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远程教育的责任与使命--2008年世界远程开放教育论坛(上海)的热点考察_远程教育论文

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远程教育的责任与使命--2008年世界远程开放教育论坛(上海)的热点考察_远程教育论文

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远程教育的责任和使命——2008世界开放与远程教育论坛(上海)热点观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远程教育论文,上海论文,化与论文,教育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10月19-21日,“2008世界开放与远程教育论坛”在上海电视大学召开,来自全球五大洲40个国家的共4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出席并发表讲话。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开放远程教育的未来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新挑战、新机遇、新战略”。在这一主题下,设立三个分主题: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开放远程教育的未来;公共学习平台建设与教育资源开放应用;关注弱势群体与满足不断增长的多元的学习需求。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阿布杜拉·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葛道凯、英国开放大学校长布兰达·格丽、ICDE主席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校长弗雷茨·帕尼库克、美国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首席执行官邓·奥尔科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远程教育教席上海电视大学校长张德明等10多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在本届论坛上,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远程教育的使命问题成为突出的热点,我们围绕相关问题做一简略的评述。

教育发展的国际化

教育发展国际化是本届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围绕着教育国际化,与会专家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因、基本内涵、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等。

马来西亚开放大学校长阿努瓦·阿里博士分析了当前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成因:“知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出现了全世界范围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与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全球性社会政治转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被认为是社会和国家通往繁荣的途径之一。

作为国际化进程的一种衍生物和新的教育趋势,无边界教育发展迅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什么是无边界教育?阿努瓦·阿里博士认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跨边界高等教育指南》的界定,跨边界高等教育指的是教师、学生、课程、学校、提供商或教材跨越国家司法管辖边界所开展的高等教育。跨边界高等教育包括公立、私立高等教育,也包括非营利、营利的高等教育。“跨边界高等教育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是面授的,也可以是采用多种技术的远程学习,还包括虚拟的电子学习”。他把无边界教育界定为“跨越传统的时间、空间与地理边界所提供的教育”。在两个界定中,前者主要是国家间的教育流动,后者不仅包括国家间的教育流动,也包括一些国内各种教育类型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美国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首席执行官邓·奥尔科特博士用全球化大学来指称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什么是全球性大学?这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新问题。他建议制定一些标准,比如是否有全球知名的课程、教学质量、研究、合作伙伴或全球的经验,或者是参与了全球性问题与政策制定的创新型全球研究等,是否有源源不断的外国学者与留学生访问或就读,或者在全球进行教学活动等。

不论是无边界教育,还是全球性大学,他们的产生和发展,除有技术提供的客观条件外,全球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是主要的驱动力。除此之外,还有建立全球的合作伙伴,吸引高素质的学生与高技能的工人,使高等教育与国际研究、技术转让、学术计划与跨国企业建立联系,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技术的发展、终生教育兴趣的提高等等。另外,英语作为全球性通用语言,也在现实上推动了大学要在国际中建立广泛联系。

邓·奥尔科特认为,全球化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些趋势,包括东道国对外国提供商的审批与选择正在变得更加挑剔,跨边界研究交流的优先地位正在迅速得到提升,教育质量保证监督机构正在更加密切地监视在其它国家经营的大学,争夺国际间流动生源的竞争正在逐渐加剧。其中,两个现象值得人们思考:一是全球75%的跨边界高等教育采用的是面授方式进行的;二是到2010年全球将有1亿人不能继续从中学升入大学深造。这些现象是与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竞争生源,通信技术被广泛用来开展当地、区域与全国性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的。

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有些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特别关注:

1.克服文化差异

在教育国际化中,文化差异是国家间的教育流动和合作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不少实践者也对此感到疑虑。邓·奥尔科特博士认为,教育要适应对象国的社会、规范、语言和文化的要求,更好地研究东道国的核心文化、社会与语言传统;要加强区域的合作,因为区域中有共同的文化、社会、语言、历史与传统。克服文化的障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对象国找一个合作伙伴,通过这种合作,了解对象国的教育需求。但也有专家认为,文化对跨边界教育的影响尽管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还有资源、经费、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

