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园林景观;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生态问题。海绵城市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将其与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融合,实现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共同发展,有利于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同时也能给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享受。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推广的意义
1.1社会意义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给城市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虽然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城市化的建设,但由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都给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负担。在发生异常自然灾害时,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出现了雨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而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完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从而减少了水污染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我国的水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2经济意义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大大减少因城市内涝造成的经济损失,减轻暴雨时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还可以将绿地系统所收集到的水资源等进行再利用,将资源的损失和浪费降到最小。
1.3生态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大力实践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路面硬化的数量,增加城市的绿地空间。同时,对水资源的再利用也能够使稀缺的水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不仅如此,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最终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2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具有吸收、直流、储存和净化雨水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应用园林植物可以有效增大雨水资源利用率,在保证城市生态性能的基础上,降低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优化城市建设水平。
2.1吸纳雨水
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相对较快,但发展却是建立在城市生态系统破坏的基础之上。如今湿地、河流、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小,雨水下渗速度逐渐降低,明显影响了城市的排水效果。而海绵城市的建设能提升园林植物的利用率,将雨水汇集到同一设施中,并延长雨水的滞留时间,为雨水下渗提供合理空间,增强雨水的吸收能力。
2.2雨水滞留
园林植物对延长雨水滞留,降低雨水径流量有显著效果。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园林植物的应用,在增加植被覆盖的同时,降低雨水径流量,以此控制雨水的流失,实现雨水循环利用的目的。
2.3雨水储存
园林植物的蓄水功能不仅是有效收集和储存雨水,对地表水也起到了吸收和存储作用。通过雨水湿地、渗透塘等设施建设,有效收集雨水,从而在干旱条件下,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而地下水的存储则是通过植物将水分固定在土壤中,以便不时之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工程的具体运用
3.1制定完善的城市园林设计规划
在开展城市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务必要做到因地制宜。而海绵城市建设中要求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要认识到传统排水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雨季时城市建设采用的排水方式主要有暗井排水方式,或者是利用路面坡度进行排水,而上述排水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在发生暴雨时受到各种杂物的不良影响,排水路径会发生堵塞问题,由此会造成积水问题的产生。按照海绵城市理论的思想,在排水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利用下沉式绿地、透水砖、雨水花园以及植草沟等,在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同时,可以起到洪涝灾害的作用,从而将城市自身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2科学开展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
大量的降水会影响土地的渗透性,所以雨水下渗与雨水收集等是园林工程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设计人员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合理的设置道路渗滤沟,积极的开展园林工程建设。除此之外,要改进并优化排水功能,实现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为了提升地面的渗水性与稳定性,在园林设计中可以进行透水层的铺设,或者是将石子铺垫在道路两边,从而进行雨水分流与渗漏。与此同时,在园林内部可以加强生态水渠的建立,将其打造成一道园林景观。要注重明渠与暗渠的设置,其中,明渠建设中要利用石子以提升渗透吸附能力,暗区艰涩和中要加强排水沟的设置。
3.3合理设计雨水储蓄系统
开展集雨型绿地的设计是园林工程雨水储蓄设计中的关键。通过种植耐湿涝的植物,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储蓄,避免出现雨水堆积问题,从而保证生态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植物可以起到美化环境与净化空气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持续需雨季的地区,通过种植耐涝旱植物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在园林工程设计中可以考虑增设人工湖,充分发挥出人工湖在雨水储蓄的作用,并保证湖水的干净清洁。
3.4科学设计雨水净化系统
土壤渗透一般来说具有净化雨水的作用,草坪在园林工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同时,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从而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除此之外,园林工程设计中要开展生物处理与净化,实现对雨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分解,同时可以利用植物吸收水中的杂质,从而达到净化水的效果,优化园林工程的建设。此外,在开展园林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城市水生态敏感区的保护,要实行生态水敏感区(湖泊、河流、湿地)与城市排水系统的衔接,在这个过程之中要明确城市雨水的排水出路与排水区,实现对河流径流的保护。此外,通过城市园林工程中的湿地、花园以及池塘等应用,实现对于雨水径流的严格控制。此外,要结合城市土地性质、地质条件以及功能区划分等方面信息,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明确城市重点建设范围及其年径流控制总体目标,从而为海绵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必要的指导。
3.5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尤其是南北两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造成它们的水文特征各异。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措施,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措施,从而保障生态保护的理念能够真正贯彻落实,达到更好的建设效果。
结语
虽然我国城市化建设在不断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生态问题,而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通过海绵技术措施处理雨水,进行雨水的收集再利用,有效减少城市水污染和浪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其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相结合,也能使城市的发展能够更加丰富完善。
参考文献:
[1]仲子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现代园艺,2018(24):108.
[2]吴忠荟,黄文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农技服务,2017,34(20):69.
[3]贺扬明,杜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的实践[J].山西建筑,2016,42(24):196-198.
[4]周小明.浅析如何将人性化理念应用到园林设计中[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5):81-82.
论文作者:韦云婷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理念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径流论文; 植物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