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但这门学科的内容比较枯燥,相比其他学科难度也较高,所以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许多新的手段,比如情景教学、互动课堂等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但仍然存在“数学化”缺失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化缺失;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化”缺失现状分析
1、小学数学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创新
如今新课标在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也产生了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他们想随着改革想创造一些具有特色教学手段。比如,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进行教学,通过课件上的卡通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将数学知识更加立体地呈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课堂富有生机,丰富了课上教学内容。比如在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了与三角形相关的动画,由于学生对动画很感兴趣,所以课上会有很好的反响,但整节课下来学生并不清楚三角形的特征。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要注重教学质量。小学学习数学是为了给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不能只看重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反应,还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避免只是为了创新教学手段。
2、对数学基础理论教学的缺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给小学生灌输很多数学基础理论,这些理论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少,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还有待提高,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甚至产生恐惧与抵触心理。新型教学方法还是要在传统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不断改进,需要教师慢慢的探索合适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劳永逸。如今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进行基础知识点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对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缺失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理性思考能力,但仅靠学生记忆基础知识和一些练习题并不能有效完成这个目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复杂的问题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结合,再根据公式进行推导、计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熟练地使用数学公式及原理,同时也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传统的教学则忽略了这一点,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了授课内容的难度,虽然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却缺少了攻克难题的喜悦。教师不能仅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导致数学化缺失。
4、生活经验代替数学意识
“生活化”是以生活经验为主,生活经验是数学发展的前提,但学习数学只依靠生活经验,教师会误以为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某些知识而忽略了“数学化”。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三年级的学生计算能力特别差,教师给他7元去买两个练习本和一支铅笔,学生不仅能买回教师要求的物品,还能说出剩5角钱的原因。学生的购买行为会让教师误以为学生很好地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此类型的应用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都是多年的生活经验导致的,学生仍然缺少数学的意识以及“数学化”的能力。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策略方法
1、提高教师教育素质和水平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课上教学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想要提高教育水平与教学成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让教师能够全面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职业修养与专业能力,学生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采用正确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保证课上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问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充分的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
2、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关键,创新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避免课堂缺失“数学化”,教师要尽量摆脱原来教学观念以及思维模式的束缚,尝试使用情境教学模式,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等新手段,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多进行理性思考,减少学生接下来学习数学遇到的问题。
3、适度增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将数学定义、概念等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在学习平均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找五个同学量一下他们的身高,让同学们求一求他们的平均身高,几分钟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求得的结果,并让同学们站起来说一说他们是否高于平均身高。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求平均数时也会更加熟练。教师还可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现在有8颗糖,一共有4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能够分到几颗糖呢?”通过这种简单的例子,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也要适度,避免学生在学习与做题时仅凭生活经验,有效的帮助学生培养发散型思维。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由诸多方面产生,比如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缺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优化小学数学教育能够给小学生学习数学带来新的体验,这就需要数学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根据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创造出更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小学教学有时会产生“数学化”缺失的现象,这就需要全面展开数学化教育,不断建设更丰富、得体的情境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东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4).
[2]刘兰英.“数学化”的数学教学及其策略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6).
[3]刘永朝.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数学化缺失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2012
[4]沈超.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
作者简介:梁醒莲(1981.12-),女,广西贵港市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
论文作者:梁醒莲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缺失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