2.建立课程标准和共享机制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校长弗雷茨·帕尼库克在报告中提出,国内外大学一年级的科学课程的内容80%是相同的,这些内容为什么不能在国际范围中加以共享?在人文和艺术课程上,也有70%是相同的,应当通过网上材料、网上学习等方式,促进全球共同的理解,加快价值理念的变化。为此,他建议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制定共同的、世界性的标准,该标准要能够根据需求和文化而进行调整。应该让任何学习者、教师或教育机构均能够免费获取这些课程。另外,在全球大学二、三年级的课程中,也有相当比例是雷同的,也可以建立共享机制。

3.探索教育管理策略

大学追求卓越、提升品质,需要有管理的支持。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些新的要求,不少专家提出学校要加强管理。他们认为,大学要考察社会和教育的变化,提出好的策略来管理好学校,包括应该引入企业管理的方法,促进学校走向市场。邓·奥尔科特结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大学领导要考虑怎样使全球远程教育的举措同机构的使命与战略目标一致,远程教学必须与授课设计的形式相一致,平衡并尊重外国学生的语言、文化与社会规范,为重大的国际远程教学举措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并提出大学需要开放、灵活,要克服垄断。

4.解决知识产权争议

知识产权是教育国际化中引发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弗雷茨·帕尼库克教授就为我们分析了其中的一种争议:知识是全世界共有的,最好的知识必须能供免费使用。与此相反,有人则主张知识是有商业价值的,为了确保有资本投资于未来,必须保护这种商业价值。而且,根据关贸总协定开放教育服务市场的要求,在各国法律不一的情况下,相互间需要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进行协调。他提出网上教学的开放与远程教育能否免予承担保护的义务?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是教育机构,还是知识?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与保障个人的学习和资源共享之间取得平衡?这些都是制约网上教学及无边界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5.关于合作和资源共享

正如弗雷茨·帕尼库克所说,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目前知识是单向流动的,从英语国家流向非英语国家,从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在这一单向流动的过程中,它提升的是精英大学的价值。这种情况下的合作与共享,不免让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会不会产生知识的新殖民主义现象,抑制不发达国家的思想?

毫无疑问,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很多大学已经开始实施全球化战略。那么,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来说,教育国际化将带来什么实质影响呢?我们应如何应对和实施呢?这些都是开放与远程教育未来发展中可能必须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远程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知识经济的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都需要以教育的多元化为基础。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前提下,专家们围绕着远程教育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使命,提出了他们的建议和看法。

1.改革与创新

南非大学校长巴尼·皮特亚纳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当前责任重大,包括教育内容要创新,以满足未来的需要。有的社会成员还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需要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以帮助他们获得教育。高等教育还在维持社会的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高等教育还要在生产知识、应对未来的挑战,培养高级人才、引领社会前进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ICDE执委巴西远程教育协会主席弗雷德瑞克·里托认为,发展中国家还存在排斥远程教育的现象,“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如此根深蒂固,技术也常常被用来再创造那种模式而不是将学习个性化”;在发展中国家,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造成对优质资源和新的教学方法使用的障碍。获取技术也是一大问题,在不同的区域间、国家间、文化间、城乡间、公私立学校间技术的使用权水平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而且经常是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落后国家和农村地区,新的技术支撑的网络教育并不普及。有些地方出现了“很多法律和程序上的障碍,不利于远程学习的创新,忽视了由宪法所赋予的高校自主权”等。

另外,开放与远程教育机构遍及五大洲,各个教育机构尽管有相同的理念,使用相同的理论,采用相同的管理,但在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开放大学在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运行机制下,不同的国家会有区别,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创新性地解决。比如,要开发更深入到大众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地向更多人提供教育,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在促进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教育是实用、低成本和适应需要的;成人学员还需要有个别化学习的支持与大量的师生、生生互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种种挑战,都要求远程教育必须在体制、机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调整自己,改革和创新,变挑战为机遇。

2.合作与交流

面对未来的挑战,远程教育机构必须加强合作,而不能局限于所在的区域。在全球层面,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联合起来开展合作。正如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指出的,各国开放大学都有自己的体制和机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希望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从这一方面讲,教育应该是不分国界的。

阿努瓦·阿里对此建议,开放与远程教育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建立知识与技能的共享、联网和交流的常规机制;要开展长期与可持续的合作;亚洲开放大学间需要扩大沟通,以便能相互学习,相互分享经验,这是很重要的。他工作的马来西亚开放大学已经与泰国素可泰·探玛提叻开放大学与印度尼西亚特布卡开放大学开展了合作,商定开展人员交流、共同研究、共同主办电子期刊、共同举行讨论会与研讨班、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共同开发与共享学习材料并共享成功实践等合作。

