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目录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录学论文,世纪之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该文从世纪之交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对目录学研究主体的要求,论证了书目情报是当代目录学研究的基点,并探讨了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目录学研究
当前,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性时刻,目录学如何走向下一个世纪,正成为目录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目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并有着优良传统的学科,目录学的发展经历了学科发展的全过程,目录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为世人所瞩目。特别从70年代末以来,目录学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古典目录学著作、目录学家的目录学思想、目录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目录学理论体系等问题,均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围绕目录学的发展,研究者们或深入古典目录学,寻求其对现代目录学的有用成分;或将目光转向相近学科,引进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期促进目录学的发展。然而,在这种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目录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学科,历史地位很高,目录学的现实地位如何呢?又如对相关学科的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研究,只是反映了目录学研究者面对纷繁的现代科学的一种眼花缭乱,还有围绕相关学科打游击战等,这表明人们对现代目录学尚无一个清醒的认识。值此世纪之交,对现代目录学进行深层次研究,无疑是现代目录学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
1 世纪之交对目录学研究主体的要求
目录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着的学科,它的发展是由每一个时代的目录学实践活动决定的,而其实际推动者则是从事目录学实践和研究的主体,特别是目录学研究主体,他们是书目实践活动的总结者、引导者,对目录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现代科学的整体化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时,目录学如何适应这一趋势便成为目录学研究主体的主要任务,时代对目录学研究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目录学研究主体应具备整体的世界观,以联系的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以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就应当看到目录学与现代科学文化的紧密联系,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可以说现代文化的核心是科学,而古典文化的核心则是学术。学术与科学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相对来说,学术是知识系统的汇集,科学则是知识内在联系的系统化。因此,以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的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文化具有一种强烈的弥合力,使整个科学趋向整合。现代科学文化一方面为目录学提供了科学化的手段,另一方面又使目录学成为现代科学中的一个学科门类。同时,由于研究客体的相同或相近,目录学又与一些学科共同构成密切联系的大学科群。深入探讨目录学与现代科学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应该认识到现代目录学是古典目录学的继承与发展。古典目录学有诸多优良传统,它已经为现代目录学的全新格局所容纳,片面推崇古典固然不对,而将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视为包袱,亟欲甩之而后快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其次,目录学研究主体应当展开深层次的研究,探索目录学的基点。
认识事物的联系是认识事物整体的保证,而欲更好地把握整体,又必须以对事物的深入研究为基础。作为整体的古典目录学,以目录为认知对象,以文献整理为中心来辨考学术源流;现代目录学则突破了以目录为认知对象的事物层面。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矛盾说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目录学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到了事物的内部,去揭示事物的本质。
但是,不可否认,某些研究者对目录学的本质并无清醒的认识,而仍然停留在一种表象上,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迷惑,热衷于浮光掠影式的引进,而这种引进由于没有切入目录学内部,便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在第二届全国目录学研讨会上即有同志批评了这种研究上的浮燥不实。
很明显,如果没有对目录学本身的深层次的研究,要很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是不可能的。认识上的深入是目录学真正现代化的条件,深层次的目录学研究是世纪之交目录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再其次,目录学研究主体应当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我们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纯粹的”理论研究只会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就只能是一些无用的理论。一些学科方法盲目引进目录学,无疑就是这种纯理论研究的典型例证。正如某些研究者所云,目前的目录学研究中存在着“富饶的理论”与“贫困的实践”的矛盾现象。丰富的目录学研究成果缺乏必要的书目情报实践的评鉴与检验,缺乏必要的应用渠道。与此同时,书目情报实践部门又由于种种原因,不接受目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目录学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地配合,从而造成两者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目录学理论与实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忽视实践的理论,还是忽视理论的实践,都只会阻碍目录学的健康发展。
2 世纪之交目录学研究的基点——书目情报
