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干预策略研究论文_广志红

广志红

广德县人民医院 2422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以及干预策略。方法 收集2013年7年越-2014年6月本院血透室护理方面的资料,将其作为对照阶段。分析在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并于2014年7月落实,将2014年8月-2015年7月作为观察阶段,分析比较两阶段血透室安全隐患以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和对照阶段相比较,观察阶段安全隐患发生率要少,护理服务质量各指标评分(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病毒质量以及自我防护意识)明显要高,两阶段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分析,予以规范且合理的护理管理干预,可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且顺利地完成治疗。

【关键词】干预;血透室;护理;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055-01

血透室作为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主要场所,所收治的病人其病情大多比较严重,且操作也比较复杂,要想确保治疗顺利且安全地实施和完成,加强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预防也变得尤为重要[1-2]。本次研究就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干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本院血透室护理方面的资料,将其作为对照阶段,抽选35例患者纳入本阶段,其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在4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4±2.7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以上23例。在此基础上上,将2014年8月-2015年7月作为观察阶段,同样抽选35例纳入本阶段,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和15例,年龄范围在46-73岁内,平均年龄为59.26±2.7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24例。两阶段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构建专业的安全隐患管理小组以及专家考核小组,由管理小组分析对照阶段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讨论和确定安全隐患事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落实于观察阶段。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对照阶段、观察阶段患者服务质量评分、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其中服务质量评分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价,各项指标总分均为100分,包含有基础护理质量、自我防护意识以及病房消毒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处理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比较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以x2比较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阶段和观察阶段安全隐患发生情况

对照阶段和观察阶段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和观察阶段相比较,对照阶段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要高,二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对照阶段和观察阶段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3.讨论

3.1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血透室作为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工作相对而言比较特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大量实践和文献报道研究均表明,科学且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供优质且安全的护理服务给病人,以此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3-5]。本次研究就血透室护理工作中所存安全隐患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经统计分析发现,在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违规操作: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因工作强度比较大,或者部分医务工作者责任心不是很强,致使其在工作中未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无菌操作意识比较薄弱,过于频繁地和操作台相接触等。设备消毒不够彻底。隔夜配制B浓缩液,配制容器以及盛装溶液的器皿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2)环境污染:血透室人员流动比较大,病人病情比较复杂,空气流动性较差,这些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加大病房消毒难度,容易造成大量细菌滋生,加大病人感染机率。3)防范意识薄弱:感染防范意识薄弱,部分护士认为戴上手套就可不用洗手,尤其在抢救病人时常忽视更换手套,易造成交叉感染。部分病人自身防范意识比较薄弱,不够重视自身卫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感染的机率。

3.2干预策略

基于上述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分析,提出以下干预策略:1)定期将血透室护士组织起来,学习有关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查七对制度以及消毒隔离制度等,实施责任心和安全教育,强化其安全护理防范意识[6]。2)加强血透室护理工作的监管,制定规范化且科学化的操作步骤,定期监测血透室空气、反渗水进口位置以及出口位置等,防治感染的发生。完善应急预案,时刻准备好抢救设备以及急救药品等,加强设备管理,定期对设备实施检查、维修和保养。3)加强病房内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若有必要可借助于紫外线空气循环风消毒,限制室内人员进出。设备使用前和使用后均应及时消毒,对传染病患者应将其安排在隔离血透间实施透析,避免血源性疾病传播。4)规范透析药物的配置,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原则执行。在透析治疗期间,应注意细节管理,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帽子或者口罩,降低护理风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施予干预策略的观察阶段,安全隐患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优于未实施干预的对照阶段,两阶段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在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加强安全隐患的识别以及评估,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干预策略,严格按照血透室护理要求和流程执行各项操作,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且顺利地度过血液透析治疗,保证治疗效果,以此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覃兰宁.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97-98.

[2] 李密,黄秋鹏,谢琼等.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196-198.

[3] 杨仙妹,张瑞芹,杨生华等.血透室实施亲情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43-144.

[4] 李姮瑛,蒲君,谢琼等.实施流程管理对提高血透室工作质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82-84.

[5] 李密,黄秋鹏,谢琼等.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21-622.

[6] 周锡芳.血透室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注重关键接触点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35):69-70.

论文作者:广志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干预策略研究论文_广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