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先受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双万”专业建设的关键论文

教育者先受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双万”专业建设的关键论文

教育者先受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双万”专业建设的关键

郑亚楠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哈尔滨 150080)

【摘要】 三年内国家级和省级各建设一万个一流专业是中国高等教育新的征程。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面临着新一轮的登高望远,技术赋权下的媒介变革与此紧密相连。要达到“六卓越一拔尖”的目标,就要使师资队伍明了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以此对互联网+有共识;对媒介转型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对改变自己的课堂有强烈的渴望。培养学生懂平台、会生产、善学习。

【关键词】 “双万”专业;新闻传播学类;师资队伍;媒体融合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走了一条精英-大众-大众中要产生精英的路。从千万人挤独木桥到2000多所高校毛入学率达45.7%,这是国家的巨大变革,更是牵涉到几亿家庭福祉的事情。孩子上大学是中国百姓幸福感的重要砝码。也因此,高等教育每一阶段的变化都成为社会热点。现在,被简称为“双万”的建设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教育改革的本体,它的实质是什么?目标怎样?不同办学层次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如何面对挑战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一、“双万”的提出说明了加强本科教育的紧迫性

“双万”指2019年-2022年三年内要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一万个省级一流专业,它是新时期“六卓越一拔尖”全国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世界挑战的一种回应。它的提出说明了加强本科教育的紧迫性。

(一)来自于国际社会教育竞争的压力

人类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必然导致我们处于“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人类社会从原有的物质精神相统一的世界走向了网络空间的再造。新闻传播业在技术赋权下开始翻天覆地的变化。传媒介质、传播手段、生产内容、接受方式无一不在重构。中国在150多年的历史中第一次与世界发展同步,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方向和战略。当把新闻传播教育纳入到这个大版图时,我们会清楚地看到,2004年美国所说的“黑铁时代”,即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全面冲击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越来越强。国际新闻传播教育随着业界的变化正在改变自身。以互联网开放、协作为本质的互联网+的思维横扫新闻传播业,为此培养人才的新闻传播院校、专业也在向全媒体人才、技术赋权下的学科交叉方向发展。这些对国际化趋势渐强的国内新闻传播教育既带来了要与世界同步的内在驱动,同时也意味着要在世界新闻教育广阔的舞台上展现竞争能力。近几年,中国新闻教育代表团参加的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年会(AEJMC)、国际传播学会年会(ICA)、美国全国传播学会年会(NCA)多次讨论相关议题。

(2)及时清理废物。对于圈舍的清洁频率通常要缩短到每天,及时清除粪便可以从源头铲除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场所,而及时消毒又可以将病菌等进一步灭杀,防患于未然。

(二)来自于国内传统媒体转型的需求

自从2014年国家明确提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后,由互联网PC端走向移动互联、智能互联的技术脚步就没停止过,且有一浪高过一浪的趋势。传统媒体向融合媒体方向转型的行业性变迁已成定局。上有中央级媒体的示范带动,人民日报、新华社、总台中央厨房的建设;下有县级融媒中心省级技术平台的三年布局;中有省级媒体、地市级媒体的自我改革,所有这些都会汇聚到对融媒人才的需求上。如果说改革开放40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对经济学学科的冲击最大的话,那么在网络空间中还有一个新闻传播学科受冲击最大。一是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已增至八个,本身就说明与时代变化紧密相关。二是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走到了十字路口。能不能培养出与全媒体时代相匹配的人才是我们要直面的问题。教育部从顶层设计上制定的培养具有引领未来发展能力的卓越人才中就有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2.0计划。因此,“双万”专业建设既是搭建平台,也是提升内涵,它标志着新时代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征程开始了!

纳入到新文科建设体系中的“双万”专业,一定要根据各学科的特定规律去提质增效,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具体到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师资队伍重构问题。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流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的关键

宴席上,侯府的歌伎进来演唱,卫青的三姐卫子夫也在其中,结果刘彻看上了卫子夫。卫子夫被送进皇宫,卫青也被安排到建章营当差。

很长一段时间,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之间都存在着诸多理解上的争议。比如对于信息源的透明问题,学界认为应该充分地透明,而业界操作时常常会使用匿名源,或为保护信源,或为保护隐私。双方莫衷一是,于是形成了各说各的理,进而认为学界业界存在着天生思维差异的现象。其实,这完全是由双方互不了解的盲点所致。目前传统媒体转型是高校了解媒体生态重构的最佳历史机遇,新闻传播学类老师要尽其所能与媒体同行、与问题同在,了解传统媒体走向融合媒体道路上的切肤之痛,才能贡献出理论研究的大智慧,才能化为学生培养的增强剂。

(一)对互联网+有共识

关于传统行业+互联网或互联网+传统行业有过很多讨论和争议,但这些都没有跳岀行业边界的思路。如果新闻传播学类师资队伍这样想问题,就会离本科“双万”专业建设目标很远。新闻传播学类老师无论原先是搞史学、理论还是实务研究的,对互联网+的共识在于:认识互联网开放、协作、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产生效能的本性;打破疆界,寻求互联的使命。数据只有生产出意义才叫大数据,云计算只有诞生出合理分配才叫云起作用。创新是互联网+的灵魂。思考教育教学活动要以此为出发点。

(二)对媒介转型现实有深刻的了解

本来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对老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既懂得媒体运行又懂得传播理论的老师始终是受欢迎的。到了互联网技术颠覆传统媒体的现在,更需要二者精通的人。互联网使用的门槛是低的,但对于互联网基础技术、互联网媒体产品生产的要求却是高的。要想成为新闻传播学类本科“双万”专业,师资队伍需具备的资质是:

(三)对改变自己的课堂有强烈的渴望

“双万”本科专业不是名声摆在那里,而是需要每个建设单位投入精力去经营的。具体需要每个老师、每门课程发挥效力,整体的课程体系才能结出果实。现在再没有比拿着PPT、讲稿从头讲到尾更省事的教学模式了。面对互联网的原住民们,只有线下课堂没有线上互动、拓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因此,金课的动力来自外在的要求,更来自我的革命。随着媒体生产流程的变化,实务板块必须有一体化的协作性课程,教师之间、课程之间重新架构。理论课程更要关注新兴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复杂关系,梳理出通畅的解读。既使史学课程、历次介质的改变都源于技术推动的历史规律也要有夯实的阐释。师资队伍金课宝塔的砌石者。

(四)对新媒体生产流程有切身的实践经历

无论是由强大的技术公司打造的聚合类网络,还是由传统媒体转型后成立的移动互联联盟,它们都越来越具有平台媒体的特点。它们决定了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呈现样态、分发幅度、互动效果等。作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要培养出适合平台媒体需要的人才是目前建设“双万”专业的硬指标。因此,师资队伍必须做到懂平台,关注平台的技术基因、内容定位、核心用户、聚合与分发能力甚至篇幅的长短、形式。与此同时,还要会生产。在平台与内容、渠道与内容同等重要的历史阶段,培养学生的内容生产能力实质上是一件综合性的事情。只有老师真懂,能够生产出与平台需求相适配的各类新媒体产品,才是“双万”专业建设的底气。

基因诊断确诊仅中脑和脑桥异常影像表现的Wilson病1例报告 … …………… 孙淼,田力,薛维爽,等 399

【作者简介】 郑亚楠,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教授。

【教改项目】 黑龙江大学教育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双万”背景下一流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B07)。

标签:;  ;  ;  ;  ;  

教育者先受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双万”专业建设的关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