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巨头大规模抢摊还在后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后头论文,巨头论文,外资论文,摊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1至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2004年连锁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年度连锁百强和分业态排名。调查报告显示,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准备,在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后,正在悄然加快其扩张步伐,开店势头已经超过内资企业;而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巨头将会随时通过各种方式抢滩中国市场。
几年前,一家跨国咨询公司曾预言:在未来3至5年,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瓜分,30%的市场将由全国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零头则掌握在区域型零售企业手中。外资零售企业会不会达到上面所预测的市场占有率姑且不论,从此次行业调查所表现出的趋势看,外资所表现出的后来居上的势头,在内资企业相对稳健的扩张态势的映衬下,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外资企业挤占百强份额
商务部的统计显示,到2004年年底,政府累计批准的外资商业企业304家,外资商业企业共开设分店3915个,营业面积约828.6万平方米。
报告分析说,在2004年连锁百强的零售总额中,不同投资主体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国有45%、民营32%、外资23%,与往年相比,外资企业所占比重增长了7个百分点,有了明显提高,而民营和国有百强企业的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种变化一方面源于进入百强的外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外资企业销售增长速度高于内资企业。调查数据对比显示,2003年连锁百强中,外商投资连锁企业12家,销售额586亿元,同比增长59.4%,占百强销售总额的16.5%。而在2004年连锁百强中,外商投资连锁企业上榜则达到了17家,销售额1174亿元,同比增长48.7%,占百强销售总额的23.6%。对比来看,2004年连锁百强中,国内企业平均销售额较2003年同期仅增长29.8%,远远落后于外资企业。
从外资店铺数量占百强总店铺的比例看,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2003年连锁百强中,外商投资连锁企业店铺数2360家,同比增长44%,占百强店铺总数的11.4%。在2004年连锁百强中,外商投资连锁企业店铺数4617家,同比增长达到了49.6%,占百强店铺总数的15.2%。而2004年连锁百强中,国内企业店铺数量平均增长仅为23.6%。
从几家典型外资企业的抽样比较分析发现,外资企业的店铺开发速度比2003年明显加快,以大卖场为主要业态的外资企业中,排在第五位的家乐福2004年的店铺数增加了51%,好又多则达到了226%,沃尔玛达到了30%,易初莲花达到了86%的增幅。而且新店的增幅普遍高于销售增长,说明外资开店的速度明显加快,相比之下,内资企业的店铺和销售增长都处于较低水平,店铺增幅与销售增幅相比,基本持平甚至略低。
另外,外资企业的门店平均零售额也远远高于内资企业。2004年连锁百强中,内资企业的平均门店数为310.8个,17家外资企业为271.6个,虽然内资企业比外资企业高出30.2个,但外商连锁零售企业的门店平均零售额为2544万元,而内资企业仅为1470万元,相差1074万元。
报告分析认为,2004年,内资百强企业在扩张方面与往年相比,最大差别就是店铺增长普遍放缓。背后的原因,可能源于资金和管理的掣肘而显出的疲态,可能源于资产重组和整合的影响,也可能源于企业更理性的战略选择。与国内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则显得信心十足,经过本土化的洗礼,在全面开发的政策环境下,终于进入了期盼已久的高速扩张阶段。而且目前还是以直接开店的方式扩张,未来再辅之以收购兼并,其店铺数量的增长会更加引人注目。
报告分析指出,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外资零售企业在新业态、新区域都会加速全面扩张的步伐。从地区上看,外资企业的扩张步伐不仅仅停留在一级城市,在东部地区的二级城市和西部地区的大城市都有加速扩张的迹象。在调查了解的外资零售企业最新的扩张计划中,二、三级城市被很多外资列入进驻区域。
在业态方面,外资主要集中于大卖场(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会员商店)、折扣店、家居建材和便利店,大卖场是外资最强势的部分,对内资企业的竞争压力最大。外资进入便利店业态虽然较早,但一直没有大的作为,随着城市生活方式的逐步变化,在未来几年,便利店仍将是外资进入的一个重点。
此外,网上零售、邮购等也是外资尝试进入的领域,前者如易趣网(Ebay),后者如奥托邮购(Otto)。
外资企业进人数量有限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04年年底,商业领域累计合同利用外资51.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621亿美元的0.91%。但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称,一些工业、食品企业虽然现在也从事零售,但这些企业以前不属于商业主管部门批准,商务部就没有统计。所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肯定比现在统计的要多一些。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所罗列的外资企业中(见表),基本上包括了进入国内开店的主要外资零售企业,2004年,这些外资零售企业的总销售额大约为1383亿元人民币,占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的2.6%。另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外资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大约在3%左右,从大城市来看,上海是13.5%,北京是8%,而天津则小于4%。
近年来,"世界零售50强中的70%已进入我国"的说法被业界很多人所经常提到。但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到2004年底,全球零售百强中仅有16家企业在中国直接开店,全球零售百强的绝大部分都没有进入中国,部分企业在中国设立了采购中心。而美国2004年最大100家零售商的前20位中,只有沃尔玛一家来到中国直接开店。所以从总体上看,进人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数量有限。
针对一直备受关注的外资零售业是否过多进入的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外资零售企业已进入中国10年,内资企业没有全面溃败,相反一些外资企业的失利,使很多内资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成熟,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外资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有限,因此,内资企业应该有信心面对。但是,内资企业也并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在世界100强零售企业中,已有16强进入中国,另84家随时都会来,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取长补短,发挥好自身优势,而不是退缩或盲目扩张。
外资企业的发展趋势
正是基于上述数据,报告分析认为,目前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还仅仅是个开始,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会看到更多的外资商店出现在国内市场。而且已经进入的企业都在加快扩张,对中国零售市场来讲,内外资格局将会发生深刻变化。
1.从投资重点看,大卖场、家居建材商店、便利店依然是主体,但新业态的引进和发展会加速,如体育用品专业店、办公用品专业店、折扣店、高端超市、生鲜超市、个人护理用品店等,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会给很多品牌连锁店提供发展机会。
2.从外资构成看,台资、港资和欧洲、北美企业是主要来源。在附表的33家外资企业中,台资企业有6家,销售额占33家的25%。欧洲的零售企业在国内外资企业中占有较大比例,北美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也对在华投资表现兴趣,近期将会有企业进入。
3.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与发展方式包括: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开店;直接收购境内企业的股份或店铺;以特许经营或品牌许可方式,在国内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直接开店依然是外资最主要的扩张方式,但随着城市规划政策的完善、店铺资源获得难度加大,并购将越来越普遍,包括外资间的合作和外资对本地企业的并购。
4.同一外资集团向多业态发展,全方位占领市场。如家乐福的大卖场、折扣店、生鲜超市等,台湾顶新的乐购与全家便利店、台湾润泰集团的大润发与喜士多便利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