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探讨论文_赵俊玲

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探讨论文_赵俊玲

天津市海顺交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7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愈发突显,将雨洪利用纳入规划中,对城市建设提供相应的指导,有效地推动雨洪利用技术的应用和雨洪资源的合理开发,在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因此,本文就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洪管理;规划策略

伴随着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自然水过程受到影响、水污染严重。而海绵城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这一矛盾。它以尽可能降低建设活动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为理念,降低地表的不透水面积比,保证市区足够面积的生态用地,把对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的理念是,城市应该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天气变化或强降雨的灾害中,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功能。海绵城市是以源头分散和慢排缓释为基本理念,优先使用场地的源头设施对雨水进行渗透吸收。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够有效的指导解决我国城市雨洪管理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实现海绵城市的设想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城市建设的设施、城市格局的规划、生态技术的使用、人们健康生活所需环保绿色理念的普及等等。欧美等国家早已经对绿色环保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在城市的污染、雨洪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建设问题更多更严重,落后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基础设施损坏、城市之间降雨量差异较大、城市排水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等等。因此,要想能够对城市的雨洪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实际操作方面起来困难比较大。与灰色基础设施相比,绿色基础设施更加适用于雨洪管理发展的要求,并容易成为海绵城市中的重要措施。

2当前我国雨洪管理的现状

2.1现行雨洪管理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国气候条件较为复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比较普。我国西部北部城市极度缺乏水资源,但对于可利用的雨水资源却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造成干旱与内涝灾患并存的窘况。多数城市因过于追求城市化导致硬质地面替代了自然植被,地表径流下渗困难,城市排污系统也并不完善,污水净化系统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直接导致了雨污合流的问题,一方面地表径流得不到妥善管理和利用,另一方面污水得不到处理和排放,对于雨水的利用程度非常低。此外,面临暴雨天气之时,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无法承担这样的排水压力,更造成了城市内涝等严重问题。

我国的雨洪管理措施尚停留在防治与排放上,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排水系统已经无法承担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内涝问题,建立一个新型智能的雨洪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2.2亟待提升的雨洪管理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不仅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有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城市范围扩大使得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中水资源短缺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因此提升雨洪管理水平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挑战,对于我国来说则先等更为严峻。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多样,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原有的森林与草地被城市硬化面积替代,绿地率越来越少,直接导致了城市雨水难于下渗,只能通过雨水管道设施吸纳和排放,市政雨水处理设施因多年使用而老化,加之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加快,面临极端天气时,雨水难以及时排出城市内部,这就造成了城市内涝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缺少雨洪管理专项规划

由于对自然水文条件的研究较为缺乏,所以在绿色空间规划和设计时,对城市雨洪管理专项规划则显得较为薄弱,对生态手段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减缓城市排水压力的意识较为欠缺,对雨水资源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参照美国低影响开发的概念,我国对在源头控制污染,集蓄、管理、利用雨水资源的领域研究较少。

3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规划

城市海绵体具有吸收雨水的功能,形式多种多样,存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方面和达成的目标是复杂多样的,不能依靠单一的学科知识或理论体系完成,因此是一项综合复杂系统的工程。建设海绵城市不仅需要园林相关的规划设计,还需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更涉及到城市市政建设设施的规划和实施。

3.1综合规划

城市的水生态循环系统是一个整体,单一的规划或按小区域进行设计无法形成安全的、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因此,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规划不仅需要水利专业的专业技术,还需要其他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包括园林、城市规划及环境工程专业等。雨洪管理系统不再是单一方面的排水管网、处理设施等专业内容,而是包括城市中的水体、道路、建筑、绿地、场地等多方面系统相结合。它们在海绵城市建设体系中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所以建设海绵城市体系必须全面综合的规划,连接各个专业及学科,对城市的水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从而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以及暴雨时的城市内涝和水质污染等多方面雨水问题。

3.2控制径流的源头及污染

在源头处控制径流的产生和污染是实现海绵城市的关键措施。通过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降雨时收集雨水,例如城市中的绿地、场地、道路、建筑屋顶、渗透地面的源头处,使用多种措施来过滤、处理、储存雨水。充分利用土壤和植物对雨水的渗透、吸收作用以控制和处理径流,从而消减城市的排水问题。尽量维持场地与开发前的水文特征相同,降低硬质铺装面积,保护场地内的开放空间,缓解暴雨时雨水地表径流带来的排水压力,并确保能够下渗补给地下水资源。同时,将场地雨洪管理技术设施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提高渗透效率,既发挥景观的生态功能,又改善生态环境。

3.3加强绿地计划于雨洪管理的有机结合

增强防洪设施建设,并配合城市建设定期检查,在设置生态滞洪设施时应该有现在公园绿地设置,结合公园的景观设计,建设适合民众休憩的生态空间。将公园绿地建设成为一个兼备景观、滞洪功能、生态的区域网络,进一步加强雨洪的处理能力;变更上游地区易淹没土地的用途,在进行土地变更时,需要对变更区域留置适当的空间留置雨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地区环境特征及时进行排水情况安排,规范设计滞留雨水的空间,并将设计纳入到现有都市计划法定规范。

3.4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雨洪管理的办法

在进行雨洪规划治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设置治理方法,在进行综合治理的结构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排水状况,因地制宜采用雨洪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在进行开发管理时主要包括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推广、基地保水、入渗设施、滞洪池与雨水贮留设施留设、排水路整治、集水区水土保持等工程方法。

结束语:

总之,海绵城市一旦经规划后投入建设,在保证前后径流量和峰值流量不变的前提下,不仅可以强化雨水的渗透、调节和储存等功能,还能将径流峰值的出现时间控制在可视范围内,为我国城市规划与雨洪管理探寻更好的解决办法。但要注意,海绵城市是结合城市所在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社会因素等作出的设计,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发展状况不同等带来设计上很大的区别,所以建设海绵城市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城市雨洪管理发展及思考[J].张宏伟.中国水利.2015(11)

[2]海绵城市与雨洪管理探研[J].王璐,唐文.价值工程.2017(10)

[3]海绵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途径研究[J].廖柳晖.中华建设.2018(02)

论文作者:赵俊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探讨论文_赵俊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