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集群发展的竞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区域论文,物流论文,京津冀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引导,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已成为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4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强调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三个地区应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的原则,加快走出一条科学、可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 一、区域与行业发展概况 1.区域发展概况 (1)合作基础深厚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在过去15年间,京津冀已开始步入一体化的进程,在不同的经济、文化、产业领域密切联系、合作发展。按照目前区域规划,京津冀地区共下辖50余个县级区域,人口规模超过1亿,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元。[1]发展区域集群与城市集群经济,从市场需求、产业布局、资源环境、交通设施、区域规划等方面着手,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经济区划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三地各有优势 从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三个省市各有优势。北京市有科技和文化的优势,2013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居全国第一,科研支出是河北省的4倍;天津市有物流和工业的优势,2013年,天津市人均GDP全国第一;[2]河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是京津10倍,有资源和第一、第二产业的优势。京津冀区域间具有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天然区域优势和基础,而物流业作为联通区域经济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从发展规律上讲,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流通是不受行政区域限制的,物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物流业的发展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下才可能最大化地实现。[3]作为天津市物流行业发展的桥头堡——滨海新区,应率先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与优势,促进京津冀物流业集群化发展,走出一条科学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行业发展现状 (1)政策引导物流业发展 从行业发展的现状看,国务院于2014年6月的常务会议中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肯定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打破条块分隔和区域封锁,形成物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大通道。[4]这一规划,对物流行业如何提高集群化发展水平、实现跨区域整合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 (2)滨海新区引领区域物流业发展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背靠京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大陆桥的重要出海口,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海上门户,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陆空综合性交通枢纽。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亿元,海港吞吐量超4亿吨。新区以努力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为核心发展战略之一,拥有广阔的内陆腹地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明显,增长潜力巨大。近年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了国家战略,物流产业是其他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打破发展瓶颈的重要环节。 天津市于2013年2月推出了《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十项措施》,其中“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支持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列为十项措施之首,其建设基础是不断集聚的物流产业发展优势和对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及外部区域乃至全球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配置、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发展需求。此外,关于“交通体系发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等措施,也可为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化、促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能够有效提升三地一体的开发开放水平。 二、物流产业集群效应 从实际角度出发,产业集群在区域内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集聚相互关联的企业、产业和专门化制度,构建专业、优化的产业链条,使集群内聚集的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制度优势和外部经济,有效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的成本,形成集群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进而形成外部效应和区域核心竞争力。 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更是集中体现了上述优势和效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集聚效应 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有效引导物流产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集中产生经济效果,同时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形成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内核引力,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与其他地区从更广泛和更多维的层面实现互动发展。 2.规模效应 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有效扩大产业规模,根据边际成本递减的原理,规模增大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效降低平均成本,如运费、仓储费等流通成本的下降,促进企业物流成本的节约。 3.外部正效应 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所形成的区域成本和收益上的优势,会给区域外的其他经济体带来好处或者收益。如区域物流服务的提升、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有效降低物流业的碳排放、改善周边环境等。 4.