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研究论文_刘珍玲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地铁由传统的单线运营向网络化运营转变。由于各个城市的运营换乘频次及日均客流量不同,带来的设备维保及运营管理无法有统一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实际运营情况,针对地铁网络化运营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

一、地铁网络化运营的主要特征

地铁网络化运营有效提高的运营效率,多条线路交汇,实现地铁各线路之间资源共享、互动、互通、互联,极大地满足了乘客不出站口即达目的地的需求。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国内地铁行业内网络化运营经验,地铁网络化运营的主要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地铁网络化运营的主要特征

二、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架构

目前,国内外关于地铁网络化运营组织架构基本形式为:完全集中式管理架构和分级集中式管理架构。其中,完全集中式管理架构,该种架构将公司决策、管理层置于首要地位,各线路、各专业统一运营,服从公司集中管理,纽约、巴黎、东京、莫斯科、香港等城市地铁均采用此种统一运营、集中管理体制,但该模式加大了公司及管理层的管理压力,往往影响各线路、各专业配合效能。而分级集中式管理架构是分层次式管理,具有“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机制,只要统筹协调既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能发挥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能动性。建议采用分级集中式管理模式,且在单线控制模式中线路行车组织采用(两级管理,三级控制)基础上,在各线控制中心之外建立一个集中管理机构,负责线网层级的整体运营监视工作,同时设定一个由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监督管理评价平台,形成“三级管理,三级控制”的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管理模式

三、地铁网络化运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地铁网络化运营是地铁发展及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地铁网络化运营初期面临的问题较多,现针对地铁网络化运营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

地铁网络化运营模式不同于单线运营,面临换乘频次高、客流量大、安全风险点多等问题,因此在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及时性、安全性、整体性的原则。①及时性原则:事故发生之前或发生的初期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调度调整中需降低影响范围,以最短的时间做出相应的处理,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②安全性原则:安技部及相关部门,应严格把关设备维保、运营质量的提升,提高所有员工安全意识及加大业务能力考评质量,为行车安全、设备设施安全、乘客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③整体性原则:以网络运营整体的运力为主,针对具体突发性事件、紧急情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对单个事件或单个设备故障处理,以降低故障影响范围,确保整体运力为主,实现故障快速恢复。

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关键任务是最大限度满足乘客的行程需求,首先,通过各个线路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其次,提升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质量:①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各个线路列车之间的联系工作,通过统筹调度,确保各线之间运输服务质量。②编辑科学高效地运行图,以提高线与线之间运力,尤其是提升运行图编辑人员对重点车站与相邻周边车站的交通客流量及其分布特征、设施的配置在全日短时、分时客流的设计、测算、预测能力。③加强对首、末班车的日常管理。最后,在行车组织过程中,借助智能化技术实时监测线网行车组织的运行情况,有助于提高线网行车组织运行的质量[3]。

(二)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

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应注重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运营管理业务体系、运营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其中,对于运营功能体系而言,有效保持运转体系、维保体系、安监体系、基础体系和管理平台之间的协调一致,才能使地铁网络化运营更高效、更安全;运营管理业务体系是主要包括对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维护管理、安全管理、运用管理和公安管理,提升各体系间纵、横向协调能力及权威性,促使各体系工作人员充分实现分工协作、互助共赢,为地铁的安全运行提供条件;建立健全的运营规范标准体系,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地铁的运营过程中的各项规范标准,是促进提高网络化运营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最终实现在网络化运营下的集中—分级管理模式的转换中,线控层、网管层、现场车站执行层等各项职能层次在实际运营中有效形成垂直一体、扁平开放、集约统筹、联动分明、应急迅速反馈的管理组织架构,使得网络化管理的应急指挥、突发运营事件的迅速反应及票务、维修、物资管理系统职能的高效运行。此外,在运营中需着重优化的管理问题如下所示:

(1)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健全责任管理平台,使各部门的责任明晰,达到线网联动、统筹协调、良性竞争的目的;通过加强制度管理,在运营中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层层分解压力,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从源头杜绝意外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建立完善的运营监管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运营监管评价小组,对网络化运营的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等方面进行安全、服务上的指标评价,从运营专项与综合能力上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运用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对结果进行公开、公示并与各部门绩效考核挂钩,评价指标包括基本运营安全指标BOSI、服务类指标SCI、故障水平指标FLI等等进行统计考核,具体指标计算如下所示:

(3)对一些设备可以使用国产的,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设备国产化能力,降低维修维护成本,以市场宏观调控机制,将系统供应与生产企业分离,设计施工检修企业和运营主体分离,形成市场化核算链条,划小核算单元系统,达到降耗增效的目标。

(4)优化换乘环节,提高客流通行能力,把换乘站列车通过统一指挥错开时间,加大疏导力度,以站内提示、广播、文字提示等方式对乘客进行换乘信息宣传,同时换乘站部署专人进行路径引导,以防乘客滞留换乘通道,影响运营[5]。

四、结束语

地铁网络化运营是地铁行业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强化网络化运营管理组织体系、综合考虑长远规划、完善网络化运营系统、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进一步改善经营组织管理集约化,为城市建设创造更多的效益,推动地铁事业良性发展。因此,在地铁网络化运营初期,首先,建立线网层面的管理核心,将各运营主体有机关联,实现线网内统一的运营协调、应急处置与信息共享;其次,充分考虑控制中心建设形式与规模,优化调整既有控制中心架构,使其符合网络化运营需求的行车组织工作;最后,优化监督管理及安全责任体制。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地铁运营模式由单线向线网运营过渡,有效减缓城市交通压力、为人们出行换乘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刘辉.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实践探析[J].智能城市,2016,(5):167.

[2]符浩,曾海军.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模式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5,30(6):70-72.

[3]王建兴.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288-289.

[4]张晶.浅谈地铁网络化运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278.

[5]张标.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0,25(5):51-56.

论文作者:刘珍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研究论文_刘珍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