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_轻工业论文

台湾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0-6052(2002)02-0035-04

台湾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制造业部门占有绝对地位。在制造业内部,技术与资本密集工业逐渐取代传统工业或劳力密集型工业成为主体,在工业产值与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台湾产业发展演变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前,台湾工业尽管有所调整,也具备了相当的工业基础,但工业发展的重心始终以轻工业为主,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缺乏重化工业与生产资料生产工业。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台湾在继续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同时,开始推动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在1973年开始的第六个4年经济建设计划中,台湾把“加速发展资本及技术密集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并以“人造纤维、塑胶一石化”及“金属制品、机械——钢铁”两大系列作为代表,采取保护政策(即进口替代),建立台湾自己的重化工业。然而,世界石油危机的发生,改变了台湾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台湾于1974年提出推动“十项建设计划”,发展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工业及重化工业(即兴建钢铁厂、造船厂与石油化学工厂),到70年代末,“十项建设”工程相继完成,台湾的重化工业得以初步建立与发展。1978年,台湾重工业生产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工业结构开始发生转变,台湾有了自己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始,台湾除继续发展以出口为主的轻纺电子工业及加强重化工业的建设(1978年提出的“12项建设”计划中继续扩建钢铁厂、造船厂与石化工厂等)外,开始转向发展所谓的“策略性工业”与“高科技工业”,重点鼓励民间投资,发展信息电子、精密机械仪器、光电工业等。1980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正式建立,是科技工业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其目的是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吸引与培养高科技人才,建立与发展技术密集工业。1981年底,台湾又提出以信息与机械工业等为代表的策略性工业,逐渐形成“二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密集度高)、“二大”(产业关联效果大,市场发挥潜力大)、“二低”(污染程度低,能源密集度低)的策略性工业发展标准,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鼓励,以实现工业升级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传统工业或劳力密集型工业。

但就70年代初到80年代的工业发展来说,受世界经济与市场波动的影响,台湾工业生产增长极不稳定,波动相当大,受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1974年工业出现50年代初以来第一次负增长;1976年到1978年出现13-23%的高增长。80年代,台湾工业在波动中保持中速增长,年平均增长6.9%,其中1982年出现70年代以来二次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继续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在1990年提出的“六年国建计划”(1991-1996年)中,台湾进一步提出发展十大新兴工业的口号及其支持这些工业发展的“八项关键性工业技术”。“十大新兴工业”为通讯工业;资讯(信息)工业;消费性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精密器械与自动化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航太工业);高级材料工业;特用化学工业与制药工业;医疗保健工业;污染防治工业。“8项关键性工业技术”为:光电技术;软体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材料应用技术;高级感测技术;生物技术;资讯(信息)开发技术;能源节约技术。

1995年,台湾当局又提出建立“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希望将台湾建成亚太地区的金融、海运、空运、电信、制造与媒体等6大中心,核心是建成“亚太制造中心”。1997年,台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亚太营运中心”政策,提出将台湾建设成“科技岛”。可以说,90年代以来,台湾工业发展的重点是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依台湾的规划,台湾未来将成为亚太研究重镇、亚太高科技制造中心,进而成为“科技化社会”。台湾“科技岛”目标主要包括:(1)建立亚太研究重镇。到2000年初,台湾拥有世界著名的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在若干基础研究领域中作出世界级的重要贡献,在亚太地区成为研究的重镇。(2)建成亚太高科技制造中心。到2000年时,整体制造业的研究经费占营业额的2%,每人的产值为12万美元,制造业从业人员中有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成为“工业化之已开发”社会;技术密集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50%以上,且技术的输出逐年提升,与输入趋于平衡;更多的岛内科技公司发展为跨国公司,促成其他世界级公司来台建立策略结盟,使台湾成为亚太科技制造中心。(3)建立“科技化地区”。在适当地区设立核心科学园区,每个园区容纳200家高科技公司,营业额每年达4000亿元新台币;在核心科学园区附近,由“政府”或民间建设智慧型工业园区及其他卫星科学园区,以吸引相关配合产业,加速形成“高科技产业群”;以核心及卫星科学园区为基础,结合城乡发展及社区文化,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城,使科技事业与社区发展齐头并进;到2005年前后,“资讯通信基本建设”及各大交通建设相继完成,届时各研发单位、产业、服务业、科学园区及科学文化城等相连成网,形成一个科技岛之架构。但这些远景规划只有部分得以落实与实现。值和注意的是,科技产业已成为台湾工业发展的主体与核心。

