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王艳华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王艳华

贾汪区人民医院 王艳华【摘要】目的: 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这些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进行化疗178次,使用FPIA对患儿血药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4小时甲氨蝶呤的浓度高于10.0μmol/L的患儿有8例,48小时甲氨蝶呤的浓度高于1.0μmol/L的患儿有35例,72小时甲氨蝶呤的浓度高于0.1μmol/L的患儿有43例,而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发热、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及皮肤黏膜损伤等。结论:大剂量给甲氨蝶呤用药后应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方可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相应控制,以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 大剂量;甲氨蝶呤;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YS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血液科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恶性克隆性疾病。化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常规用量甲氨蝶呤不能穿透血脑屏障、血眼及血睾屏障。大剂量甲氨蝶呤能够穿透并且提高血液及脑脊液的药物浓度,但是甲氨蝶呤的毒副作用可以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发生[1]。本文将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血药浓度变化及其与不良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方案。男性患儿为35例,女性患儿为45例;患儿的年龄为3-15岁,平均(5.36±1.28)岁;依据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进行分型:高危型患儿为45例,中危型患儿为24例,标危型患儿为11例。

1.2用药方法

甲氨蝶呤的用量:中危型和标危型组的药物浓度:2mg/m2,T型为其免疫表型;高危型组的药物浓度为5mg/m2;用药要求:患儿的骨髓细胞状态全部缓和,没有严重的感染出现,肾功能正常。化疗方式:甲氨蝶呤的注射要求是需在24h内完成,若24h后依然有剩余,则需停止用药。初始计量使用浓度为500mg/m2的1/10量,应在半小时内注射完毕,剩余9/10需在24h内连续静脉滴入,在其使用36h后,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CF)进行解救滴注(每次15mg/m2),共进行6次,初次以静脉滴注,之后可选静脉或口服,对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同时对甲酰四氢叶酸钙的使用量进行相应调整,当甲氨蝶呤的浓度低于0.1μmol/L时,于其开始之前的4-72小时,应将尿液的PH值保持在7以上,同时对其充分水化,对其液体平衡进行监测(间隔12h),若入量多于出量400ml/(m2·12 h),可对其速尿(0.5mg/kg),但不可超过20mg[2-3]。

1.3实验方式

对大剂量甲氨蝶呤使用后的24h、48h及72h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患儿的静脉血选取3ml(取血清应选离心处),使用免疫偏振荧光法(FPIA)对患儿使用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式

使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大剂量甲氨蝶呤代谢延迟

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较多患儿在用药24h后血药浓度持续在10.0-100.0μmol/L,48h后血药浓度持续在0.1-1.0μmol/L,疗效可从24h血药浓度进行预测,但是患儿的排泄状况则反映在48h、72h的血药浓度。本次研究中,代谢延迟出现86例次,而CF的解救时间是4-11天。详情见表1。

表 1动态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和出现延迟排泄的次数(不同时间点)

项目 例数 CF解救时间(d) 甲氨蝶呤>10.0μmol/L at24h 8 7.62±1.29 甲氨蝶呤>1.0μmol/L at48h 35 6.31±1.03 甲氨蝶呤>0.1μmol/L at72h 43 5.21±0.71 2.2 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共发生216例次不良反应,患儿经CF进行解救后,其血药浓度均在0.1μmol/L以下,详情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2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后的不良反应状况

不良反应 例数 比例(%) 口腔溃疡 8 3.7% 骨髓抑制 70 32.4% 发热 11 5.09% 胃肠道反应 80 37.0% 肾功能损伤 17 7.8% 肝功能损伤 30 13.8% 3讨论

甲氨蝶呤属于一种抗叶酸代谢类药物,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治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用。甲氨蝶呤的常规用量很难通过血脑、血眼及血睾屏障,而增多其用量可使患儿脑脊液和血液的药物浓度显著提升,因而,只有大剂量的使用才可使其达到防治骨髓外白血病的效用。此外,大剂量甲氨蝶呤的使用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亦会产生相应的毒性作用,而致使患儿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出现与血药浓度持续的时间和高低密切相关,使用量越大、持续时间越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只有对血药浓度进行严密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段,才可使其不良反应发生逆转[4-5]。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解救措施,若患儿的血药浓度过高,则可使用CF进行解救,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0.1μmol/L以下,以实现其治疗目的。综上,对大剂量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能够明显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且可有效降低其治疗的风险指数。

参考文献

[1]李非.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血药浓度监测的作用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01):137.

[2]洪杏,盛超.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血药浓度监测与不良反应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06):152-153+156.

[3]李静,黄璟,何志旭,吴莎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的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3(04):431-435.

[4]许崇艳,金新美,马志强,井大新.四氢叶酸钙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06):604-606+610.

论文作者:王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王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