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雅敏,万江波,朱正才[1](2020)在《中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回顾了1985年至2017年以来2,562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论文,归纳、剖析了中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核心内容和局限性。结果表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极具中国本土特色,重实践、轻理论,热点多但未形成学术共同体。该领域有四个方面的局限性:理论研究有待扩展和深化,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有待界定,研究方法有待创新,学术共同体有待建设。最后,针对上述局限性,本文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
蓝振华[2](2020)在《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 ——以广西四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对外交流的日渐紧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新建本科院校是新时期背景下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主力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课程改革转型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最新版)明确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如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融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广西四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对所在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较为细致地分析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等三方面问题。同时,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重要性及其特殊意义,提出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应对措施:一是多方面协作,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以适应新时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加强对学校教学资源的软硬件建设,注重新媒体课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合理控制教学班级规模,实行分级教学,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适时改变课程的评价模式,合理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适度减少终结性评价的比重;三是加强内培外引,与企业产教融相结合,改善师资状况及扩展专业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做好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开发出适合本校使用的校本教材或讲义。从而,为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陈细波[3](2019)在《微课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关于"三层级、三要求"的指导原则,众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纷纷实施分级教学模式,然而大学英语在分级教学模式下仍是教师在主导课堂,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新型的课程资源——微课成为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一种全新的模式,从微课特点、时代背景、教学环境、师生特征几个方面对微课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促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
黄成[4](2019)在《高职英语“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以M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国内一些高职院校现已陆续实施了英语课程的分级教学,M职业学院也于2011年开始实施两层分级教学,英语两层分级教学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现出两层分级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就有必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级+模块”立交桥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多层次、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助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研究首先以M职业学院2015级学生为教学调查对象,对高职英语两层分级教学进行了分析。作者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到学生在两层分级教学下的学习情况和效果不理想,笔者通过对此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原有的两层分级教学满足不了高职英语教学和M职业学院职业化发展的需要。于是作者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了解学生对原有的分级教学的态度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高职英语“分级+模块”立交桥式的教学模式,作者及所在教研团队随后对所在学院2016级学生进行为期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此教学模式在公共英语四层分级阶段的实施,学生成绩得到巩固提高,也起到了明显的培优拔尖的作用,模块化英语教学显然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也得到大大地改善。由此可见,高职英语“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优于两层分级教学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切合高职教育实际情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庞若雯[5](2019)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究 ——以上海S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延伸,是高校公共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高校生源数量日益扩大,学生水平差异化愈加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缺点,如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巨大的个体差异为教学带来更大的压力等。为了缓解教学压力,提升教学质量,分级教学的理念被广泛引入高校教学体系。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推行,符合因材施教理念,使英语教学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但分级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完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管理问题,并结合调查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提高分级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有关分级教学管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等的研究结果,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三个方面入手: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评价管理,并以此三个角度对学生展开调查,同时以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看法和意见。