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萝北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宣传站 黑龙江鹤岗 154200)
【摘要】探讨米非司酮的药物作用及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效的抗孕激素药物,于抗早孕、催经止孕外,尚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与前列腺素合用)、死胎引产、扩宫颈。临床上与米索前列醇合用效果较好,疗效显著。
【关键词】米非司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039-02
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效的抗孕激素药物,同时具有抗糖皮质激素活性,其分子为甾体结构,但无孕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及抗雌激素作用。它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口服经胃肠道吸收,服药后0.7~1.5h血浆浓度即达到峰值,是目前临床主要的孕激素受体拮抗药[1]。现对米非司酮的药物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1.药代动力学
米非司酮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率约40%。阴道用药不能达到终止妊娠所需组织浓度,但作为避孕方式可以起效,因为子宫内膜对低浓度的米非司酮有高度敏感性。米非司酮在血清中与酸性α1糖蛋白结合,口服50~800mg剂量后约1h达到血清最大浓度,主要从粪便排出,经肾排出不足10%。
2.药理作用
由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类固醇受体在机体中普遍存在,因此米非司酮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对非妊娠子宫和妊娠子宫的作用,尤其对宫颈和卵巢的作用,还可能存在抗癌的作用,目前以诱发流产的经验最全面。
2.1 催经止孕
米非司酮抗早孕的靶器官是子宫蜕膜,文献报道,蜕膜受其影响,血管充血、出血,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淤血或血栓形成,血管受损破裂,造成间质片状出血,蜕膜与孕囊分离;继而,hCG分泌下降,使黄体分泌孕酮减少,更加速蜕膜的退变,而导致妊娠终止。
2.2 促宫颈成熟
米非司酮可促使子宫颈组织内的胶原纤维降解,最后发展为胶原溶解,宫颈软化。米非司酮还可提高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及刺激子宫前列腺素的合成,并有诱导合成子宫缩宫素受体等作用,这些都能刺激诱发宫缩;在子宫体收缩牵拉作用下宫颈变短、扩张及消失,这一过程与足月分娩自然生理过程相似,为产科中晚期引产,提高了成功率[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抑制作用
米非司酮可使垂体GnTH水平降低而阻止卵泡发育;还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其凋亡。由于这些作用可对月经周期发生影响。又如在卵泡期用药则因延迟LH峰的出现而使月经周期延长。
3.临床应用
由于米非司酮的药动学呈非线性特点,其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与临床应用剂量不成正比,且口服大剂量的生物利用度低于小剂量。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3.1 子宫肌瘤
除雌激素外,孕激素亦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启动因子,在肌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在妊娠期肌瘤常迅速长大;又如在应用GnRHa治疗、肌瘤萎缩过程中,加用甲羟孕酮可使缩小的肌瘤迅速再增大,表明孕激素亦是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激素之一。这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依据。方法:米非司酮10mg/d,空腹口服,连续3个月,单发壁间肌瘤与多发肌瘤显效(瘤体缩小≥40%)分别为76.5%,12.5%,有效(瘤体缩小20%~40%)分别为 14.7%,12.5%。
3.2 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均获得良好疗效。治疗对象一般限制在:①病人无明显急腹症症状;②异位妊娠包块局限在输卵管内,未破裂;③血β-hCG浓度<15ng/ml,盆腔包块直径B超检测<6cm。用量:总量均为600mg;有的是100mg,2次/d,连用3d;有的是75mg,2次/d,连用4d。两者的治愈率分别为77.8%,87.2%。疗效与甲氨蝶呤[用量:0.4mg/(kg?d),持续5d)肌内注射相比无显著差异[3]。根据观察分析血β-hCG初值较低者显效快,初值<10ng/ml者值降至正常约需7d。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虽好,但要严格掌握指征,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如囊胚较大,绒毛一时不能为药物致死,成为输卵管妊娠流产不全而反复出血,可造成输卵管血肿,随时可发生破裂而酿成大量内出血。
3.3 更年期功血
由于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作用,在受体水平对抗孕激素,能引起子宫内膜明显的组织学变化,导致子宫内膜的萎缩,可导致女性闭经和更年期妇女的绝经。口服米非司酮10mg/d,每个周期的总剂量是150mg,50岁以下用1个周期,在服药期间出现暂时性闭经,待贫血得以纠正,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将其用于更年期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3.4 绝经后取环
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子宫变小,宫颈变窄,宫腔与环失去比例,节育器在宫腔内压迫肌层,易发生错位,嵌顿,增加了取环的难度,甚者手术器械无法进入宫腔内操作,易发生疼痛、损伤等。术前口服米非司酮可软化官颈,改善生殖器条件,提高取环手术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方法:取环前 2d,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12h 1次,共 100mg,第3天上午手术取环。
3.5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卵巢周期性变化相关,米非司酮具有抑制排卵的作用,还可诱发黄体溶解,干扰子宫内膜完整性的功能,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也有抑制作用,可使病灶内膜萎缩,并缓解其疼痛,是一种颇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米非司酮10mg/d,连服6个月,在用药的第1个月即闭经。50%病人用药期间症状消失,约50%的病人雌激素保持在生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增祥,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0-55.
[2]郭艳静.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2008:303-304.
[3]付克力.米非司酮的药理分析研究及临床应用分析[J].医药,2015(16):247-247.
论文作者:贾淑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作用论文; 子宫论文; 受体论文; 临床应用论文; 肌瘤论文; 宫颈论文; 垂体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