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版业指标预测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版业指标预测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版业指标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指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出版业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借用“小康”这一概念,描绘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末全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初步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行监测或量化时,不仅要提高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指标的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在新的时期,党和国家对包括出版业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6月25日中央党校讲话中以及10月15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出版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康社会出版业指标体系研究就是要为推动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服务。在未来20年,出版业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来制定本世纪头20年出版业发展规划。出版业的整体水平,将直接反映和影响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 国外出版业的借鉴启示

纵观世界出版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世界各国的出版进程方向是基本一致的。总体来说,发达国家出版业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出版管理体制比较成熟有效,出版单位的运行机制比较灵活多样,国民对出版物的需求也比较稳定。他们所经历过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是发展中国家也要经历的,因此研究国外出版业的发展历史,能够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000美元,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左右。人均GDP 1000美元~3000美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对国外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有几个要素,一是已经实现了人均GDP 1000美元~3000美元的国家;二是出版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其出版业不成规模,如西亚的一些国家。因此主要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1990年两德合并以前,各种数据是联邦德国的)、日本、韩国为对象。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全面小康”阶段是出版业发展的“黄金阶段” 研究发现,多数研究对象在人均GDP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出版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四个国家的印刷出版业,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但是在进入1970年代以后,即人均 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印刷出版业的增长速度开始低于 GNP的增长。可以说,“小康”阶段是印刷出版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挺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应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之上,应当抓住这个机遇期,促进出版产业更快发展。

“后小康”阶段出版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 尽管在实现“全面小康”以后,许多国家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出现回落,一些国家印刷出版业的增长速度低于同期GNP的增长速度,但是从整体来看,印刷出版业产值在GDP中的比例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的态势,表明出版业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在“全面小康”及“后小康”阶段图书品种持续增长 研究发现,“全面小康”及“后小康”(人均GDP20000美元)阶段各国的图书品种都持续增长,特别是“后小康”阶段,图书品种的增长更是令人瞩目。如1962年美国的图书品种从21901种,增长到2004年的181199种,翻了将近三番;英国从1956年到2004年,也翻了将近三番;法国、德国翻两番还多;日本、韩国翻一番多。品种的持续增加,表明图书这种体现人们智力成果的载体形式,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图书品种的增长难以抑制。

3 出版业发展指标的设定

出版业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于对出版业划分角度的不同,可以有多种指标系统,如事业指标与产业指标、结构指标与规模指标、产业实力指标与产业环境指标、出版物实物指标与消费指标、出版物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等。与出版业相关的指标多达126个,经过研究并请业内有关专家多次研讨,我们选择了五个方面十一个指标作为全面反映出版业发展的代表性指标。这五类指标是:出版业规模指标、出版物消费指标、出版业公共事业发展指标、出版业现代化程度指标和出版市场发育完善程度指标等。

出版业规模指标——

1.出版产业总体增加值(行业GDP)

2.从业人员总数

3.产品规模(出版物年总品种、总印数、总印张)

出版物消费指标——

4.国民出版物阅读率

5.全国人均出版物消费实物量

6.国民出版物消费金额占国民消费支出的比例

7.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机构数

8.互联网上网率

出版业公共事业发展指标——

9.国家投入到公共出版事业建设中的资金金额

出版业现代化程度指标——

10.出版行业企业网络开通率

出版市场发育完善程度指标——

11.盗版购买率

4 中国出版业发展五类指标

确定全面小康社会出版业的发展指标值有三种方法:一是按照出版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参照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关行业发展的全面小康标准,来确定相应的出版业指标的全面小康标准;二是按照出版业内在发展趋势,预测全面小康社会时期的出版业发展水平,据此来确定出版业指标的全面小康标准;三是参照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全面小康发展时期出版业的发展水平,来确定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之时出版业的发展水平。

本课题以第二种方法为主体,同时以第一和第三种方法为参照,通过对三者的多元测度,共同推测出版业全面小康社会可能实现的发展水平,并据此设定出版物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出版业指标确定的复杂性,不是历史的简单复制与回归,不是国外发展的翻版,不是数据的外推,在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的发展同时,要考虑中国出版业的特殊性,与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政治的关联,以及受世界出版业发展趋势的影响。

出版业规模指标

1.出版业增加值 据新闻出版总署计财司的统计,2005年全国出版业的增加值约为1700亿元,占全国GDP 10万亿元的1.7%。从国外发达国家“全面小康”阶段出版业在 GDP中所占的比例看,一般是2%以内。如美国为1.71%,英国为2%,法国为1.35%,日本为1.75%,韩国为0.85%。

从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的发展情况看,出版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是很高,其产业规模也不是很大。无论是产值还是增加值仅有数十亿到百亿的规模,增加值在 GDP中的比例一般在1%至2%之间。但是在进入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以后,出版业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从美、英、法、德四国的统计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的 20年间,出版业产值的增长率均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到1970年代,即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出版业增长速度放缓。

