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部审计结果处理方法促进内审成果转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转化论文,内部审计论文,内审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内部审计结果处理方法,首行要澄清两个基本概念,即什么是“审计结果”,什么是“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是经过一定的审计程序,采用一定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审查后得到的收获和认识。“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经过审计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之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审计结果资料,进行筛选、归类、分析、整理,作出综合评价,并形成表明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两者的关系:审计结果资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审计报告是处理审计结果的一种方法,审计报告的内容既包括对审计结果所做的归纳、总结,也包括完成审计任务情况的汇报、总结。所以说,“审计结果”不等同于“审计报告”。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这两个概念内涵存在认识误区,在“内部审计报告”与“内部审计结果”之间划上了等号,从而忽视了对内部审计结果处理方法的研究探讨。
目前,内审在审计终结后,对得出的审计结果以内部审计报告方式,报送内部审计主管领导审批。这个审计报告既不向社会审计那样需对投资者、债权人披露,也不实行如国家审计机关向本级政府及人大代表提交审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结果对外保密,即使在本部门、本单位一般也不公开。这种单一的内部审计结果处理方式,也滞后于内部审计的发展步伐,与内审的发展趋势不协调,影响了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甚至造成资源浪费。
审计结果处理方法的途径初探
(一)建立内审结果在一定范围公开,内审报告在一定层次披露制,并将这种公开制与当前企业实行的厂务公开制结合起来。因为,厂务公开的许多内容都包含于内审的审计范围,审计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发表意见,其结果更公正、客观,两者结合可有效地防止厂务公开制流于形式。
(二)将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予以曝光,起到震慑作用,树立起审计威信。如:1999年12月16日,国家审计署向中外记者公布了一批广受关注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结果,对所涉及的违法违纪案件当事人,除了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外,触犯法律的交司法机关立案侦察,引起人们关注。
(三)借助于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将审计成果向需求者、使用者扩散,达到充分利用审计成果,转化审计成果的目的。
(四)利用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搞好审计成果转化。把审计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尚不了解但已危害企业利益的苗头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总结,编成有价值的“审计信息”,提供决策层,使内部审计意见转化为管理层的力量和意志,最终达到审计成果转化之目的。
(五)必须重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有了可以信赖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审计成果的相互利用才有可能,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也可利用内部审计结果,以减少重复审计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和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