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设计技术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设计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科学论文,内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原来的自然常识教育的发展,它的内容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展和更新,并体现出一些新的观念。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改革具有哪些特点?教师怎样围绕一个课题设计丰富的活动内容?怎样体现改革的新观念?本文从“技术”的角度回答以上问题,探索观念向实践转化的中介环节,以指导幼儿园教师设计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改革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改革突破了过去孤立、单纯地认识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框框,而更加强调“生态观点”和“科技观点”。具体地说,它强调人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让幼儿从这些角度去认识事物。

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包括人)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生命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空气、阳光、水等),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低等动物为高等动物提供食物,动物又为植物提供养料……这就是生态关系。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但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当环境的改变超过一定限度,便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威胁到生物物种的生存。人在各种生态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人能够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正是从人的这种“主体性”出发,强调人要认识自然界的生态关系,而不是孤立地去认识事物。如,认识动植物时,应注意它们与其他动植物以及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在认识自然环境时,应重视它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它的改造和保护;在认识人类自身时,也应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体现“生态观点”。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改革的又一特点是,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界的认识,而更多地注意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虽然科学内容本身反映的是自然界的事物及其联系,但它通过人类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并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这也就是说科学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明显。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人类观察、理解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并探索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人类利用自然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造各种自然物,创造各种“人造”的产品,以满足人类更高、更丰富的需要。幼儿园科学教育为了体现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将认识自然与认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以帮助儿童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在探索自然科学现象的同时,了解人们是怎样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在认识自然物的同时,认识人们对自然物的利用和改造,认识人们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发明的各种“人造产品”,从而体现“科技观点”。

由上可见,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是以人为中心,围绕“人在自然生态关系中的地位”和“人在应用科学技术以满足社会需求中的作用”建构起来的。人作为自然的人,是自然生态关系中的重要因素,而且本身也是被探索的对象;同时,作为科学的主动探索者,人又将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和规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促进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分为人体与健康、动植物、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现象和科学技术等五个方面。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设计技术

所谓技术,指的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具体方法。它来源于理论,解决的是实践问题,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设计技术,是指根据科学教育内容改革的理论,围绕一个课题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我在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时,从处理以下十个方面的关系着手进行了初步尝试。

1.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密切联系的。在认识人、动植物的身体形态或其中某一部分的形态结构时,都应考虑:它长得怎么样,它有什么用处,以理解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人的脚底基本上是平的,可以直立行走,人的手有五个手指,可以干很多事情;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嘴巴就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眼睛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有长长的腿,能跑得很快。

2.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因此,认识生物长得什么样、怎样生活、怎样行走、怎样睡觉、住在哪里、吃什么时,都要联系它们生活的环境。如生长在沙漠中的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于吸收水分;生活在森林中的猴子长着长长的前臂,以便在树上攀缘、爬行。

3.生物的适应性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因此,在认识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时,应结合考虑: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是怎样变化的;动物的身体以及生活习性是怎样适应季节变化的;人又是怎样适应季节变化的,等等。比如冬天里,植物的凋零,动物皮毛的增厚、活动减少乃至冬眠,人的添衣取暖等,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

4.生物的生长、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的生长、生活离不开环境。在设计认识生物的活动内容时,还可从生长的角度考虑: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在认识环境的要素时,同样要考虑:它与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生长有什么关系;人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比如,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环境要素,这点可通过小实验帮助幼儿理解;认识土壤时,让幼儿探索土壤里有什么,可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使幼儿了解土壤是宝贵的,它是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的条件。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包括人)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有的动物之间是天敌关系,也有的动物是朋友关系,在认识某种生物时,可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角度去思考:该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吃什么,怎样捕食,怎样避免被捕食;与哪些生物是朋友关系,与哪些生物是天敌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爱护生物,等等。

6.事物的共同特征与多种形态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多样性的统一。在认识任何事物(生物和无生物、自然物和人造物)时,都要从认识多样性入手,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认识它们的共同特征。既要让幼儿知道东西是各种各样的,有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的区别,又要让幼儿知道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都有什么用处等。比如,可以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树叶、各种各样的蛋、各种各样的纽扣等。

7.现象的共同规律与多种表现的关系

自然现象和事物一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同时又受共同规律支配。在设计有关自然现象的活动内容时,应让幼儿认识一种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再认识这些现象的共同规律。如有关风的现象,应让幼儿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产生风,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幼儿知道这些各种各样的风都是风,理解风都是怎么来的。

8.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联系。幼儿在认识自然现象时,不仅要认识它的表现,还要有选择地认识某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产生的原因。如上例中,幼儿可以认识到用的力气大小与风的大小的关系,这就是一种因果关系。

9.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们将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使科学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我们不能仅让幼儿认识纯粹的自然现象,还可以有选择地结合日常生活,探索某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认识奇妙的镜子,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探案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奇妙现象,还要让幼儿寻找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镜子。又如我们可通过蒸镘头这样一种日常活动,帮助幼儿理解面粉变为馒头这一科学现象。

10.自然产品、科技产品及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们最早用自然物满足生活需要,随后人们对这些自然物进行加工和改造,乃至发明各种“人造产品”,这一历程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幼儿了解我们的生活用品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又是怎样发展的,不仅能使幼儿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而且能使幼儿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认识竹子和各种竹制品、棉花和各种棉织品;从发展的角度认识交通工具的发展、取暖用具的发展、洗涤用具的发展等内容。

以上设计技术分别适用于幼儿园科学教育不同的内容(见附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结合课题的内容,从中选择若干种技术,但不必面面俱到。有的课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可设计成系列活动。

附表:

标签:;  ;  ;  ;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设计技术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