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黄鱼和桑鱼技术要点_池塘论文

池塘养殖黄鱼和桑鱼技术要点_池塘论文

池塘养殖黄鱼桑鱼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鱼论文,池塘论文,要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鱼桑鱼又名嘎牙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可食比例高,不易死亡,可鲜活上市,是近几年在北方渔业生产中备受养鱼户欢迎的名优品种之一。成鱼市场售价较高,每公斤40元左右。

一、形态特征

黄鱼桑鱼体较粗短,略呈侧扁形,背部隆起,背鳍的起点处为最高点,胸鳍呈扇形,硬刺粗壮,前后缘均具锯齿,尾鳍呈深叉形,尾柄较短。

黄鱼桑鱼整体呈黄色,背部黄褐色,体侧有断断续续的黑斑,腹部淡黄色或乳白色,各鳍均为黑色。

黄鱼桑鱼属小型经济鱼类,在水温0℃~38℃范围内均能生存,水温22℃~28℃生长最快。

二、池塘放养

养殖黄鱼桑鱼的池塘一般不要太大,3亩~5亩为宜,水深2.0米~3.0米,底泥不超过20厘米,水源要求无污染,含氧量高,水质清新。

黄鱼桑鱼生长速度较慢,放养鱼种规格应以4厘米~6厘米长为宜,成活率可达75%以上,出塘规格在50克/尾~100克/尾。放养密度可灵活掌握,一般亩放5000尾,密度过大会造成因饲料不足生长不整齐。另外,每亩可套养50克/尾~75克/尾鱼种,白鲢200尾,花鲢100尾,草鱼50尾。

三、饲料投喂

黄鱼桑鱼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成鱼阶段以水生昆虫及幼虫、蚌、螺、小型鱼类、虾类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吃蝇蛆、蚯蚓和屠宰动物的下脚料,人工配合饲料中的动物蛋白不能低于36%。黄鱼桑鱼白天很少活动,多数栖于池底阴暗处,夜晚出来四处活动觅食。鱼种放养后经5天~7天的驯化就可以转为正常的投喂了。每日投喂两次,上午8时~9时,下午4时~5时。投喂量依据鱼体大小、水质、天气变化情况灵活掌握。

四、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养鱼效益好坏的关键,尤其是养殖名优鱼类更为重要。

1.合理追肥:为了增加水中的天然饲料,每隔15天要追肥一次。

2.定期注水:为保证池塘水质清新,每隔15天注新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厘米~30厘米。

3.适时开机:夏季高温季节要加强巡塘,发现严重浮头要及时开增氧机。开机原则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早晨开,雨天半夜开。

4.预防鱼病:黄鱼桑鱼很少得病,但也应每隔15天用生石灰水调节水质一次,每次每亩用量15公斤~25公斤。

联系电话:0432-2026561转2141

标签:;  ;  ;  

池塘养殖黄鱼和桑鱼技术要点_池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