经过问卷与访谈调查,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计划缺乏合理性,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特点契合性较低及学分设置缺乏一定公平性;(2)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体现在部分教师授课态度有待提升及教学管理技能不足两方面;(3)学生管理效能偏低,体现在学生考勤管理松散、学生流动性管理制度待完善及欠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三个方面;(4)学生成绩评价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有待提升,体现在终结性评价的功能性略显不足与综合评定方式不合理两方面。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通过以下几条优化路径改善现有问题:(1)革新教学管理理念,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明确分级教学培养目标以及重视分级教学过程管理效能;(2)加强课程建设的统筹管理,包括对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学分分配以及教材选用的统筹管理;(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建设与专业素养两方面,建议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进修与校际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对分级教学教师的培训;(4)规范学生管理制度,包括适当增强分级教学班级间流动性、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的力度以及增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5)完善评价体系,包括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与增强成绩评价的合理性两点。
罗娟[6](2019)在《基于大学英语分级测试的阅读能力认知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为了科学诊断学生的认知结构,教育学与心理测量学领域兴起了认知诊断研究,为现代教育测试注入了新活力。认知诊断研究强调将心理测量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深入整个受试作答的认知加工过程中,以此将受试的认知加工特点揭示出来。语言领域的认知诊断研究在国内外已逐步开展起来,迄今为止,基础研究胜于实践研究,尚停留在理论概述和小规模应用领域,在社会大规模考试中应用不多。目前语言测试领域的阅读认知诊断研究尚有不足:首先,缺少认知诊断测试编制理论指导测试开发,以翻新已有测试为主;其二,语言学界对阅读认知属性定义不一,存在明显争议;其三,以学生个体为诊断对象,缺乏群体诊断;其四,认知诊断报告匮乏,与教学实践脱节。针对目前研究局限,本文尝试基于大学英语分级测试,编制以认知诊断为目的的阅读能力测试,构建英语阅读能力认知模型,针对非专业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双重认知诊断研究,并面向师生设计诊断报告。本文的研究问题具体如下:(1)如何构建英语阅读能力认知模型?(2)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与不同水平学生群体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哪些特征?(3)针对不同需求,如何设计师/生认知诊断报告?根据研究问题,本文从阅读认知模型构建、认知诊断分析与诊断报告设计三个步骤展开。首先,本文明确了语言认知诊断测试编制步骤,依据该步骤测试开发组编制了英语阅读能力诊断测试(CEDT);以湖南大学新生入学英语分级机试(CEPT)为基础,测试专家组确认了阅读的认知属性,构建了阅读能力认知模型;其后,在实验阶段,笔者综合8名学生的有声思维报告及5位学科专家的经验判断,从双重角度确定了Q矩阵。在2016年以1032名考生为试测对象,采用G-DINA模型检验了阅读认知模型、Q矩阵的数据-模型拟合度,并对试题进行了项目分析及信度效度初步检验。于2017年以2682名考生为诊断对象进行了诊断测试,对学生个体与不同水平群体进行认知诊断分析,并从多个途径进行信度效度验证;最后,针对师生不同需求,设计了诊断报告框架。研究发现如下:(1)基于CEPT分级测试的语言框架CLB,结合教育部《课程要求》,并参考前人文献研究,CEDT测试开发专家组确定了阅读诊断测试所需的5种认知属性:A1(词语及词组)、A2(复杂句子及结构)、A3(显性细节信息)、A4(衔接与概括)与A5(推理)。本文从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将Bachman(1990)构建的CLA模型与Kintsch(1988)的CIM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阅读能力认知模型,将5种属性整合于模型之中。该模型既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探索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2)学生总体对阅读理解的5种属性的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验证了阅读能力认知模型中各属性难度的层级性。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学生对阅读认知属性的掌握概率由理解词语及词组到推理逐渐降低,与属性A1(词语与词组)、A2(复杂句子及结构)与A3(显性细节信息)相比,属性A4(衔接与概括)与A5(推理)比其他三种属性的难度更大。该发现验证了在阅读能力认知模型中,它们需要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处理,属于更高认知水平的属性。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无论是学生总体,还是初级、中级水平群体,学生对于语言知识层面所涉及属性的掌握程度优于理解策略层面涉及的属性,主要问题集中在理解策略层面。而高级群体对两个层面涉及的认知属性的掌握比较均衡。(3)本文以CEPT语言能力等级量表为标准,将分级测试结果与认知诊断信息相结合,设计了针对教师及学生的诊断报告框架。该框架采用结构化的方法构建,将诊断报告分为基于任务、基于技能和基于个性化指导三大部分,实现报告手段上量化分析与质性描述相结合、诊断对象上学生个体与群体兼顾、诊断技能上微观属性与宏观能力相平衡的原则,通过数据、文字、图表与可视化等多种方式,将各种信息清晰地展现出来。本文从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双重角度,深入剖析阅读能力的本质,解构英语语言阅读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与策略,同时深入分析学习者的心理加工机制,构建了科学、全面的阅读能力认知模型。本文尝试将认知诊断理论引入英语能力分级测试,结合两种测试的目的、功能与特征。在宏观上既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等级,同时在微观上探索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对学生总体、不同水平群体及个体进行了诊断。基于诊断结果建立了新型的分数报道机制,为英语学习者及教学者、管理者提供多元化的诊断报告,为改进教与学指明方向。通过对研究问题的探析,本文最终实现科学评估、精确诊断、有效报告一体的分级测试模式,为分级测试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有助于我国分级测试的科学化与普及化。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有利于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因材施教的宗旨,促进我国外语教育水平和学生外语能力。
徐芸,马力达[7](2018)在《“i+1”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分级教学的模式。该模式以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为基础,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视角下,就如何构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给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构建更加优化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隋莹莹[8](2018)在《南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分级教学》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发挥好新疆地区中心枢纽作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疆作为新疆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发展对于整个地区的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作用依然受到一定重视,这就导致了对南疆本地人才英语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提高本地区大学生英语水平就成为了南疆高校所应重点关注的教学工作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师和研究者的研究中心已经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语言学习策略对于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日益突出。