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解方程无需写检验论文_王海东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的例1,是第一次教小学生学习解方程的例题。如图所示:可就在解方程之后 ,紧接着就是方程的书面检验。而且方程的检验

书写规范,格式严谨。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解方程后马上学习方程的检验,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良好的解方程的习惯。然而,以我的教学经验,本课还不宜教学方程检验的书写,理由如下: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解方程的方法,即让学生学会怎样解方程,而不是怎样检验。只有目标专一,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高效。

二、删繁就简。

检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解方程的习惯,力求每次解方程都正确无误。考虑到学生初次学习解方程,所学的方程是简易方程,方程的解一目了然,一般都不会解错,而且每个方程都能轻而易举地口头检验,因此无需再进行繁复的书面书写。

三、突出重点。

虽然本节课难度不大,但涉及的内容、概念较多,诸如什么是解方程,怎样解方程,怎样书写……一连串的问题有待解决。而且等式的性质前一天刚刚学,是利用天平实验关联等式学习的,同学们满脑子都是天平,对等式的性质却还很陌生,所以还需要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习解方程。只要我们看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就能明白其中的原由:

1.什么是解方程?

解方程就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就是算出X=?的过程。

2.怎样解方程?

(用数形结合法。)

(1)引导学生正确列方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交流图画内容,说出:盒子了有X个皮球,右边有3个皮球,盒子里与右边一共有9个皮球。怎样列方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X+3=9

(2)启发学生正确解方程。你知道方程X+3=9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你是怎么求出来的呢?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a)观察方程,根据数感经验得到X=6.

b)利用算式6+3=9,得到X=6.

c)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得到X=6.

……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眼前就摆着一架简易天平,如图所示:

先看题目,X+3=9,再在脑海中将方程与天平关联:“=”对应天平的支架,“=”左边的“X+3”放进天平左边的托盘,“=”右边的“9”放进天平右边的托盘。

思考:要求X=?,也就是去掉天平左边的托盘里“X+3”的“+3”,只保留“X”即可。天平左边托盘里去掉3(-3),要使天平平衡,左边托盘里也应该-3.

强调书写方法: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边讲边板书:

解: X+3=9

X+3-3=9-3

X=6

3.什么是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即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如上题中的“X=6”就是方程“X+3=6”的解。

4.什么是检验?怎样检验?

检验如同算术中的验算,验算的目的就是检查加减乘除做的对不对,检验的目的就是检查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口头检验:因为X=6,方程左边6+3=9,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X+3=9书面检验的过程:

当X=6时,将X=6代入原方程

因为:方程左边=X+3=6+3=9

方程右边=9

左边=右边

所以X=6是原方程的解。

显然,检验的步骤不少于解方程的步骤。正所谓贪多嚼不烂,学习内容太多容易造成主次不分。既然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解方程。何不先一心一意学习解方程,把解方程的方法熟练掌握了。

四、成全学生。

因为是初次学习解方程,同学们对解方程充满了新奇与期望。刚学完解方程,同学们正在为自己明白了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步骤而兴奋,渴望自己马上能一展所学。他们每个人都跃跃欲试,都想立刻登上成功的舞台。如果此时硬要“逼”同学们放弃解方程的练习,继续学习“检验”的书写方法及步骤,不但扫了同学们的兴,而且加重了同学们的学习负担,同时还冲淡了学习的主次。

五、激励探索。

可以让同学们将那些预留的书写检验的时间用来自主探索。学习了X+3=9,可以再写几个方程,如X-5=11 3X=18 X÷2=10,让同学们利用等式的性质,借助天平图示帮忙,数形结合,进行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这样不仅满足了同学们自己解方程的愿望,鼓励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同学们解方程的水平,同时促进了同学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六、满足需求。

等到学习了“解稍复杂的方程”后,要求得方程的解,必须经过一番努力;要检验方程的解,也不是口头能轻易完成的。同学们又急于肯定自己的解法是正确的,这时带着会解复杂方程的成就感学习检验,既有了检验的主动需求,又有了口头检验的基础,学起来不仅轻松愉快,而且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论文作者:王海东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  ;  ;  ;  ;  ;  ;  ;  

初学解方程无需写检验论文_王海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