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前言:如今,经济发展建设正加快步伐,国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发展建设就面临着环境受到破坏,所以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合理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国民的不断努力。
1、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1.1 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并非只是对未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保护,同时还包括对已污染环境的保护、整治与恢复。在对已污染环境进行整治时,相关负责人必须对当地污染实际状况,比如说主要污染物的类型、数量以及变化规律等信息,这样才能确保所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已污染环境进行整治,促进其恢复。而通过环境保护工作,往往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环境污染物状况,并获取必要的数据和资料,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论性依据,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1.2为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近些年来,环境保护的呼声持续高涨,环境保护部门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比如说 《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这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明显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与效果。而对于环境保护,其在这法律条令的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必须通过先进的环境仪器和相应的分析方法,测定被监管单位以及企业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并为排污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污染物排放的界定提供数据支撑。
2、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环境污染面积分布广泛,人员工作强度高
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源头主要来自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同时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差异性明显,并且有的污染物在排放到环境中后经过光照及与其他污染物互相作用,会形成二次污染,从而使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面积分布广泛,污染源头较多,污染物成分复杂,各地还不一样,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程度的污染源解析工作。由于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了人员工作强度高,导致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明显增加了环境的难度。
2.2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尽管近些年,国家环保部门相继出台了很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从应用实际上看,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并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政策体系,导致环境保护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因为环保部门实际职能受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的制约,若其对环境保护工作特有的公益属性缺乏正确地认识,则有可能使得辛苦得来的数据得不到重视,环境工作流于形式化。 另外,由于环境保护部门所获得的数据的敏感性,所发布的信息可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因而国家在这些方面还应逐步加强法律法规。
2.3 环境保护的基础能力建设不完善
目前,现有的环境标准化建设缺乏完善性,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 对环境能力项目储备也存在严重不足, 导致环境保护部门的业务能力迟迟得不到有效提高。 同时, 我国开始进行环境保护的时间还不算很长, 无论在设备还是在业务水平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技术水平和装备上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现阶段我国的环境保护发展比较粗放,加上国产仪器设备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实践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在专业人员配备上,很多市县区的建设还远远达不到标准化建设的水准,甚至存在设备充足但是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
2.4环境保护从业人员偏低
由于我国开展环境保护的年头较短,因而在环境保护人才需求上存在较大缺口,另外地方政府对系统人员编制要求也难以满足,各级站很少能按国家要求满编,从人员上来讲难以满足环境工作任务的需求。由于环境保护工作多数在户外进行,因而环境保护人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知识结构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专业技能水平也不能有效提高,致使其业务水平无法满足环境工作的实际需求了,直接影响后续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环境保护部门有必要打造一支精明强干的工作队伍,否则将会对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性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3、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环境法制
加快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与落实,保障环境保护工作依法有序开展下去,活动依法进行,确保数据和信息合法有效,并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工作职能,保护好环境技术人员。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做好国家环境事业发展规划工作,并建立完善的环境规章制度,确保环境工作有章可循。此外,还要注重发挥法制建设的牵引作用, 理顺环境体制,对环境保护法以及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进行完善与调整,并能够对环境事业公益属性加以明确。 另外,对环境保护部门而言,还应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事业的监督与管理,提高数据的法定性和权威性,并明确各级站和管理部门之间的等级与上下级关系。
3.2 强化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为推动环境保护站标准化建设进程,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高环境保护应急能力。并努力丰富项目储备,不断促进环境保护技术设施水平的提升,从而使环境机制发展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并向精准型转变。 同时,应当使用当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环境保护设备,以弥补国产化的不足。还应根据所要使用的环境保护技术选用型号合适的设备仪器,促进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 环境是技术性相当强的工作,因而不能按政府部门的常规招投标程序来采购仪器,特别是高端分析仪器,现实中经常会有招了几次标还没招到想要的仪器的情况。另外,还应加快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和调整,逐步改变仅对水质、空气、土壤等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要“让数据活起来”,通过实验数据的变化程度等资料,加强研究工作,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尽可能地降低环境污染对人们的不利影响。
3.3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素质
为了有效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地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其环境保护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只有持有技术证书的人员方可允许上岗,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工作人员针对检测技术进行培训,促进其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队伍。 除了要对环境队伍加以精准把握外,还应根据当地环境保护实际情况,确立环境保护建设的工作目标,并确保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职业道德水准能够满足工作任务需求。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协作,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人才的培养,培养出层次更高的专业技术骨干,待毕业后充实现有的环境队伍,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水平。
3.4加强环境网络建设
要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并与国际标准和要求趋同的环境保护网络体系,以促进我国环境保护整体实力的提升。具体来说,首先应当建立并加快全国环境网以及生态环境网完善,同时,还要加强对长江、黄河等流域环境网、海域环境网络甚至全球环境系统等的完善,紧紧围绕国家环境总站这一核心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专业技术体系,从而为全国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此外,还应从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一套覆盖全国各省市的环境网络管理与运行机制,并加强协调与配合,对人员进行合理化分工,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 武.环境保护中若干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J]. 大科技,2016(26).
论文作者:谢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污染物论文; 部门论文; 还应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