就整体工业发展来说,90年代工业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1990年,工业生产在经济不景气下,出现50年代以来第三次负增长;整个90年代(1990-1999年)平均增长4.4%,远较以前为低。

经过约50年的发展,台湾工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工业生产净值从1952年的34亿元新台币增加到1998年的19747亿元新台币,增长了875倍。其中,1971年工业生产净值超过1000亿元新台币,19841年超过1万亿元新台币,13年间增长了9倍;1992年突破2万亿元新台币,8年翻了一番;1999突破3万亿元新台币,7年翻了一番。在工业内部,制造业生产始终居主导地位,制造业生产净值于1972年突破1000亿元新台币,1986年超过1万亿元新台币,14年增长了9倍;1996年超过2万亿新台币,10年翻了一番;2000年达到25498亿元新台币(注:《工业生产统计月报》与《经济年鉴》(台湾)等。)。

按工业生产总值计算,2000年台湾工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元新台币,达到91423万亿元新台币。其中,制造业产值为84892万亿元新台币,占92.9%;水电燃气业产值为4231亿元新台币,占4.6%;房屋建筑业产值为2199亿元新台币,占2.4%;矿业产值为101亿元新台币,占0.1%。可见,制造业在台湾工业体系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注:《工业生产统计月报》与《经济年鉴》(台湾)等。)。

二、台湾产业结构

这里讲的产业结构包括了广义上的工业结构及其狭义上的制造业内部结构。

(一)总体产业结构演变

台湾总体或广义工业是由矿业、制造业、公用事业(水电燃气)与营建业(房屋建筑业)4大部分组成。

制造业是台湾工业的主体。其生产净值一直占整个工业生产净值的65%以上,20世纪90年代末更占90%以上。70年代初之前,制造业生产净值比重保持持续上升状态,从1952年的65.5%(历史最低点)上升到1973年的84%,创历史最高点。1974年起,台湾开始推动“十大建设工程”,房屋建筑业规模扩大,制造业生产净值比重相对降低,到80年代初(1982年)之前一般不超过80%。此后,制造业生产净值比重有所回升,90年代初保持在80%至83%之间。1991年开始,台湾又推动投资规模庞大的“六年建设计划”,基础建筑规模扩大,建筑业生产净值再度回升,制造业生产净值比重又一度下降,1992年降至80%以下(为79.5%)。90年代以来,台湾制造业在信息电子工业的带动下,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时期,制造业生产净值比重重新上升,2000年达到81.4%。在制造业部门中,生产净值占总生产净值比重在5%以上的工业部门包括电子及电力器材业、化学材料业、金属业、纺织业、运输工具业、食品业、石油炼制业、塑胶制品业与金属制品业。

房屋建筑业是台湾第二大工业部门。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处于恢复时期,房屋建筑业担负重建任务,其生产净值比重较大,1952年至1958年平均为18.2%。此后,房屋建筑业生产净值比重因制造业的大幅扩张而持续下降,由1959年的14%降为1973年的9.13%。1974年台湾开始推动一系列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带动了房屋建筑业的发展,其生产净值比重开始回升,1980年达到13.8%,相当于60年代中期的水平。80年代,因公用事业的发展及制造业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业生产净值比重略有下降,一般不超过10%。90年代,由于“六年建设计划”的推动,再次刺激房屋建筑业的发展,其生产净值比重开始回升,从80年代最低谷1986年的8.2%上升到1992年的12.29%。此后,由于房地产业的不景气,房屋建筑业生产净值比重迅速下降,2000年为10.7%。

表1:台湾出口产品结构

资料来源:台湾《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2001年5月

公用事业是由“政府”控制的水、电、燃气业,在工业生产净值中的比重较为稳定,40多年来一直在4%-8%之间变动。其中80年代,其生产净值比重较高,年平均超过7%。90年代以来,公用事业产值比重有下降趋势,2000年为6.6%。

矿业生产因资源限制,生产净值一直比较小,所占工业生产净值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其绝对生产净值也自80年代初期开始下降。矿业生产净值占工业生产净值的比重50年代平均达9.4%,60年代降为6.1%,70年代降为2.7%;1980年后更大幅下降,1986年降至1%以下,2000年只有1.3%。

