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6年8月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院前急救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院前急救为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转运成功率为100%,急救成功率为98.6%,对照组转运成功率为60.3%,急救成功率为8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心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该病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较为迅速,过半患者将于发病后1 h内死亡。患者发病后心前区或胸骨后易出现压榨性剧痛,而且情绪烦躁不安,严重者将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除药物治疗外,合理及时的临床护理也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关键。院前急救是目前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关键手段,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护理实施则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院2016年5月~2016年8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及健康指导,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6年8月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世界卫生组织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精神功能、认知功能良好;知情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会对本次研究审核通过;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2.4±5.03)岁;梗死部位:下壁心肌梗死8例,后下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12例,侧壁心肌梗死8倒。将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方式选择个性化护理,具体方案如下:(1)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症状反应强烈,加上抢救过程紧张,患者多存在有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碍,要耐心、周到、关心体贴,尽量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忧虑等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疼痛护理:正确的体位可有效环节患者疼痛感,而对于AMI患者而言,需取平卧位且头偏向左侧;不仅可采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而且还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杜冷丁或吗啡等药物缓解其疼痛,从而降低心肌耗氧。(3)术前准备:术前检查是否完善、抗凝药物用量以及各种同意书的签字;协助操作者进行消毒、铺无菌单,帮助患者平卧位于操作床上,连接心电监护、有创血压监测等各种监护仪器,鼻导管吸氧,必要时予以面罩吸氧;同时建立静脉通道。(4)卧床护理 发病 1 周内要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防止再次发生梗死。一切活动如饮食、洗漱、大小便等均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急性期谢绝探访,以免情绪激动引发心律失常等。从第 2 周起可在床上做四肢活动,3 周 ~4 周可逐渐离床站立和病房内缓慢行走,但是必须有人在旁扶持。(5)康复期护理:在康复期鼓励病人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安心休养,避免诱发因素,减少病人情绪激动,保持精神愉快,就可以减少再发。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治疗以及诱发因素和自我救护等相关知识,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让病人意识到心梗是可以预防的。护理中应根据病情给予积极的支持与指导,使病人有合理的运动量,且勿操之过急。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组间计量数据以(x±s)表示,在各组之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若(P < 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 察 组 出 诊 时 间(45.3± 1 6.5)s,急 救 时 间(20.3±4.9)min,入院时间(2.32±1.21)h;对照组出诊时间(103.5±22.3)s,急救时间(35.36±4.96)min,入院时间(3.26±1.23)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转运成功率为100%,急救成功率为98.6%,对照组转运成功率为60.3%,急救成功率为8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高,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未得到及时就诊,延误患者治疗时机,则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采取护理的措施,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救过程中以及急求前后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病情采取及时合理的抢救护理措施,进而通过针对性护理提高患者就诊效果,挽救患者生命。综上所述,AMI患者急救中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及治愈率,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孟晓杰.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557-559.
[2] 郭伯珍.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16,9(4):148-149.
[3] 刘燕.前瞻性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2):1646-1647.
论文作者:王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率为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