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郗巧珍

快速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郗巧珍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然而,从现在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阅读的效率和阅读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到学生阅读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快速阅读法应用于其中,从学生实际的阅读需求出发,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快速阅读的重要性,并掌握快速阅读的应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关键词:快速阅读法;初中语文;应用

引言

初中语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身心综合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科目。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又是一大重点所在。教师们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能力。快速阅读法正是在这一需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是传统阅读方法的进一步完善,能有效增强阅读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快速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在课堂之上、课堂之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失去了兴趣的学习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只有兴趣学习才会让学生有探知的动力,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教学也往往是偏重重点字词句的讲解,答题方法的教授,缺少对文本细致的研读、情感的分析以及学生自由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骤减,拿到一篇文章之后机械化的看题目、读文本、做习题,导致学生并未深扎到文本中,未能领悟阅读的魅力。

1.2过度重视成绩,导致模式化教学

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一直被作为学校与家长关注的重点,这样就造成了一个误区,教师是为了成绩去教学,学生是为了考高分而阅读,阅读教学就偏离了其最根本的育人价值。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点的罗列,公式化的套用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授给学生最多的方法。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有限,因此大多数教师都会把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喂”给学生,用自己设定好的思维方式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直接掌握‘精髓部分’,学生便可以在考试中拿到理想的分数,因此本应丰富多彩的阅读课堂变成了刻板的模式化课堂。

2快速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利用快速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阅读学习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语文素养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快速阅读法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快速、高效率的进行阅读学习,实现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另外,通过快速阅读,学生能够扩大阅读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知识,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理解,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这5分钟的时间内快速的了解此篇文章的时间、地点、涉及到的人物以及主要讲述的内容,要求学生快速的分析相关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为有效的信息,从而能够增加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推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快速发展。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快速阅读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快速途径和方法。

2.2快速阅读法的运用有助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仔细阅读来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是很难高效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而快速阅读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阅读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篇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先对这篇文章所涉及的几个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如,第一题要求让学生对该片段所描绘的活动与涉及的风俗习惯进行描述。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有哪些常见的风俗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熟悉的风俗向大家描述出来。每个学生的生活区域不同,一些风俗习惯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这样的互相描述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并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在对风俗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通读一遍全文,并找寻答案。学生快速地在文中全画出自己觉得和题目有关的字词句,并进行语言的组织。5分钟后,教师安排学生发言,并进行引导性的补充。又如,这篇阅读理解还涉及要求学生描述段落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每段文字的概括,引导他们将一段中涉及的时间、地点、活动等串联起来,并将线索圈画出来。一篇文章主要就是通过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的,学生们如果能快速寻找到这些关键词并进行语言的组织,对全文也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把握。快速阅读法还给出了推断式阅读等阅读小技巧,简单来说就是从题目推断出作者要答题者得出的结论。比如,第三题中要学生解释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时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单独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很明显这句话中运用到了比喻的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比喻手法有哪些作用。这样教学,在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比喻手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引导,说明作者对这粥有着无比喜爱的情感,进而联想到粥是春节的产物,那么就进一步说明作者对北京春节的喜爱。有了这些推断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能印证之前推断的词句,更有助于学生对答案的解析,提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

2.3学生重点研读

研读课文时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在形式上可以采取自由读、默读、齐读、分读、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等方法,教师可在声音、语调、速度、感情等方面加以指导。研读是对课文的重要部分和精段、精句做针对性的阅读。这一阶段是赏析性阅读。好的文章,并不是处处都妙笔生花,而是往往只是几个片段,几个句子甚至个别字词的精彩。《风筝》中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重点理解“惊异和悲哀”这两个词。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将这些精彩之处找出来欣赏品味,就能与作品产生心灵的碰撞,激发出思想的火花,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体会以及驾驭文章重点词句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阅读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对课文进行结构、字词句、写作方法及思维、主题思想等等的分析,将课文切成小块消化,与初读文章时的整体把握形成整散结合的阅读形式,做到点面结合。

结语

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应从初中学生特点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以实现学生阅读学习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爽.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2]李永旗.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之探讨[J].学周刊,2018(36):107-108.

论文作者:郗巧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快速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郗巧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