。在传统企业的组织计划层次结构中,组织的战略规划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实现所制定的全局性的计划。组织的战略规划可以分成各个不同功能的战略规划,例如财务战略规划、市场战略规划、经营战略规划等,这些功能性的战略规划是组织战略规划实现的重要保证。然而,在传统企业中,一旦确定了企业的总目标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后,这些功能性的战略规划就可以确定,并且不能改变。但是从客观情况来看,如果市场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功能性战略规划需要调整和优化,否则它们有可能偏离实际的市场情况而丧失了对战术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的指导意义,直至对企业造成灾难性影响。这也是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不能适应IC市场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IC生产管理模式中,由于存在着IC企业生产能力发展战略规划这个“功能模块”及其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能力,使得IC企业在战略层面上有着很强的快速适应市场环境和外部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能力。因此,研究战略层面上IC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对于IC企业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本文为什么要从企业战略层面上研究IC企业生产能力概念的原因所在。

图1 IC企业生产能力实现机制因果关系图(从战略角度来看)

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构成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1)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例如:产品模块化结构设计能力;

(2)科技进步的能力;

(3)信息管理能力。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IC生产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供应链动态联盟和战略伙伴关系的管理水平以及客户关系管理水平。

三、从企业战术层面来分析IC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其特点

众所周知,企业组织的战术规划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组织战略规划而所采用的方法和行动。从战术层面来看,IC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IC企业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以及企业内外部资源,以低成本快速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由于在IC市场环境下,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IC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要求其生产能力能够快速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因此,从企业战术层面来看,IC企业生产能力实现机制是一种不断改善和优化的循环过程。为了说明这样的循环过程,本文建立了IC企业生产能力实现机制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实箭线、虚箭线均表示信息流。

图2 IC企业生产能力实现机制因果关系示意图(从战术层面来看)

IC企业生产能力实现机制的过程为:首先,IC企根据市场环境预测数据和竞争对手信息,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通过产品结构优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以低成本来快速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当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或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超过了IC企业现有生产能力,或其竞争对手已处于领先地位的时候(例如,更短的交货期,更宽的产品品种范围,性能更好的产品等),IC企业将重新调整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改善企业的生产能力,以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因此IC企业生产能力实现机制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循环和改善的过程。

从企业战术规划角度来看,IC企业生产能力概念有如下特点:

(1)IC企业生产能力概念是一种基于过程的概念,能够进行不断的改善和提高;

(2)IC企业生产能力概念是一种循环的过程概念,并且可以进行无限次循环。经过每一次循环,IC企业的生产能力将得到改善和提高;

(3)IC企业生产能力是有限的,但改进是无限的;

(4)IC企业生产能力概念强调的是以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或顾客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例如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采用高效的网络信息系统,采用现代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理论和方法等方式来提高其生产能力(即实现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5)IC企业生产能力概念中,IC制造商的生产加工能力只是IC企业生产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引入IC制造商生产能力的概念。该概念与传统企业生产能力概念完全相同)。

四、IC企业生产能力衡量指标体系

由于IC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与传统企业生产能力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传统企业生产能力的衡量指标也就不能用于对IC企业生产能力的衡量,并且由于生产能力衡量指标是优化IC企业生产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研究IC企业生产能力衡量指标问题。根据IC企业生产能力的定义,分别从IC企业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上提出了IC企业生产能力衡量指标,具体介绍如下。

1.战略层面上IC企业生产能力衡量指标

(1)战略计划的弹性度。在3-5年内,由于市场环境发生突变,例如新技术的发明、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动荡和突变等,企业战略计划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它反映了IC企业制定的战略计划对未来的可预见性和适应性。

(2)IC企业市场变化响应周期。指IC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响应时间,即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开始。企业开始调整战略计划,对企业其内外部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直到适应市场变化的时间间隔期。该指标反映了IC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如果IC企业市场变化响应周期较短,则说明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较强,反之,如果IC企业时常变化响应周期较长,则说明企业对时常变化的响应能力较弱。