近年来伴随高校扩招,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大众教育的需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应运而生,并在许多高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正是基于分级教学下,对南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期能够为完善南疆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梳理了国外、国内语言学习策略和分级教学的相关文献,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Oxford学习策略理论、克拉申i+1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本文的研究基础,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完成本次研究。本研究旨在以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为基础,通过对南疆K大学2016级24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基于分级教学下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探讨:(1)南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的总体情况如何?(2)分级教学下A班、B班、C班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运用上有何差异?(3)分级教学下文科班与理科班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运用上有何差异?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并用李克特量表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量化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进行了访谈调查作为补充。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说来,南疆高校基于分级教学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频率不高,为“使用情况一般”。最常用的英语学习策略是补偿策略,而最不常用的是社交策略;(2)A班、B班和C班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差异方面,英语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为A班>B班>C班,但是除了A班与C班在记忆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以外,三个水平班级在其他策略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三个水平班级学生在其他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无太过明显的差距;(3)文科班与理科班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差异方面,英语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为文科班高于理科班,文理班除了在情感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以外,其他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均没有达到显着性差异,说明在其他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文科班与理科班的差异性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K大学实施英语分级教学,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上得到了一定的收获,但鉴于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不恰当,分级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在英语学习策略方面,学生普遍没有养成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意识,缺乏相关训练。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首先应该完善南疆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体系;其次,应该唤起南疆高校对于英语学习策略训练必要性的认识;最后,本文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分别提出英语学习策略训练方面相关建议。
蔡玲,吴迪,甘丽莎[9](2017)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负面影响的反思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级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因材施教的需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以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指导,以学生的具体特点为依据,实现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2004年,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全国部分高校陆续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对目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反思,并提出相应策略。
林明金[10](2016)在《立体交互式大学英语动态分级教学体系构建》文中认为在反思与总结现行各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得与失的基础上,本文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立体交互式大学英语动态分级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
3. 基于Cite Space软件的大数据分析 |
3.1 极具中国本土特色 |
3.2 重实践、轻理论 |
3.3 热点多但未形成学术共同体 |
4. 思考与展望 |
5. 结论 |
(2)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 ——以广西四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4.个案研究法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框架 |
(五)文献研究综述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新建本科院校 |
2.大学英语课程 |
3.应用型本科院校 |
4.应用型本科人才 |
(二)理论基础 |
1.二语习得理论 |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问卷及访谈设计与讨论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的目的 |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四)教师的访谈提纲 |
(五)调查对象 |
1.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情况 |
2.调查对象的选择情况 |
(六)调查结果与讨论 |
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2.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与学习目的的调查分析 |
3.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对大学英语认知的调查分析 |
4.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析 |
5.英语作为工具在将来工作中重要程度的调查分析 |
6.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应具备能力的调查分析 |
四、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学校层面的问题 |
1.课程体系不完整 |
2.课程方向不明确 |
3.课程目标通识化程度不高 |
4.课程班级规模大 |
5.英语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 |
(二)教师层面的问题 |
1.师资力量不足 |
2.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
3.部分英语类教师的行业英语能力不够强 |
(三)学生层面的问题 |
1.不够重视大学英语学习 |
