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敏

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敏

沛县水利局杨屯镇水利管理服务站 江苏徐州 221613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新技术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施工中的经济成本,有利于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确保水利工程新技术的应用质量与发展中,也必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环境进行环保,坚持做到可持续发展,认清保护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发展现状,以及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中不断发明创新和探索,避免对环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有序进行。

关键词:水利施工;新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预应力锚固

引言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还产生许多问题,因此需要用到新技术,从而能够使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新技术的必要性分析,对一些新技术的具体应用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全球定位技术和混凝土碾压技术等,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保障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1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当前发展情况

近年来,由于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而且分布不均,造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逐渐扩大。随着全球性环境的影响,水资源成为全球人们最重要的能源,我国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分配量开始形成规模。水资源分配比例不断科学、合理地进行完善。由于,我国农田土地面积量大以及水资源需求量高,我国农田浇灌体系已形成建立健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新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相比于其他工程建设,该工程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施工地区水文条件复杂,往往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困难,对工程进度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类工程往往具有较高现实意义和价值,能够实现发电、防洪、灌溉等功能。但是由于施工周期长,所用工具相对复杂,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断出现各种问题,而传统的解决方案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要采用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水利施工能够在新技术的保障下顺利进行。

3新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3.1新材料、设备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新材料与新设备的运用,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对水利工程施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更多的新要求。在确保混凝土施工性能有效发挥的情况下运用新材料进行施工,并对水利工程施工进行全面性的质量监督管控,有效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能效性,提高了水利工程新技术运用的作用。另外,还可以添加相关制剂对新材料性能进行有效改变,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新设备的应用,也是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以及经济成本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可以有效促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地位不动摇,保障了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和施工工作人员的建设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完成工程测绘。在早期,多是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来进行定位,而随着我国的北斗定位系统的上线运行,提供了更为精确定位服务,甚至能够实现通信短报的实时发送,这对于一些在没有信号覆盖地区作业来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可以使用这来那个系统对距离等一些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测量,从而能够让测量技术的得到良好的使用效果,为水利施工提供了精确位置参数,能够极大地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

3.3混凝土碾压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总体质量,需要采用混凝土碾压技术。通过对大面积的干硬性混凝土的有效碾压,能够高效地完成混凝土浇筑,从而有效提高缓凝土的整体质量。经过碾压技术处理的混凝土,结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还具有无坍落度且被碾压的表面坚实等特点。该项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具体的应用环节,该项技术对混凝土的配比有着一定的严格要求,需要根据混凝土被碾压的要求进行,通过对粉煤灰、骨料、水泥等相关材料,进行有效的混合,从而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提升混凝土质量,保障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步伐。

3.4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水利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导流技术也是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河床控制来进行有效的运用。通过应用施工导流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水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大幅度上涨,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的目标。另外,为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实施,需要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同时需要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对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能够有效地给予该项工作的有力支持,保证施工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3.5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具备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就目前来看,应用范围还相对狭窄,有一定的推广难度。该技术主要在预应力锚杆和预应力岩锚的配合下进行的,该技术能够改变水利工程的受力情况,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加固。确保其有良好的、稳定的工程结构。该技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锚孔和锚束。锚束是进行预应力加载的重要工具,主要的受力点在锚头、锚固段等各个部分。而锚孔主要的作为锚固段的承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要为五个步骤,分别是造孔、编束、放束锚固、张拉、防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

3.6RS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RS遥感影像技术是地形监测图像生成等方面的主要技术,通过遥感信息采集可以直接对水利工程的流域进行设计规划,其订正小比例尺寸图与专用图可直接应用与工程设计环节。这些遥感技术采集到的图像可以直接进行应用,如根据图像分析地形特点以此来选择合适的堤坝地址,确定水利工程区域划分,进一步推算可能出现的灾害情况,计算出预测经济损失。RS的优点在于任何地点的信息都可以采集,这一点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开展恶劣环境地点信息采集工作的难度。

3.7GI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具有及时性与准确性,提供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在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GIS提供了准确的人文地理环境信息,对于水利工程选址规划与设计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比如移民安置地的环境分析与容量大小分析、河道状况管理、水库水位的高度信息、这些信息都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开展,GIS为水利工程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周边的居民迁移也起到了保障功能。在水域及水资源管理方面,GIS与RS遥感技术协同作用可以将流域水洗链接为数据库,为各个元素进行定义并实现高效管理。RS遥感对于水源可以进行动态监测,通过高效的GIS管理分析平台,可以实现水源的综合管理,除此之外GIS可以及时预测水源污染如赤潮等的污染程度,并为水源管理提供有力的规划数据及科学依据。卫星遥感技术对于河道等水源的预测及管理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结语

总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需要运用到全球定位系统,实现对施工数据的有效支持,还需采用混凝土碾压技术,获得良好的混凝土质量。除此之外,还有施工导流技术能够为工程施工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而预应力锚固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让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稳固等等。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鑫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析[J].环球市场,2016(36):146.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