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应用论文_王春超

我国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应用论文_王春超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建筑功能已难以满足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建筑行业为了时代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功能性,由此建筑智能应运而生。当前建筑智能工程包括计算机、设备管、网络通信、传感控制技术等,随着建筑智能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际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就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应用展开了详细探究。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技术;新应用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办公等相继到来,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建筑已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建筑行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建筑由此生成。智能建筑将建筑物作为主要平台,对不同的智能信息进行合理应用,促进建筑与人、环境之间的协调,从而为人们提供间距智能搞笑的建筑环境。

1建筑智能施工技术

1.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借助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眼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智能建筑中存在各种设备、系统和人员等管理对象,需借助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设备和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远程共享。未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能将建筑内部信息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连接,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智能化,向机器智能和自动决策方向发展。

1.2云计算服务技术

云计算服务是构建智慧城市、智能建筑资源池和综合平台的基础,主要包括云计算和云存储等形式其为采用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海量数据的计算与存储问题奠定了基础,成为推动智能建筑应用更加智能化的核心动力在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让系统网络可对物业数据进行自动限踪,自动配置照明暖通、电梯等系统运行机制和逻辑程序。原本智能建筑只是监测、控制、报警,而无法预测分析现状和预测事故的发生;而采用大数据分析则可实现预测、预警和引导,使建筑设备安全使用,环境舒适化调整生活和工作智能应用。大数据信息与手机智能端相连将能实现智能分析信息移动共享。因此,未来的智能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中心,将来完全可实现从一个灯泡到整栋建筑的安全、质量、环境,甚至人的行为均可通过楼宇的大数据系统来预测。

1.3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使用常用软件工具获取、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大数据包括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其规模或复杂程度超出了常用传统数据库和软件技术所能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范围和关键技术设计数据的管理、分析、处理与展示等。大数据技术能对海量的非结构化和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整合、校验、清洗、抽取、转化、预测、模拟、分析、管理。如通过大数据处理综合管廊海量的非结构化和结构化的数据,可用于实现建筑监测的分析和决策、建立运营异常事件快速发现模型,预测风险并预防事故发生。1.4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建筑中,类似于建筑有自己的“大脑”,能控制和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类设施设备,让建筑具有判断能力,并驱动执行器进行有序的工作。当建筑所有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都集中到一一个平台上,即可通过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智慧建筑大脑将所有系统变成一个整体,各系统间能有机的协同联动。自动学习基于前期的深度挖掘成果,能对环境、经济、用户体验等方面出现的各类复杂问题进行快速建模,完成建筑从基础的数据采集与展示,向敏锐感知、深度洞察与实时综合决策的智慧化阶段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能按实际情况还原真实的施工现场,设置高空坠落、吊装物体打击、触电事故、排水施工工艺体验、管廊主体施工工艺体验等项目,施工人员可在虚拟场景里漫游,对施工进行模拟,迅速掌握施工相关要领,同时也可体验相关安全事故,从而达到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

2建筑智能施工技术新应用

2.1智慧管廊

管廊作为城市配套的综合载体,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十分重要,因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智慧管廊主要是利用一些应用系统及软硬件设施建立起来的,会覆盖项目建设的整个周期,实现对管网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管网的安全、

绿色、高效,从而不断提高城市运行能力及基础功能。在管廊运行管理期间开展智慧化管理,可以实现管廊的一体化建设。(1)监控。建立管廊监控中心,实现对管廊的视频监控、安全防范、火灾报警等子系统建设与监测;子系统按照原有的规定实施联动;然后依靠监测数据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预测评估;进行自动化巡检,满足移动巡检需求;实现远距离监控,例如照明、监控、给排水等。(2)管理。对管廊中所有设备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提供可服务;为管廊日常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流程规范。(3)经营。与管廊经营活动相关的各项要素,例如人、物、财等建立相关的信息;对数据资产应用情况进行关注;在一定的数据服务条件下,综合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资产的知识转变。

2.2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作为现代化信息手段,利用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模拟设计,结合施工管理工作,建立智能管理协同生产的信息生态圈,然后将数据同物联网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供相应的专家预案与趋势预测,实现对工程

施工的智能管理,从而不断提高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智慧工地将人工智慧、虚拟现实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入到建筑施工的各种物体中,然后形成物联网,再和互联网进行整合,实现施工现场与管理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主要是用智慧的方式实现工程的与员工的交互,从而提高交互的灵活性与效率,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避免违规操作的出现,提升工程质量。

2.3装配式建筑智能化

装配式建筑与互联网、大数据、BIM相结合,使其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运用BIM软件深化装配式建筑设计,生成自动统计工程量与生产图纸,提升设计人员工作效率,深化设计工作。技术人员将楼房数据及BIM模型输入到电脑当中,各个楼层对应的楼板、墙板阳台等也会在流水线当中生产出来。工程生产的实际构建多为信息单元,在装配式构建中加入追踪技术,在构件里张贴条码。通过对构建进行编码给予构件特定身份,实现对构件的全过程管理,提高构建的配送与追踪水平。最后将所有数据集中到大户数据平台里面,通过大数据,对不同原材料、成本进行分析对比,便于工厂降低实际成本。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工程也将不断向前。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融入当前的建筑工程中了,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还可以促使建筑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功能也将逐渐完善,智能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相应的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以便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焦安亮,付伟,张中善,冯大阔,郑培君.我国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应用[J].建筑技术,2018,49(6):623-627.

[2]蓝乙林.建筑智能化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8,12(28):261-262.

[3]黄金春.浅谈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措施[J].自然科学(全文版),2017, 12(4):228.

论文作者:王春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我国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应用论文_王春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