2.不了解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
3.缺乏实践性英语语言应用环境 |
五、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应对措施 |
(一)对于学校层面的建议 |
1.控制班级规模并实行分级教学 |
2.优化英语教师的评价 |
3.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
4.加强岗位英语教学 |
5.内培外引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
6.校本教材与国家规划教材相结合 |
(二)对于教师层面的建议 |
1.采用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 |
2.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3.深入企业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 |
4.提升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 |
5.贯通大学英语与专业教学 |
(三)对于学生层面的建议 |
1.加深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 |
2.以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3.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英语学习 |
六、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3)微课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目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二 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一)微课特点 |
(二)时代背景 |
1.现实的需求。 |
2.科技的进步。 |
(三)教学环境 |
(四)从师生特征来看可行 |
三 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意义 |
(一)革新了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 |
(二)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
(三)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资源 |
(四)改善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 |
四 结 语 |
(4)高职英语“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以M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3章 旧有的两层分级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1.1 调查对象与目的 |
3.1.2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
3.2 两层分级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章 “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4.1 学生的学习需求 |
4.2 不同职业的发展需求 |
4.3 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
4.4 理论假设 |
第5章 高职英语“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与实践 |
5.1 “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 |
5.2 “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5.2.1 研究对象 |
5.2.2 公共英语四层分级教学实验 |
5.2.2.1 培优拔尖 |
5.2.2.2 巩固提高 |
5.2.3 职业化英语多模块教学 |
5.2.3.1 指定选修 |
5.2.3.2 任意选修 |
5.3 试验后效果分析 |
5.3.1 学生对“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分析 |
5.3.2 学生对“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的学习兴趣分析 |
5.3.3 学生成绩的比对分析 |
5.3.4 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
第6章 研究总结 |
6.1 研究发现 |
6.2 相关建议 |
6.2.1 学生管理 |
6.2.2 教务排课 |
6.2.3 教师素质及职业能力 |
6.2.4 教材的选用及编写 |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6.3.1 研究的局限性 |
6.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职英语两层分级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职英语“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5)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究 ——以上海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一)分级教学 |
(二)英语分级教学 |
(三)分级教学管理 |
六、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已有研究总结 |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调查设计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调查 |
三、研究历程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三章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背景及管理现况 |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背景简介 |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现况 |
(一)教学计划管理现况 |
(二)教学运行管理现况 |
(三)教学评价管理现况 |
第四章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计划缺乏合理性 |
(一)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特点契合性较低 |
(二)学分设置缺乏公平性 |
二、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
(一)部分教师授课态度有待提升 |
(二)部分教师教学管理技能不足 |
三、学生管理效能偏低 |
(一)学生考勤管理松散 |
(二)学生流动性管理制度待完善 |
(三)欠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 |
四、学生成绩评价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有待提升 |
(一)终结性评价的功能性略显不足 |
(二)综合评定方式不合理 |
五、小结 |
第五章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优化路径 |
一、革新教学管理理念 |
二、加强课程建设的统筹管理 |
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
四、规范学生管理制度 |
五、完善评价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大学英语分级测试的阅读能力认知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列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分级测试 |
1.1.2 英语阅读教学 |
1.1.3 理论背景 |
1.2 研究动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章 理论背景 |
2.1 标准测验理论 |
2.2 认知诊断理论 |
2.2.1 理论基础 |
2.2.2 本质特征 |
2.2.3 应用流程 |
2.3 诊断测试编制理论 |
2.3.1 编制原则 |
2.3.2 编制步骤 |
2.4 应用意义 |
2.5 交际语言能力观 |
2.6 阅读能力观 |
2.6.1 阅读类型模型 |
2.6.2 阅读能力模型 |
2.7 测试反馈理论 |
2.7.1 反馈特征 |
2.7.2 反馈原则 |
2.7.3 反馈模型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文献综述 |
3.1 研究概况 |
3.1.1 国外研究现状 |
3.1.2 国内研究现状 |
3.2 代表性研究 |
3.3 主要局限 |
3.3.1 测试开发 |
3.3.2 阅读属性定义 |
3.3.3 诊断对象 |
3.3.4 诊断报告 |
3.3.5 效度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思路 |