(3)IC企业市场变化响应率指标。该指标是指IC企业市场变化响应周期与该企业期望的市场变化响应周期的比值。其中,企业期望的时常变化响应周期可以是IC企业所规定或要求的响应周期值。为了使得IC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企业期望的市场变化响应周期值一般要求小于或者等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变化响应周期。如果IC企业市场变化响应率大于1,则说明IC企业战略层面的生产能力不强,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反之,如果IC企业市场变化响应率小于或等于1,则说明IC企业战略层面的生产能力大于或等于其竞争对手,其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2.战术层面上IC企业生产能力衡量指标

1)快速响应能力指标

(1)产品交货期指标:由于IC企业生产能力概念的核心内容是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性,因此可以用产品交货期指标来衡量企业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产品交货期指标是指企业从接受顾客订单直到交货的时间间隔期。产品交货期越短,说明IC企业响应顾客需求的时间就越短,进而说明IC企业的生产能力越强;反之,如果产品交货期越长,则说明IC企业响应顾客需求的时间就越长,从而说明IC企业的生产能力较弱。

(2)顾客满意度指标:在一定计划期内,IC企业实际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包括产品的交货期、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与市场实际需求程度(包括市场实际需求的产品交货期、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之间的比值。因此顾客满意度指标值介于0和1之间。

2)低成本实现指标(低库存费用,高服务水平)

(1)IC企业总体库存费用指标:这一指标是从IC制造商角度的库存控制角度来看的,它为计划期内,IC企业总库存费用;

(2)IC企业供应商的库存费用指标:这一指标是从IC企业的供应商角度来看的,它是指计划期内供应商的总库存费用;

(3)多级库存总体费用指标:它包括制造商、所有供应商的总库存费用指标。

3)产品结构创新能力指标

在IC环境下,IC企业快速响应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一个重要策略或方法,就是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产品结构,利用产品结构模块化设计思想,使得每个产品族的品种变化数量大幅度增加,以增强企业快速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具体指标为:

(1)产品模块化率:该指标是指一个产品族中(指产品的基本结构)的模块数占整个产品零部件数的比重;

(2)产品族的品种变化率:该指标是指一个产品族中通过模块化设计所能达到的品种数量。

4)基于IC企业业务流程指标

(1)产品循环周期指标

产品循环周期指标是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它是指混流生产线上同一种产品的出产间隔期。产品循环周期指标内容十分丰富,是一种能动的绩效评价指标。产品出产循环期指标可分为以下两个具体的指标。

——IC企业供应链节点企业(或供应商)零部件出产循环期指标,该指标反映了节点企业库存水平以及对其上层节点企业需求的响应程度。该循环期越短,说明了该节点企业对其上层节点企业需求的快速响应性越好。

——IC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指标,该指标反映了IC企业整个供应链的在制品库存水平和成品库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IC企业对市场或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由于IC企业在其供应链中处于核心企业地位,因此,IC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决定着其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即IC企业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必须与IC企业(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合拍。该循环期越短,说明整个供应链的在制品库存量和成品库存量都比较少,总的库存费用都比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供应链管理水平比较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2)缩短IC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的措施

缩短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方面,使得以IC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与IC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合拍;另一方面,使得IC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与顾客或市场的需求合拍。

对于以IC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而言,其生产率等于市场需求率(或销售率),而不是等于设备单位时间内的制造能力。在不同时期。IC企业及其供应链的生产率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同而不断的变化,IC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使得其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或供应周期(等于IC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与顾客或市场的需求周期合拍。否则,IC企业将失去销售机会和市场。

——可采用优化产品投产计划或采用高效生产设备或加班加点来缩短IC企业(即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

采用优化产品投产计划或采用高效生产设备或加班加点来缩短IC企业(即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其中,优化产品投产计划化来缩短IC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既不需要增加投资又不需要增加人力和物力,而且见效快。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即时定制环境下企业生产能力的特点及其系统构成要素,分别从战略上和战术上研究了即时定制环境下企业生产能力的特点和实现机制。由于生产能力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优化IC企业生产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提出了即时定制生产模式下企业生产能力绩效衡量指标及其指标体系。

标签:;  ;  ;  ;  ;  ;  ;  

实时定制生产方式生产能力实现机制探讨_供应链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