(二)轻重工业结构

在制造业内部,工业生产部门由轻工业与重工业构成。轻工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纺织、鞋及成衣制品、木材家具业、印刷业、皮革及皮制品、橡胶制品及杂项制品业;重工业则包括纸及纸制品、化学及化学制品、石油及煤制品、非金属矿产制品、基本金属业、金属制品业、机械、电机电气器具与运输工业等。按此划分,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尽管轻工业产值比例在下降。但轻工业仍是台湾工业的主体,其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此后,轻工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加快,重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并逐渐成为台湾工业的主体。1988年,重工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第一次超过50%,并由1990年的54.57%持续上升到1998年的69.07%,轻工业产值比重则由45.43%降为30.93%;重工业生产净值占制造业净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50.35%上升为1998年的71.63%,轻工业生产净值比重则由49.65%降为28.47%(注:《工业生产统计月报》(台湾),1999年3月,第7页。)。从90年代轻工业与重工业的生产指数看,轻工业在持续衰退,生产指数降至1998年的99.66%(1991年=100),较1991年下降了11.34%;重工业则在不断增长,生产指数升至1998年的169.65,增长了69.65%。可以说,重工业已成为台湾工业的支柱。

(三)传统工业、基础工业与技术密集工业结构

台湾制造业有时划分为传统工业、基础工业与技术密集工业3大类。传统工业包括食品、纺织、造纸印刷、非金属制品与杂项等工业;基础工业包括化学材料、化学制品、橡胶制品、基本金属等工业;技术密集工业包括机械、运输工具与电机、电子等工业(注:《经济年鉴》(台湾),1998年,第256页。)。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按此划分的工业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1988年到1997年10年间,传统工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例持续下降,由36.1%降为24%;基础工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从36.2%上升到36.7%;技术密集工业产值比重大幅上升,从27.7%上升为39.3%。到1999年,传统产业、基础产业与技术密集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0.8%、33.9%与45.3%。这足以显示台湾已逐渐由传统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转变为以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按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完成的未来台湾产业结构调整草案,到2020年,台湾技术密集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上升为54%,基础工业产值比重降为26%,传统工业产值比重降为20%,技术密集工业将成为未来台湾的支柱工业(注:《经济日报》(台湾),1998年4月8日。)。

另外,台湾制造业有时也划分为劳力密集工业,资本密集工业为技术密集工业3大类。总体发展趋势是,劳力密集工业产值迅速下降,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技术密集型工业产值比重从25.3%上升为28.5%(注:《经济年鉴》(台湾),1992年。)。

(四)工业产品出口结构

工业产品出口结构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早期,台湾工业出口主要以劳力密集型产品为主。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台湾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资本与技术密集产品或重化工业产品出口迅速增长,成为台湾工业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依台湾《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统计,在工业产品出口中,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比重从1984年的36.2%上升为2000年的70.9%,非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比重却从63.8%降为29.1%。按是否是高科技产品分,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从1989年的33.9%上升为2000年的55.8%,增长了16个百分点,非高科技产品则从66.1%降为44.2%。按技术密集度分,高技术密集度产品出口比重从24.2%上升为42.5%,低技术密集度产品出口比重从37.3%降为14.3%,而中技术密集度产品出口比重变化不大。2000年,出口居前三位的产品类别分别为电子产品(317亿美元)、信息及通讯产品(196亿美元)与纺织品(152亿美元)。

按传统工业、基础工业与技术密集工业出口结构分析,1997年与1990年相比,传统工业出口比重由37.75%降为23.6%,基础工业出口比重由21.76%上升为22.2%,技术密集工业出口比重则从40.49%上升为54.2%。(注:《经济年鉴》(台湾),1998年;《经济日报》(台湾),1998年4月8日。)。另据台湾主计处公布的资料,机械与电机设备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191年的34.5%上升至2000年的55.7%,10年增加21.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资讯、通信等产品出口比重由18%上升至34.6%(注:《工商时报》,2001年10月3日。)。相反,纺织、木竹、鞋帽、玩具、陶瓷与水泥等传统产业产品出口额却下降。

由此观察,9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在工业出口中的地位大幅下降,基础工业出口比重变化不大,而技术密集工业成为出口主力,占工业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技术密集工业或科技产业已成为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

标签:;  ;  ;  ;  ;  

台湾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_轻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