我们说过,目录学研究必须深入事物的本质,探寻学科的基点。目录学的实践证明,以图书、书目这些具体事物作为学科研究基点,或以书目活动、书目实践等作为研究基点,不是局限于对目录学的认识,就是限制了目录学的发展。因此,传统的目录学理论已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探寻一种新的学科基点。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今天,这一基点就是书目情报。
书目情报这一概念是前苏联在60年代科学交流的讨论中提出,而在70年代正式确定的,我国则在80年代中期引入。虽然人们对书目情报的认识还不很一致,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正逐渐达成一种共识,即书目情报这一概念区别于表示事物的二次文献概念,书目情报现象本身早已存在于书目实践和具体的书目之中。
书目情报——关于文献的效用信息。以这一概念作为目录学的学科基点,是基于以下考虑的:
第一,科学地揭示与有效地报导文献的信息与人们对文献信息的特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目录学领域里诸矛盾现象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目录学理论要研究有关文献信息的揭示。揭示文献信息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揭示的本质与文献信息的本质相关,揭示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了解文献的语言特性,以此作为一种语言行为的文献意义的生成,最终达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目的。另一方面,目录学理论来源于读者对文献信息的接受。从解释学的角度看,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又是对文本所表达的作者特定的意向心态的一种再现。上述两方面体现了一种必然的逻辑联系,书目情报在这一联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文献而言,书目情报是关于文献的信息;对读者而言,所提供的文献信息并非完整的原始文本信息,而是对原始文本语义信息的重组,这种文本中有必要揭示出来的语义信息,我们称之为文本效用信息即书目情报,它是读者了解文献的关键,在读者与文献之间的对话中起溯源、提示、导引等作用,它是一种效用信息,是联系文献与读者的中介。
第二,文献信息交流是指文献信息从发生源发生一直到接收端接收的整个过程,是包括文献生产者、接收者、文献信息及其媒介等要素的一个系统。书目情报在这个系统中通过生产和传递文献信息,对文献流进行整序、揭示、评介和报导等一系列控制活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读者服务活动的开展有赖于这个系统的建立。
一般说来,书目情报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因于书目情报结构要素而直接作用于书目情报系统的各种活动,对书目情报结构要素中文献的形式特征信息的揭示形成标准化的书目著录,为读者准确辨认某一特定文献提供条件,而关于文献内容信息的揭示,可为读者选择文献提供取舍的依据。按照科尔舒诺夫(O.II.KoplllyHOB)的书目情报功能说,在文献与需求者体系中形式的、内容的和价值的三种关系产生的检索、交流和评价三种功能,将文献检索、文献宣传报导、咨询等活动纳入到以书目情报为中心、以书目情报系统为依托的书目情报服务体系之中。
第三,书目情报概念是目录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深度。书目情报不仅存在于正式的文献交流系统中,而且出现于书评、图书介绍以及一般的学术研究中,它是目录学的一个具有广泛渗透力的存在,是目录学极富活力的表征。从实践上来说,书目情报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影响着书目情报工作者的观念形态以及与当时主导文化相一致的书目情报方法和书目情报产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书目工作必然发展为书目情报工作。
由此可见,书目情报关系着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由于它将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上升为抽象的理论认识,从对目录学的深入研究而达到对目录学的整体把握,导致了目录学研究内容的深刻变化,从而成为区别传统目录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目录学是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书目情报基点的确立一方面使历史形成的目录学理论与方法经过扬弃和科学重构,使目录学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则又提供了借鉴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开拓新领域的机会和条件,使目录学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样,展现在目录学研究主体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视野。
3 世纪之交目录学研究的趋势
从80年代初中期开始,目录学研究者便开始探讨目录学发展方面的问题,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书目控制论、书目计量学以及目录学比较研究等是迫切需要探讨的目录学重要分支学科,它们代表着目录学的发展方向。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如果认为这些就代表着当代目录学发展的全部,显然有些偏颇。目录学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除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方法、目录学发展史以外,还有书目情报系统的建立,对人类既存知识系统的优化揭示以及书目情报的接收利用等。目录学研究主体在世纪之交的研究将不可避免地以这些问题作为研究领域,而要研究这些问题,仅仅围绕目录学学科领域自身兜圈子是毫无意义的。当今时代对目录学的影响主要是与目录学具有密切关系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技术的影响,结合这种影响来探讨目录学的发展趋势,必须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整体化是科学和目录学发展的共同趋势。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便是学科的分化与综合,即学科越分越细,而同时又越来越综合。学科越分越细是由于具体研究的对象越来越专且小,使得科学研究向着事物的纵深发展,而纵向的深入越充分,各对象学科之间发生联系的机率就越大,因而科学的分化实际上是整体化的条件,即科学的整体化是通过它的对立面即科学的分化而实现的。
目录学的发展必须顺应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在目录学领域,目录学的整体化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目录学自身的整合。目录学自身的整合是通过以书目情报为基点的分层次研究来完成的。第一层次是目录学的微观研究,侧重于书目情报实践活动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如计算机编制文摘的研究、书目情报标准化研究、书目情报产品与市场研究、在版编目研究等。第二层次是目录学的中观研究,主要是将目录学基理论与书目情报实践相联系,围绕书目情报系统和书目情报服务建立目录学的应用理论。它包括:①研究书目情报对文献信息的揭示,形成文献信息揭示理论;②研究书目情报系统对文献信息流的控制以及对书目情报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与规律,将书目、索引、文摘的编制法上升到书目情报系统理论研究;③研究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的规律,将读者类型特点的一般研究深入到用户接收文献信息的规律的研究,形成书目情报需求与接收理论。第三层次是目录学的宏观研究,即关于文献信息、书目情报与读者关系的研究。对书目情报的探讨可以从文化、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信息论等方面展开,从而使书目情报的本质得到更为深刻的揭示,目录学的基础理论得到更全面的探讨。
