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埕北古X井目的层为太古界,实钻本段岩屑见到荧光显示,后期测试为含油水层,未能成藏。通过对该井太古界储层系统评价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太古界储层发育,物性好,具备较好的储集能力,但由于构造位置低,处于油水界面以下,未能成藏。因此寻找有利的构造位置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太古界;储层评价;成藏分析
前言
埕北古X井是一口预探井,完钻井深4159.00米,目的层为太古界。该井位于位于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交汇处的埕北低凸起的中东部。实钻太古界岩屑录井见一层荧光显示,后期测试为含油水层。
1 储层评价
根据岩石薄片,结合岩屑录井、测井资料解释以及测试资料,对本井太古界储层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
1.1储层岩性特征:
本井钻遇太古界地层地层厚度208.00m;储层厚度135.60m(测井解释一二三类层)。岩性为灰色、浅灰色、浅红色、灰绿色深片麻岩。
1.2储层物性特征:
从太古界储层物性纵向分布特征来看,本井物性非均质性强,测井孔隙度1.95%~9.14%,平均值为4.49%,储层孔隙度大都分布在1%~5%;测井渗透率0.003~2.279×10-3μm2,平均值为0.293×10-3μm2,渗透率大都分布在0~1×10-3μm2。对比邻井,物性相当,说明本井太古界具备储集油气的能力。
1.3井区储集空间特征:
本井太古界未取心,参考2口邻井成像测井资料,在太古界发育有裂缝和溶蚀孔两种类型的储集空间。井区太古界优质储层集中发育在风化壳200m以内,受风化淋虑作用使得物性好于内幕储层。段内裂缝及次生孔隙发育,裂缝、溶蚀孔隙对储层具有改造作用,对应段储集条件较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未成藏原因分析
2.1油源条件
本井区位于多个凹陷包围中,四周四个生油凹陷(埕北体系、沙南体系、渤中体系、桩东体系)对本区块油气充注皆有贡献。各个凹陷第三系生油层系分为两套,一套是以沙三中下段为主的生油层,岩性以大套淡水湖相沉积的暗色泥岩、油泥岩为主,另一套烃源岩为沙一段至东营组下部,凹陷边部发育生物灰岩,中心则以泥岩、油泥岩为主。
2.2储盖条件
结合实钻资料分析,认为本井太古界致密岩层作盖层,内部储集物性发育段作为储层,形成一套储盖组合。
2.3未成藏原因分析
本井物性上具备储集油气的能力;实钻见一层荧光显示,说明油气已运移至此;投产测试为含油水层,分析认为构造位置低是造成未成藏的主要原因。
从地震剖面上看本井虽靠近生油凹陷,但太古界地层埋深大且构造位置低,侧向未与低部位沙河街组的厚层烃源岩对接,而与其下部中生界地层对接,导致源储配置不合理,本井太古界位于含油界面之下。
位于潜山向斜带内,上倾方向为断层遮挡。埕岛地区断层在古近系和新近系长期继承性活动,油气主要运移时期断层处于开启状态,侧向不封堵,油气不断向西部高部位潜山运移。本井位置低,油气极有可能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至高部位的下古生界和太古界。
3 结论与建议
3.1井区太古界储层发育,物性好,具备储集油气的能力。
3.2本井构造位置低,处于油水界面以下,因此未能成藏。
3.3储层发育程度和构造位置控制了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规模,建议向潜山高部位部署勘探。
参考文献
[1]孔凡仙,林会喜.埕岛地区潜山油气藏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02):9-15.
[2]何海清,王兆云,韩品龙.华北地区构造演化对渤海湾油气形成和分布的控制[J].地质学报,1998(04):27-36.
[3]周英杰,张敬轩,张吉昌.裂缝性潜山油藏储集体岩性定量识别——以埕北30太古界潜山储集体为例[J].中国岩溶,2002(02):70-74.
论文作者:王赟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太古界论文; 潜山论文; 物性论文; 油气论文; 生油论文; 孔隙论文; 岩屑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