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护理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6月收治的重症患者56例为对照组,7-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6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患者平均分配给各管床护士;观察组患者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压疮、计划外拔管、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可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理评分系统;护理资源配置;护理质量
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且发展较快,对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目前我国护理资源较为短缺,护患比、护医比较低,造成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高[1-2],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护理工作量、合理配置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成为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3]。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量测评的研究较多,用以指导护理资源配置,但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工作量测评系统。2000年芬兰护理专家Pyykko提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实践显示该系统评估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量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国内熊杰等对ICNSS评分量表进行翻译,并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适合国内实际情况。本文笔者对本院重症监护室患者按ICNSS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探讨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120例,以1-6月收治的重症患者56例为对照组,7-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64例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20~76岁,平均(49.5±16.8)岁;APACHEⅡ评分(18.2±4.3)分;入ICU原因:外科手术后21例,重症胰腺炎13例,消化道大出血12例,急性中毒6例,心肺复苏后
4例。观察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21~75岁,平均(48.2±15.3)岁;APACHEⅡ评分(17.8±3.9)分;入ICU原因:外科手术后24例,重症胰腺炎18例,消化道大出血13例,急性中毒6例,心肺复苏后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患者平均分配给各管床护士,由管床责任护士按常规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首先根据ICNSS评分系统对患者护理需求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血压心律、通气功能、换气功能、重要脏器供血情况、营养及代谢情况、躯体活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睡眠状况、焦虑抑郁等,共16个项目,包涵每一项内容根据患者需要的护理干预等级进行赋分,以量化护理工作量。每一个项目所需护理干预一般分为4级,依次为预防性护理、支持性护理、缓解性护理、救助性护理,依次赋分1~4分,ICNSS评分总分为16~64分,评分越高,表示每位患者需要护理工作量越大,进行护理资源配置时适度倾斜。最后根据ICNSS评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ICNSS评分16~22分时安排护患比为0.5∶1,ICNSS评分23~32分时护患比为1∶1,ICNSS评分为33~40分时护患比>1.5∶1,ICNSS评分>40分时,配置护患比2∶1。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患者出重症监护室时向患者本人或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考察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病房环境的满意度,每项10分共50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每季度按本院护理质控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30分)、急救护理(30分)、消毒隔离(10分)、病区管理(10分)、沟通协作(10分)、病历书写(10分)。第二、四季度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考察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主要包括工作量、精神压力、分工与协作、奖励与补偿、工作时间灵活性、调休或假期的灵活性等,每项10分,总分50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压疮、计划外拔管、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比较 重症监护室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进行护理资源配置后,观察组护理质控评分(90.20±4.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59±4.37)分;全科18名护士对工作满意度评分(45.88±2.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1.75±3.0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紧张而繁重,而目前临床护理资源普遍缺乏,因此,合理安排有限的护理资源是有效落实重症护理措施的基本。目前最常用护理分配方式为平均分配或床位责任制,即每个护士或每个护理小组负责固定床位入住患者,这种分配方式未进行护士素质的差别考量,导致病情较轻的患者护理资源过剩,或部分重症患者护理资源不足,造成护理质量下降。根据护理工作量进行护理资源配置是一种很好的理念,也是护理工作管理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临床缺乏有效评估护理工作量的工具。目前临床常用的护理工作量评价指标为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依据患者APACHEⅡ评分安排护理工作对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有一定作用,也存在较大局限性,因为患者病情轻重程度虽然与护理工作量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代表全部护理工作内容。如焦虑、烦躁、疼痛及交流障碍必然要增加护理工作量,但是这并不能在 APACHEⅡ中体现,另外健康教育、与家属沟通等也占相当的护理工作量。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量测评的研究较多,用以指导护理资源配置,但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工作量测评系统。Pyykko等[4]提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护理工作内容进行量化评分,然后根据评分结果合理配置护理资源,避免护理资源的浪费,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松紧有度、顺利实施,利于提高护理管理的人性化水平,避免护士疲劳,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文献研究显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价护理工作量的信度和效度均较高,可用于直接测算护理工作量。国内熊杰等[5]对评分量表进行翻译,并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适合国内实际情况,应用结果显示其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时间、费用及患者并发症,此外还能提高ICU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
本文笔者参考文献研究方法,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明显少或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提示这是一种使患者及护士双方受益的资源配置方式,与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可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碧红,廖雪琴,骆雪琼.健康教育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78-79.
[2]赵芹芹,刘华平.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4):43-47.
[3]吴娟.护理工作量评估系统在ICU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978-980.
论文作者:许金剑,金虹,范丽平,宋学花,王彦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重症论文; 患者论文; 评分论文; 工作量论文; 资源配置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士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