4.3 实验步骤 |
4.4 研究工具 |
4.4.1 考试大纲 |
4.4.2 阅读分级标准 |
4.5 测试编制过程 |
4.5.1 诊断群体及诊断目标 |
4.5.2 阅读属性 |
4.5.3 阅读能力认知模型 |
4.5.4 测试命题规范 |
4.6 Q矩阵确立 |
4.6.1 有声思维实验 |
4.6.2 Q矩阵(学生) |
4.6.3 Q矩阵(专家) |
4.6.4 最终Q矩阵 |
4.7 模型拟合 |
4.7.1 模型比较 |
4.7.2 模型-数据拟合度 |
4.8 试测 |
4.8.1 参数分析模型 |
4.8.2 项目参数估计 |
4.8.3 信度效度初步检验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5.1 测试对象 |
5.2 描述统计 |
5.3 认知诊断分析 |
5.3.1 学生总体属性掌握概率 |
5.3.2 学生总体掌握模式及分布 |
5.3.3 不同群体属性掌握特征 |
5.3.4 学生个体属性掌握特征 |
5.4 阅读属性间的关系 |
5.4.1 属性间的相关 |
5.4.2 属性的联合效应 |
5.5 信度验证 |
5.5.1 分类一致性检验 |
5.5.2 总分与属性相关检验 |
5.5.3 学生自评 |
5.6 效度验证 |
5.6.1 内容效度 |
5.6.2 构念效度 |
5.6.3 内部效度 |
5.6.4 校标效度 |
5.6.5 行为差异检验 |
5.6.6 问卷调查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诊断报告 |
6.1 报告需求调查 |
6.2 报告设计 |
6.3 诊断报告反馈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1.1 阅读能力认知模型 |
7.1.2 认知诊断结果 |
7.1.3 认知诊断报告 |
7.1.4 教学启示 |
7.2 研究价值 |
7.2.1 学科价值 |
7.2.2 研究方法 |
7.2.3 教学价值 |
7.3 研究不足 |
7.4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CEDT阅读测试内容 |
附录 C:有声思维实验材料 |
附录 D:认知诊断报告示例(学生版)、(教师版) |
致谢 |
(7)“i+1”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i+1”理论 |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现状分析 |
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
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劣势 |
3.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机遇 |
4.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面临的挑战 |
三、“i+1”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构建 |
1. 分级教学模式前调整学生的心态 |
2. 分级教学模式中注重授课材料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 |
结束语 |
(8)南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分级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思路 |
三、核心概念与论文框架 |
(一)核心概念 |
(二)论文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语言学习策略相关研究述评 |
一、国外语言学习策略相关研究 |
二、国内语言学习策略相关研究 |
第二节 分级教学相关研究述评 |
一、国外分级教学相关研究 |
二、国内分级教学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基于分级教学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英语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Oxford学习策略理论 |
第二节 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克拉申i+1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工具 |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数据统计 |
一、数据收集 |
二、数据统计 |
第四章 调查结果 |
第一节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
第二节 英语学习策略问卷调查结果 |
一、英语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水平 |
二、A班、B班和C班在英语学习策略上使用上的差异 |
三、文科班与理科班在英语学习策略上使用上的差异 |
第三节 访谈调查结果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一、完善南疆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体系 |
二、南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训练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 |
图和表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负面影响的反思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势、意义及现状 |
二、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负面影响的反思 |
(一)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二) 分级标准的不科学 |
(三) 教学管理的缺陷 |
(四) 学生考核标准的不足 |
三、应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负面影响的对策 |
(一) 重视情感教育, 调整学生心态 |
(二) 综合考量, 制定严格的分级标准 |
(三) 加强教学管理, 完善教学管理模式 |
(四) 多元评价,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
四、结语 |
(10)立体交互式大学英语动态分级教学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现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局限性 |
3 立体交互式大学英语分级动态教学体系的构建 |
3.1 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 |
3.2 师资配备与教师发展 |
3.3 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 |
3.4 评价体系与成绩管理 |
4 结语 |
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 刘雅敏,万江波,朱正才.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0(04)
- [2]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 ——以广西四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D]. 蓝振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微课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探析[J]. 陈细波.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4]高职英语“分级+模块”立交桥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以M职业学院为例[D]. 黄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5]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究 ——以上海S大学为例[D]. 庞若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6]基于大学英语分级测试的阅读能力认知诊断研究[D]. 罗娟. 湖南大学, 2019(07)
- [7]“i+1”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研究[J]. 徐芸,马力达. 林区教学, 2018(12)
- [8]南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分级教学[D]. 隋莹莹. 喀什大学, 2018(01)
- [9]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负面影响的反思及对策研究[J]. 蔡玲,吴迪,甘丽莎.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0]立体交互式大学英语动态分级教学体系构建[J]. 林明金. 外国语言文学, 2016(03)
标签:英语论文; 英语分级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英语论文; 大学英语学习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