目录学整体化的另一个表现是目录学与整个科学的融合。目录学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自身的综合化。从“知识——文化——社会意识”的路向考察,目录学将与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融为一体,使目录学融合进广义文化学的整体化中心中来,使目录学成为研究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学问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知识——信息——交流”的路向考察,目录学将与符号学、交流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结合,将使目录学融合进信息科学的整体化中心中来。
第二,目录学的科学化发展趋势。科学化是目录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录学科学化的实现基本上是一个方法论问题。目录学名词术语的标准化、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书目情报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等需要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目录学研究引进其他学科的方法时更需要一种理论,使得其他学科的知识能为我所用。由于缺少这种理论,人们在利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时往往缺乏对两种相关学科的比较,从而造成盲目引进;由于缺少这种理论,一些研究者急功近利,其结果只是引进了一些名词术语。
整体化和科学化是目录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处于世纪之交的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我们认为,应当加强以下研究。
其一,逻辑研究。目录学名词术语的标准化、目录学理论的体系的构建等都有赖于这种研究,它是目录学科学化的基础。
其二,量化研究。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基本上将书目计量学看作是目录学定量研究的同义词,从而加强了对数理统计方法的引进和运用,这是不全面的,目录学的量化应当是整体性的量化,它应当从目录学的基本矛盾入手,分析基本矛盾所包含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然后予以定量研究,这涉及到广义数和广义量等问题,需要考虑广泛的系统联系。泛系方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工具。
泛系方法论侧重泛系(即广义的系统、关系、对称、生克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复合与转化)的网络型跨学科的哲理性、数理性与技理性研究。钱学森认为它实际上是用现代数学语言表达了一般系统的普通规则。这一方法目前已应用于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中医学、化学、工程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现代目录学数学化的首要任务是一系列基本公理体系的建立,这些公理体系必须借助泛系理论中的广义数和广义量概念。从泛系方法论的观点来看,替代文献或文献信息与原文献内容之间的转化,存在广义对称或泛对称,它是文献信息可替代原始文献的基础。而且,根据社会最大平均信息接受来确定文献最佳揭示深度,实际上是泛系之间的泛转化问题。另外,对宏观文献流的多因素优化控制,对目录学历史发展的动态研究,对书目情报实践活动的优化管理等,都可借用泛系方法来进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泛系方法在目录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它也是目录学量化的关键方法。
其三,应用研究。目录学应用研究的加强,标志着目录学的研究内容业已面向社会。目录学研究课题的转换,既是对传统目录学模式反思的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生动丰富的书目实践活动中不断涌现出来的问题迫切需要给予理论上的回答。这就要求目录学研究者不能脱离现实的要求去从事“经院式”的研究,所以说,加强目录学的应用研究是当代社会对目录学的一种时代呼唤,也是现代目录学对时代要求的一种自觉回应。
其四,文化研究。从整体上来讲,研究目录学无疑离不开文化研究。文化是一个涵盖极广的概念,举凡与人相关的一切皆是文化。我们通常习惯于从精神角度来理解文化,因而,科学无疑是一种文化过程,这样,目录学也就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录学的发展实际上是在文化影响下的发展。因此,从文化出发研究目录学,首先必须研究目录学产生发展的文化动力;其次必须研究目录学基本内容的文化构成,文献系统、书目情报系统、人类文献需求行为系统等是目录学最基本的内容,这些系统实际上也是文化系统的子系统;再其次,必须研究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文化渗透。这样,目录学如何产生、如何构成、如何利用并影响其他学科都将因文化的存在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也正是目录学文化研究的意义所在。
总的来说,目录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趋向整体化和科学化,目录学研究主体在世纪之交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作者1994年9月在第三届全国目录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收稿日期:1994-11-01
Bibliographical Research at Days of Trans-21 Century
Peng Feizhang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Wuhan University)
[Abstract]From the vision-field of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20th century to 21th century,this paper examined the demands for the principal part ofbibliographical research,elaborated that the bibliographical inform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urrent bibliogrphical research,and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bliographica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