按照2020年我国GDP翻两番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GDP预计达到40万亿元。

目前我国出版业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达到1.7%。由于我国出版业的行业增加值缺乏历年来的增长率数据,因此难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有效推算。但是,根据国际出版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和我国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我国包括出版产业在内的整个文化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出版产业的发展速度将适当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我们预计,到2020年,我国出版业增加值将达到8000亿元左右,占GDP的1.9%~2%。这一速度也基本是在未来15年翻两番。其中,预计印刷业能够达到4000亿元,网络出版业将超过1000亿元,书报刊出版、发行业等其他领域共计3000亿元。

根据2005年出版业增加值为1700亿元计算,到2020年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0.9%。照此计算,到 2010年出版业增加值将达到2850亿元,到2015年出版业增加值将达到4780亿元。

2.从业人数 根据《中国经济普查年鉴综合卷2004》统计,2004年全国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法人单位数为 42568家,从业人数为131.82万人;新闻出版业法人单位数为5015家,就业人数为28.02万人;音像制作业有法人单位 848家,就业人员数为0.94万人。另根据《全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数据,2005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共有12482处,从业人员15.85万人,另有147026处其他类型网点,从业人数不详,按平均每个网点3人推算,从业人数为44万人。

据此推算,200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从业人数约为220万人。而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全国总就业人数为21261.66万人,新闻出版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04%。

出版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创意产业、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从事内容生产、加工的人员会大量增加,从事出版物印刷和发行的人员会有所减少,但出版从业人员的总量会有所增加,因此通过德尔菲法,我们预测,到2020年,我国出版业从业人员数将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5%左右。

3.产品规模 2005年,我国出版业产品规模为:全国出版图书22.25万种,印数64.66亿册;期刊9468种,印数 27.59亿册;报纸1931种,印数412.6亿份。

我国出版物总印张数为2231.67亿印张。其中,图书 493.29亿印张,期刊125.26亿印张,报纸1613.14亿印张。

我们预测,到2020年,我国出版业产品规模为:图书种数30万种,印数81.98亿册;期刊种数将达到1.6万种,印数46亿册;报纸的种数达到3130种,印数700亿份。

到2020年,我国出版物总印张数为5000亿左右。其中,图书1100亿印张,期刊310亿印张,报纸3200亿印张。

预测依据主要是回归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并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应收入水平时的人均出版物拥有量来预测产品规模。

对于书报刊品种和印数,我们认为,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品种的增长趋势依然强劲,特别是随着读者需求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出版物产品细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但增长是有极限的,并且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传统书报刊的品种和印数增长会逐渐放缓,参考发达国家目前书报刊的拥有量,提出上述相应指标。

出版物消费指标

4.国民出版物阅读率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5年,我国国民识字者图书阅读率为48.7%,期刊阅读率为55.3%,网络阅读率为27%。近年来,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网络阅读率急剧上升。

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4.5本。以城乡户籍划分,2005年城镇居民的读书率为58.8%,平均每人每年读6.4本书;农村居民的读书率为43%,平均每人每年读3.3本书。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读书率均呈下降趋势。六年来,我国国民传统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统计的国民传统图书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再次下降3%,比1999年则下降了11.7%。

2005年我国识字者杂志阅读率超过图书阅读率13.1个百分点。在我国识字者杂志阅读总体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杂志7.4本。以城乡户籍划分,城镇居民的杂志阅读率为 68.2%,平均每人每年阅读杂志11.3本;农村居民的杂志阅读率为47.9%,平均每人每年阅读杂志5.3本;与上三次调查结果相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杂志阅读率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国民网络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该数字从 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 27.8%,七年间增长了7.5倍,六年来我国有网上阅读习惯的人数比例年均增幅40%。近五年来,男性网民比例已经从男性总体的8%提高到31.2%,女性网民由女性总体的5.3%提高到24.2%。男性网民增长了3.9倍,女性网民增长了4.6倍,近年来女性网民的增长率要快于男性网民。

到2020年,全国国民出版物阅读率预计为图书60%,期刊65%左右。

5.全国人均出版物消费册(份)数 2005年我国人均消费出版物册(份)数为:图书4.97册,期刊2.12册,报纸 86.96份/千人/日。

到2020年,我国人均消费出版物册份数为:图书5.7册,期刊3.2册,报纸133份。预测主要根据2020年出版物产品规模预测数据,以及综合各种人口预测数据,如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究”等,我们取2020年全国人口数为144000万人测算而得。

6.人均书报刊消费金额占消费支出百分比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物价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数据,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教材及参考书支出平均占0.55%,其中最高的上海占1.01%;书报杂志支出平均占0.63%,其中最高的山西占1.05%。两者之和,全国平均出版物消费金额占1.18%,全国最高的地区合计占2.06%。

