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分解细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解论文,教学目标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分解细化的研究,指的是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总目标和第四学段目标分解细化成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以此指导具体的课文阅读教学,使师生的阅读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在研究中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分为四级,即: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第四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
下面结合实例具体阐述如何对阅读教学目标分解细化,在目标分解细化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注意哪些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将学段目标具体化,并注意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课标中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单元阅读教学和课文阅读教学中也要按照课标的总体要求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目标。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初步学习诗歌的阅读方法;
2.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中优美语句,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体味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这三个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第一个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第二个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第三个侧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且三个目标不是割裂开来的三部分,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要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是滋长生成体验性目标的土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验性目标,它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内在的联系,才能在目标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取得最佳整合效果。我们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这样一个操作模式: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分层进行实施;以过程方法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情感态度为动力,全面渗透。
二、单元阅读教学目标要体现单元文化主题,课文阅读教学目标要体现课文特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并且每一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文化主题。我们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体现单元文化主题,根据单元文化主题的要求设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上文化教育方面的单元目标,单元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要体现这一目标的要求。课文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课文特点,应使人一看到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能知道是哪一篇课文。然而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甚至一些观摩课的教案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所谓的“万能目标”,如一次观摩课有位教师为《邓稼先》一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这样的教学目标根本没有体现课文的特点,若不看课文题目很难断定它是哪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它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给生成性目标留有充分的余地。
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语文学习的自主性。阅读教学预设教学目标会不会阻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后深刻地体会到,在单元和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只要注意将目标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给生成性目标留有充分的余地,就能有效地避免目标统得过死的情况发生。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抽象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的方法,抽象性目标只是对学习目标大体上指个方向,提出建议;具体目标则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确定。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熟读本单元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2.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这两个目标只是大体上指出: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感悟“爱”。至于具体怎样感悟,怎样了解,怎样揣摩,感悟、了解、揣摩到什么程度等,学生可以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自行生成。对于知识和能力维度的目标则应具体一些,如《秋天》一课的教学目标1所要求的:“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初步学习诗歌的阅读方法。”
四、在设计单元和课文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与课标中的总目标和第四学段目标的联系。
阅读教学目标的四个层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设计单元和课文教学目标时应体现总目标和第四学段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发展现状和需求等,将总目标和第四学段目标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有形目标。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中的“感受诗文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指定篇目和语段”,《秋天》教学目标中的“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中优美语句,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感悟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体味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就是总目标“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第四学段阅读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
五、教学目标的表述要讲究科学性,要尽量明确师生的地位,描述师生活动。
教学目标应包括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两部分,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既能概括说明教学内容,又能用特定的术语描述出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达到的效果。具体要求是:1.用便于操作的词语(一般为外显行为动词)来表述,明确教和学的过程与方法,如:听说读写等;2.要尽量让学生作为实现目标的主体;3.为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采用兼语句式表述目标。如《山中访友》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2.揣摩、欣赏“访友”所见、所闻、所感的精彩句段和词语,初步学习拟人的写作手法;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阅读教学还承载“识字写字”的任务,承载着为写作教学打基础的任务。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总之,新课程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自主地、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主创新阅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