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立法工作论文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立法工作论文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立法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沈春耀

【摘要】 新时代呈现出许多新面貌、新特征;同时,新时代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推动新时代立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必须充分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关键词】 新思想 新时代 立法工作

迈出新步伐 书写新篇章

贺兰山东麓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低,降低风速,防治沙尘和水土流失功能较弱。对本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减少沙尘源,为降低本区沙尘暴的强度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本区营造生态经济林,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才能有效扼制沙尘暴天气,改善生态环境。

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制度依托。2018年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法履职的开局之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下,推动新时代立法工作迈出新步伐、书写新篇章、展现新风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我们有了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思想,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这一新思想确立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这一创新成果,明确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依靠力量、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回答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作了10个方面的概括。这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深化认识,掌握核心要义。一是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调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四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这是全面依法治国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五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需要系统、整体、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六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强调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七是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八是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九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强调必须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十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除上述10个方面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对立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主要有:坚持立法先行,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尊重和体现规律的要求,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实施治国理政、推进各项事业、做好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建设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先导功能。形势决定任务,也决定着方针和方法。立法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都要依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来确定。新时代呈现出许多新面貌、新特征;同时,新时代也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推动新时代立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必须充分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立法。一是制定《外商投资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这是我国外商投资领域新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实践经验,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确立了我国新型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的基本国策和大政方针,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作出了统一规定,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制定《电子商务法》。这部法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网络强国战略,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实际,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平台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规范电子合同订立与履行,规定支持和促进措施,规范电子商务争议解决,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三是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法律对“三权分置”、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准入、确权登记颁证、土地弃耕抛荒处置、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四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原则,确立了土壤污染防治基本制度,强化了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和实施,改变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长期缺乏专门法律的状况,填补了生态环保领域的一个法律空白。

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新思想为引领,推动新时代立法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党中央领导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和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共21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

完善国家公职人员法律。一是修订《公务员法》。这部法律坚持党对公务员制度和队伍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调整充实从严管理干部有关规定,推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二是制定《消防救援衔条例》。建立消防救援衔级制度,明确消防救援衔授予人员范围、授衔等级设置、首次授予和晋级、降级和取消等规定,为建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8年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开展工作的第一年。立法工作呈现分量更重、节奏更快、力度更大、要求更高等特点,是历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第一年审议通过法律案数量最多的,实现了良好开局。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10件,修改法律4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法律案10件。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推动新时代立法工作开创新局面,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少年夫妻老来伴。经过几十年的磨合,浓浓的亲情已经融入双方的生命,相互陪伴,相互忍让,相互包容,是多数老年夫妻的相处之道。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不甘心面对平淡的生活,无法忍受另一半的缺点,这样的婚姻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婚姻中的问题与矛盾也会变得越来越棘手。一般来说,夫妻之间要注意一些细节,才不会让婚姻产生“裂缝”。一旦出现“裂缝”,要学会适当加点黏合剂。

接续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编纂民法典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在十二届工作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续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进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2018年8月,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把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初次审议,草案共6编1034条,创下法律草案编章最多、法条最多的记录,法典化立法全貌已初步呈现。下一步,按照编纂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拟分拆若干单元分别进行审议;到2019年12月,拟将之前已出台的民法总则同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目前,编纂工作正在向着预定目标前进。

鸡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强毒株和弱毒株两类。近年来,由于鸡群正常进行鸡新城疫疫苗接种,因此本病多呈非典型性发生,主要发生于免疫鸡群,尤其是二免前后的鸡。有一定抗体水平的免疫鸡群,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成鸡产蛋量突然下降5%~12%,严重者在50%以上,并出现畸形蛋、软壳蛋和糙皮蛋。

健全刑事诉讼法律相关制度。一是修改《刑事诉讼法》。这次修改主要是为了完善与监察法的衔接,调整人民检察院侦查职权,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完善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加刑事速裁程序。二是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了完善反腐败追逃追赃法律制度,加大国际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力度,填补了刑事司法协助国际合作的法律空白。三是作出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统一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标准,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决定,健全完善金融审判体系,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