3.充分利用技术

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技术促进了远程和开放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无边界教育的发展。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欠发达国家,技术都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主要力量。英国开放大学校长布兰达·格丽指出,互联网本身已经是足够地引人注目了,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 “赞比亚的贸易商使用手机与银行进行业务往来,塞内加尔的农场主使用手机监视价格的波动;南非的公共卫生工作者在访问病人的同时使用手机更新健康记录。”随着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它将进一步为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

技术在教育中影响重大。技术推动着教育向分布式学习、合作学习模式发展,技术使得教育的重点正在从中心向外围,从教师转向学生,从作者转向读者,从图书管理员转向研究人员,从课程转向背景素材等。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等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技术还有很多其他的优势,比如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合作开展研究,合作召开会议,共享成功实践,共同开发课程等。

但是,有专家同时提醒,开放与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是学生之间互动与反思式的交流沟通,是学生与知识内容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技术要与人结合。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它要与文化进行结合,技术不可以脱离文化,脱离文化的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4.提供优质的教育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质量保证变得更加重要,日益成为一个“刚性”的目标。阿努瓦·阿里指出,要使无边界教育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能够更加平等地提供给所有的人,需要提供优质的教育。布兰达·格丽也指出, “质量与相关的‘品牌’也许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第一次雇用营销专家与广告咨询顾问进行品牌宣传,其各方面的行为方式与竞争环境中的普通企业几乎相同”。2007年,在全英学生调查中,英国开放大学教学质量连续三年在学生满意度方面得到了英国最高的评定等级。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大学来说,其质量仍然需要提升。

围绕提升教育质量,一些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阿努瓦·阿里提出需要改进质量保证、内容开发、电子教学授课系统、学习材料、评估机制以及实体教学设施。中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教授提出了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建议:使用案例教学,缩短课件学习时间;突出交互性,突出个性化导学;标准化测试,建设以半小时为时间单元的学测评一体化的课件等。

5.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本次论坛的又一个重要论题。本次会议中,国内外专家从知识社会和教育国际化这一基点出发,交流和讨论了在建设学习型城市、迎接国际化教育中,教育以及远程开放教育应如何应对挑战的理论和实践,如何促进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利用,如何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如何让人人享有学习的权力等。其中,很多思想和观点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阿布杜拉·罕在首场报告中就对此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当今的社会不再仅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且是一个成长中的知识社会。在人类有限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人类是如此依赖于知识。知识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地位日益重要,成为经济和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弗雷德瑞克·里托说,学习型城市对个人来讲,有利于个人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获取知识、技能和理解;提高工资和促进就业;对社会来说,社会由此能够具备一支更加灵活和掌握最新技术的劳动力队伍。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共同之处在于:把创新和学习视为发展的核心内容,优先发展终身学习,创新和使用信息与传播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葛道凯博士认为,学习型社会与非传统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学习型社会中学习途径和方式的多样化,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与非传统高等教育的多途径探索是一致的。学习型社会要求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各种学习需求,非传统高等教育更多强调社会成员的学历教育需求;学习型社会要求各类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非传统高等教育强调教育机构的主体作用。目前,非传统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基础,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十分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进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学习方法的探索。要把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其结构化调整,包括内容变革、资源整合和环境构建等。

就中国而言,远程开放教育已经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远程教育在承担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已由过去的上门学到现在的送上门学”。在面对知识社会的未来挑战时,远程教育除了本身“必须随着体制、机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之外,也需要“享受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包括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自主办学的权利”,为远程教育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外部支持。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从上海城市发展的角度指出,终身学习是现代城市的品质。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市民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型城市建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薛明扬具体阐述了上海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思路和实践进展。他指出,上海市计划到2010年将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框架。在实践上,上海市正加紧推进发展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活动品牌、拓展终身学习服务、整合学习教育资源、搭建市民公共学习平台、创新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等项工作,把终身教育延伸到家庭、社区。

上海电视大学校长张德明认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民的必然选择,建设学习型社会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本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发展目标。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旋律、历史的必然。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经从人群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上对教育开放提出了新的挑战。开放大学作为开放教育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更应该具有面向全民的胸襟和超越时空的视野。“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这是时代赋予开放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是开放大学生存的理由和发展的主题。

标签:;  ;  ;  ;  

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远程教育的责任与使命--2008年世界远程开放教育论坛(上海)的热点考察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