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映雪
(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 研究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于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单位)内科收治的1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n=63)与对照组(n=63),对照组采用常规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给予小剂量的抗焦虑、抗抑郁药辅助治疗。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症状与胃镜结果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痊愈9例(14.3%)、好转28例(44.4%)、无效26例(41.3%),总有效率58.7%;治疗组痊愈29例(46.0%)、好转27例(42.8%)、无效7例(11.1%),总有效率88.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于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 临床效果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在目前的医疗模式,消化性溃疡被认为是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病与精神因素有较大关系。国内外研究表明,器质性胃肠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2008年3月-2014年9月我科对126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辅助常规内科治疗,效果显著,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内科于2008年3月-2014年9月收治1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胃镜、消化道钡餐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其中男性71例,女性55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3±2.1)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83例,胃溃疡31例,复合溃疡12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6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胃粘膜保护剂,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加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抗菌治疗10天。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加用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每晚20mg;艾司唑仑片每晚1mg),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规律治疗1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1个月进行胃镜检查,参考相关资料,将疗效分为3个等级:①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愈合,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龛影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②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或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缩小,消化道X线钡餐龛影减小50%以上;③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胃镜及钡餐等检查结果较前无改善。以痊愈率加好转率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Х2检验。
2 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照组痊愈9例(14.3%),好转26例(41.3%),无效28例(44.4%),总有效率55.6%;治疗组痊愈19例(30.2%),好转33例(52.4%),无效11例(17.5%),总有效率82.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分析 单位:例
组 别 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n=63)9 26 28 55.6
治疗组(n=63)19 33 11 82.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作为内科常见病,其治疗方法与理念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地完善,在目前的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下,消化性溃疡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心身疾病。因此,心理因素与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较多的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相关的精神心理因素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胃肠道的功能,①植物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兴奋使胃运动增强,胃酸分泌增多,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则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缩、缺血,胃运动减弱,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②内分泌系统:精神因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促进皮质酮的释放,从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及胃粘液分泌的减少。以上途径都能通过对胃粘膜屏障作用的改变而影响消化性溃疡的疾病发展。
本研究表明,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辅以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能够明显地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对溃疡的痊愈率的增加有显著作用。这也说明了消化性溃疡虽然是由于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弱及胃酸的消化引起,但心理和精神因素在其中也有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内科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提供了另一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辅助手段。
消化性溃疡仅仅是心身疾病的一种,干预精神、心理因素可以促进疾病好转,那么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常见的身心疾病,是否也能通过相关途径来增加原有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这又是值得再思考的命题。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95.
[2]陈灏珠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1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84-1988.
[3]孔结慧,贾柳萍,黄鹤,邓绿,王泽伟,刘浏. 黛力新对伴心理因素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2:84-85+88.
[4]徐双红. 联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1,32:58.
[5]王惠萍. 小剂量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92例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6:4038-4040.
[6]胡志清. 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6:149-150.
[7]欧阳淼,邹益友. 文拉法辛在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J]. 广东医学,2006,10:1554-1555.
[8]张燕,张伟,魏以召,杨拯,赵钦,张晓. 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9,05:912-914.
[9]吕振雷,蒋颖,华敏峰,汪建梅,张国富,任彩丽. 消化性溃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08,05:347-349.
[10]王惠丽,樊慧贤,李文超. 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06:659-660.
[11]Duo-Yu Wu,Min Guo,Yun-Suo Gao,Yan-Hai Kang,Jun-Cheng Guo,Xiang-Ling Jiang,Feng Chen,Tao Liu,Min Li. Clinical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rug therapy against peptic ulcer[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2012, 10:831-833.
论文作者:付映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消化性溃疡论文; 有效率论文; 患者论文; 胃镜论文; 焦虑论文; 内科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