3.1 本文建立了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方法简单便捷,能满足对目标物的快速检测需求。

健全税收法律制度。一是修改《个人所得税法》。这次修改推动了个人所得税从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转变,提高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二是制定《耕地占用税法》。在将行政法规规定的制度平移上升为法律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耕地占用税纳税人范围和退税等规定。三是制定《车辆购置税法》。明确了车辆购置税纳税人范围、特种车辆免征购置税和特定情形下缴税、退税的计税基准,并就有关机关的信息核对作出了规定。

推进宪法相关法律发展完善。一是制定《监察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监察法》。这部法律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立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依法赋予了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了“两规”措施,是一部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二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促进了英雄烈士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弘扬,有力抵制了历史虚无主义,为打击各类歪曲、丑化、亵渎、诋毁英雄烈士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三是修订《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完善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权,包括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知识产权法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完善检察建议等,建立健全符合司法机关特点和司法运行规律的内设机构和司法权运行机制。四是制定《人民陪审员法》。规定了人民陪审员的选任范围和选任工作机制,参审案件范围和职权、参审程序、履职保障等,通过立法将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予以复制和推广。

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精神,通过及时修改法律、作出决定,确保有关改革在法治轨道上平稳有序进行。一是打包修改相关法律,适应深化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需要,统筹修改机构改革涉及的国境卫生检疫法等32部法律的316个条款。二是作出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调整问题的决定、关于中国海警局行使海上维权执法职权的决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明确有关机构职责职权。三是作出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期限的决定、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期限的决定。

积极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全面依法治国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回答新课题、作出新贡献

2018年12月,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就国家宪法日作出重要指示,也是《宪法修正案》通过后的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完善宪法,就是要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要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尊严,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括关于立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关于宪法的最新重要指示,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也为加强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基本遵循。

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向往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主要不是有没有法律的问题,而是法律好不好、管用不管用的问题,可以说对“有法可依”的需求提升了、拓展了。法律不仅要体现价值理念,规定应然模式,而且还要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实现良法善治。

被誉为“高端家电潮流趋势标杆”的红顶奖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指导举办,近10年来以其公平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成为各大品牌竞相角逐的年度大奖。所有入选产品都历经消费者投票、媒体评审、专家评审及综合评定的严苛流程,从技术先进性、外观设计、节能环保、市场影响力和使用体验等5个不同维度进行全面评审。此次惠而浦获红顶奖提名的两款洗衣机产品:光芒洗衣机WG-F120881B和新睿洗衣机WG-F100887BHCIEP,从参评的39个品牌、共计200余款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近20万消费者投票,再一次表明消费者和行业专家对惠而浦产品的认可和喜爱。

二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强国目标。立法工作必须贯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相适应,正确把握国家战略和强国目标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法治方式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的十九大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必须着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的立法需求有很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立改废释和决定等形式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

连续时间Guichardet-Fock空间中修正随机梯度算子的性质 周玉兰,李转,李晓慧(12-62)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写入“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专题研究宪法修改。党中央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委员会主任。这些都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看得很重、抓得很紧。在这一进程中,立法工作将承载越来越多的功能和使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适应立法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确定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立法规划对本届五年立法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一类项目和二类项目共计116件。其中,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一类项目69件;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二类项目47件;还有一批预备项目。在116件中,不包括通过打包修法方式修改的法律项目,已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16件,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9件。

栗战书委员长在2019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修改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急需的法律,加快推进民生、国家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立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完善国家机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审议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十一)、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房地产税法、出口管制法、社区矫正法、军民融合发展法、退役军人保障法、政务处分法,修改证券法、现役军官法、兵役法、人民武装警察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开展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立法调研起草工作。除上述立法修法项目外,目前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有:疫苗管理法草案、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资源税法草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等。

同过去相比,立法工作任务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对我们立法工作者来说,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履行使命是同把握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深刻认识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投身新时代立法工作,回答好新课题、完成好新任务,奋力书写新时代立法工作新篇章。

【中图分类号】 D621

【文献标识码】 A

责编/肖晗题 美编/李月敏

标签:;  ;  ;  ;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立法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