核心竞争力 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与其他地区或产业相比较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差异,是区域形成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可以促进区域加快国际化进程,促进相关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 三、京津冀区域物流价值链分析 2013年,京津冀GDP首次突破6万亿元,达6.2万亿元,占全国10.9%;区域物流总值也超过万亿元,就目前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出现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集聚优势和规模效应,但集群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待培育,还有诸多问题,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三地交通网络发达,空间联系紧密,但区域物流的网络节点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不够完善; 第二,区域资源丰富,业态多样,但民营经济不够活跃,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和物流市场培育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区域内科技发达、物流量大、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政策、机制大多只立足于本地区,造成市场资源分配不均衡,物流资源配置不科学和资源浪费,区域统筹、协同发展难度大; 第四,区域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物流业信息管理平台尚不成熟,业务流、信息流的即时传递、调配能力有待提升。 但是,从空间联系、时间效益和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看,综合分析京津冀地区的物流业价值链,其未来前景广阔。京津冀三地空间联系紧密,物流距离基本处在4小时经济里程内,资源优势互补,降低物流成本、创造行业价值的空间很大。 从基础资源与投入的角度看,物流业空港、海港、保税区、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和发达的公路网建设为京津冀物流集群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施资源。 从市场和资源的角度看,河北省高增加值的第一产业、天津市多年发展的工业制造业基础、北京市全国领先的服务产业和科技研发基础以及区域外广阔腹地的市场资源都为京津冀物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从行业支持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区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一站式高速贸易通关报检服务中心、诸多物流研发机构构建的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智库,可为区域物流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专业化行业支持。 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物流价值链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区域内数万家物流服务企业、百余家专业化物流园区、快速通关报检平台和其他增值服务提供商为区域物流创造价值提供无限可能。如果能在现有价值链基础上,整合资源、有效发挥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则可以更好地整合延伸区域物流价值链,从而提升物流集群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外部正效应。 但是集群内部和外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非理想稳定的协同关系,而是动态的、非协同的,在政策引导和区域一体化集群化发展的长期愿景下,培育构建协同发展的集群生态,整合提升价值链体系,在动态发展中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提升区域物流集群核心竞争力、延伸物流集群价值链的内核与基础。 图1 京津冀物流业价值链资源产业结构 四、京津冀区域物流集群化发展的PARTS和IIV分析 根据上述价值链分析和物流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分析,更好地发挥京津冀区域物流集群的作用,应通过科学的战略顶层设计和路径分析,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集群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正效应,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 1.PARTS分析 (1)参与者(Participators) 京津冀区域物流集群的参与者主要包含四个层次: 首先,是政策层面,由各地方政府进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监管。站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共赢的立场上,各地方政府联合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政策制度。 其次,是行业层面,由各个物流服务提供商,包括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配套服务商提供各个环节的物流服务。提升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以更开放的心态共享资源、合作服务,整合配置区域物流资源。 最后,是市场层面,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类企业即物流服务需求者和供给者构成,他们更加专注核心业务,外包辅助物流服务,共享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益。 由于三地间政策、资源、发展水平的差异,参与者既扮演合作者,又是彼此的互补者、竞争者和客户。因此,形成了多重身份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竞合关系。 (2)附加值(Added Values) 区域物流集群化发展的附加值来源于真正有效的整合物流服务资源、降低服务成本。对内,根据需求商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对外,撬动资源杠杆,延伸物流服务。对北京市而言是分散了人口、服务需求方面的压力;对于天津市而言是扩大了市场,充分调配使用现有服务资源;对于河北省而言是提升了产业水平和效益,合理地疏导了需求与供给关系。参与者都能在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成本降低、效益提升的优势。 (3)规则(Rules) 区域物流集群化发展的规则应建立在统一、开放、共享的基础上,切实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的原则,统筹制度、畅通信息、有序竞争。 (4)战术(Tactics) 区域物流集群化发展的战术重点有三点: 一是统筹配置资源,打破条块分割,使资源能够畅通流程,信息能够即时共享。 二是优化物流节点设置和物流网络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地选址建设物流园区,更加有效地赋予园区、港口实际功能和作用。 三是共同做好市场基础、培育潜在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和需求,这是物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5)范围(Scope) 京津冀物流集群化发展的范围有内外两核。内核是京津冀三地的主要城市,它们是区域物流集群化发展的基础和内核引力之源。扎实内核,就可以发挥吸引、扩大外核的作用。外核是京津冀面向东北、华北、西北和东北亚的广阔腹地,它们丰富的市场资源、物流需求和合作空间为坚固内核、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补给和持续不断的动力。 同时京津冀物流集群化发展应与国家物流行业发展规划统筹发展,与珠三角、长三角统筹发展,共同形成国家物流集群化发展的内核集群,以带动其他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同时与亚太其他地区的物流集群协调发展,形成协作共赢的发展局面。 2.IIV分析 (1)贡献(Impact) 京津冀物流集群化发展的贡献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一是减少了区域物流资源的重复配置与浪费; 二是借助彼此的核心产业和核心能力,互补优势,并共同从中受益; 三是创造行业发展的新机会。 (2)亲密(Intimacy) 成功的竞合关系超越了一般的伙伴关系,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物流集群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一定亲密程度的竞合关系,这与传统的区域合作不同,表现在: 首先要相互信任,这是建立合作竞争关系的核心; 其次是信息共享,促使信息和知识能够在集群内快速流动,降低信息收集和交易成本; 最后是建立有效的合作团队,从政策、行业、市场三个层面建立有效的合作团队,形成集群化优势。 (3)远景(Vision) 京津冀物流集群化发展的远景是要通过评估区域合作集群化发展的潜能,发展紧密的合作关系,以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共同实现区域物流业科学、持续、统筹发展,进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造效益。 五、京津冀物流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在过去20年间,我国城市间的竞争体现了政治经济学中授权竞争的特点,因为政策与资源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相排挤,竞争大于合作、共赢,很难形成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间的有效竞合。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物流业要实现集群化发展,有效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加强内外系统间横向与纵向的有效联系,实现合作同赢的局面,就应在实现整体经济发展愿景基础上,理清各自优势与诉求,找到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明确资源配置的边界 从管理战略和经济发展角度讲,资源配置的目标应是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可用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有进有退,有取有舍,从而获得整体的最优。因此,资源配置不应以行政区划为边界,而是以投资回报率的高低作为资源流动过程中的配置标准。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打破当前以授权竞争为主的局面,建立以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竞争为主的格局,让市场在一体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使资源配置越过行政区划,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2.基于有机整体的顶层设计 习总书记在其提出的七点要求中,第一条就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5]物流行业的发展更是如此,京津冀三地应通过顶层设计,打破行政区域的物流布局,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配合三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物流资源的合理有效流动,形成信息同步、可持续发展、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大物流系统。 从物流行业现状来看,京津冀三地各有特点和优势,也应各有分工和重点。天津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海港、空港、保税港三港联动,工业、交通业、物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形势,从区位优势、交通设施、产业环境等角度看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应发挥物流行业的引领作用。而北京市有领先的科技发展基础和充足的物流需求,河北省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因此充分发挥天津市在滨海新区的物流业引领带动优势,整合北京市、河北省的物流需求和人力资源,在最合适的位置建设物流园,河北省应着重建设工业、农业物流基地,北京市应着重建设消费品物流基地,天津市应着重建设港口物流基地,这些基地空间布局合理,可同时满足三地需求。 3.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在京津冀三地物流业发展进程中,由于三地发展基础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很可能引起马太效应,最终,实力最弱的一方为实力强的一方买单。因此,在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在发展成果和利益的分配问题上,京津冀三地应协调发展、协同带动、共同分享发展果实,同时各自保持竞争优势,真正发挥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集聚效应。一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共享发展成果的激励机制,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外化内核引力,延伸生态链和价值链,在更广的区域实现专业资源配置和服务延伸,更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4.打造资源杠杆优势 资源杠杆是区域和产业价值链发现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区域物流行业的横向与纵向价值链分析,研究物流产业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和外部延伸性,识别最具核心引力的行业资源和资源杠杆,应用资源杠杆原理,可以发掘产品创新、技术开发、服务提升等实现价值链延伸的有效途径。[6] 通过对滨海新区及京津冀区域内物流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分析,构建物流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资源整合的资源杠杆有两方面: 一是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即时共享。因为它是实现物流集群系统与外部资源关联性的关键点,只有实现区域物流信息随时随地可视和共享,才能有效扩大物流需求,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撬动区域外的行业资源。 二是建设基于整体发展的有效物流网络和设施节点。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识别潜在的各种环境危害,以合理的物流园区分布和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集聚外部资源,外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正能量。 总之,竞合是区域发展长期面临的课题,通过区域自身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整合,通过区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在产品、服务、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形成持久的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在成功的竞合关系发展过程中,也将促进区域内形成对共同战略、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从而促进形成更为有效的合作关系良性循环。 在互联网催生的新经济时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将物流产业集群的集聚效能和资源整合的战略战术结合研究,探索如何延伸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如何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外化内核引力,在更广的区域对相关联的专业化资源实施配置和服务延伸,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行业集聚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标签:京津冀一体化论文; 物流产业论文; 集群效应论文; 物流整合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优势分析论文; 物流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