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论文_何英

“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论文_何英

何英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121400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安排就成为关键,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每节课看似简单的一个个“任务”,我都得查阅许多资料,仔细斟酌好几番才能放心地交给学生。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现在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在任务构建中,首先要对知识目标进行细化,分化为一个个小的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模块来构建任务,学生通过任务来巩固知识目标,最终实现能力目标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其它学科相比也更为突出。所以在任务构建过程中,层次性的体现也该是教师首要考虑的。构建的任务首先要保证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不至于有些同学因屡次完不成任务而对学习计算机失去信心,因此开始时任务要求要降低,以后逐渐提高。

二、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总目标,结合所学习的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分课时地把总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模块,并使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前后结合,融会贯通。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之于学生而言是最重要的,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设计的任务不感兴趣,那么你设计的任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我们设计的任务要让学生有兴趣,有吸引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四、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了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五、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课堂教学是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的,因此我们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人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和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为实施“任务驱动”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

独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我们应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实施任务驱动时要独立学习也要协作学习。一些较容易的任务,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一些较难的、研究角度较多的任务,进行学习分组,由小组共同完成。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在具体的实施中,应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信息素养”为理念,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能力,力求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论文作者:何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论文_何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