如果按1998年最高地区为2020年全国平均水平预测,则全国人均书报刊消费金额约占全国人均消费支出的 2%~2.5%之间。

7.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机构数 在2005年,我国共拥有各类出版物发行机构159508处,平均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机构数为0.13处。

我们认为,出版物发行机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将有所增加。第一,网络发行机构将增加;第二,随着“农家书屋”以及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村出版物发行机构将增加;第三,随着城市“社区书屋”以及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城市出版物发行机构将增加。据此,我们认为,到2020年,平均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机构数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约为0.2处。据此,全国将拥有各类出版物发行机构28万处。

8.上网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2005年,全国国民网络上网人口为1.11亿人,上网率为 8.54%。到2020年,全国网络用户的数量预测达到5.77亿户。我们取2020年全国人口数为14.4000万人,按此计算, 2020年,上网率为40.06%。

出版业公共事业发展指标

9.国家投入到公共出版事业建设中的资金金额 2005年全国利税返还形成的公共文化建设基金约20亿元,国家财政投入到“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约40亿元,其他出版基金和重大工程资金约30亿元。其中,国家直接投入到公共出版事业建设约为93亿元,约占全国GDP的0.062%。

2005年全国中小学课本出版定价总金额为267亿元,加上上述93亿元,共计360亿元,占GDP的0.2%。我们认为,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出版事业资金将不断增加。我们预测,到2020年,国家投入到公共出版事业建设中的资金金额占全国GDP比例将至少为 0.2%。按GDP40万亿计算,至少为800亿元,用于“农家书屋”建设、公共出版工程、少数民族出版补助、中小学教材等的政府采购等公共出版事业支出。

出版业现代化程度指标

10.出版单位网络化指标 2005年,出版单位开通网络和进行电子商务的比例将近40%。到2020年,出版单位开通网络和进行电子商务的比例预计为80%。

出版市场发育完善程度指标

11.盗版购买率 中国出版业目前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变革。出版业市场发育完善程度是未来出版业改革深入、发展健康的标志。而盗版出版物的生产与销售是出版物市场发育不完善和市场管理不规范的重要表现,是对正版出版物市场的冲击。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出版物盗版购买率 40%,即约有40%的人在去年的一年中有过购买盗版出版物的行为。加入WTO后,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明显加大,打击盗版出版物,既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也是发展出版产业乃至文化产业的需要。

盗版出版物购买率的变化,既是一个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更多地受政府政策和法规执行的影响,可以更多地通过人为干预进行改变。基于对未来我国政府打击盗版出版物力度将逐步加大、人们购买正版观念逐步普及等因素的考虑,到2020年,我们预计全国出版物盗版率将逐步降到20%以下。

5 全面小康社会出版业的建议

实现小康社会的出版指标体系,事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出版业自身发展两个方面,出版业应当高度重视相关指标的发展,在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加速出版体制和机制改革,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体制决定着机制,机制决定着活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出版业目标,出版业的体制、机制改革是制度保障。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很多方面,主要为:加快出版业开放的步伐,调整出版业所有制结构;加快出版单位转制的步伐,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加强出版法制建设,优化出版业的环境,激励知识的创造 主要表现为:加强出版法制建设,构建一体化的出版法制体系;推进全民阅读战略,培育读者和消费市场;扩大城镇市场,培育农村市场;实施版权战略,促进作品创作。

提高政府宏观管理水平 管理是政府的首要职责,也是事关发展的核心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是履行好职责、加快出版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管理的机构,不断提高管理的艺术。

加快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造;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加强出版公共服务机制建设。

实施数字出版战略,引领数字化阅读时代到来 出版的数字化,不仅表现在内容的数字化,也表现为传播的数字化、展示的数字化、存储的数字化、消费的数字化及阅读的数字化。主要包括:促进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转型;大力开发新型数字媒体;加强数字出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强对数字出版领域的引导和管理,培育数字出版的市场主体。

实行出版国际化战略,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中国出版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出版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历史必然,也是中国出版实现更大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出版国际化战略包含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中国出版更多地“走出去”;二是中国出版更加开放,使用更多的国际资金,引进更多的国际版权,进口更多的国际出版物,同时雇佣更多的国际出版人才。要注意以下几点:“走出去”要以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发挥大型集团和出版社的骨干作用;根据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战略与策略;“走出去”要三步走;“走出去”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小康社会出版业指标体系研究除主报告外,还有8个子课题,分别是:书报刊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子课题组长: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刘拥军);出版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子课题组长: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赵玉川);网络出版发展状况及其预测(子课题组长:中文在线童之磊);电子出版物发展现状及其预测(子课题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田胜立);音像出版业发展现状及其预测(子课题组长:中国音像协会 王炬);印刷业发展状况研究及其预测(子课题组长:北京印刷学院 乔东亮);图书发行业发展状况及其预测(子课题组长:武汉大学 方卿);出版业版权贸易发展趋势预测(子课题组长: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邹建华)。

标签:;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版业指标预测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