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统一进程受挫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进程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0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48(2002)03-0029-05
对中华民族而言,20世纪最后几年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政府成功恢复了对香 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实现了令人振奋的重大突破。忧的是:台湾海峡 却风云突变,两岸关系又骤然紧张,和平逆转,统一受阻,台岛的最终定位再度成为影 响中国安全的首要因素。
一、国家统一进程受挫的原因
国家统一进程是统一战略实施者与被统一对象之间综合实力长期较量与彼此消长的必 然反映。当统一战略实施者拥有绝对优势时,整个统一进程就会沿着其设计的总体框架 顺利发展,并最终达成统一目标。但一旦统一双方力量对比未能呈现出一边倒格局,或 被统一对象虽处劣势,却仍具抵抗意志与决心,尚有一定实力和凭借资本时,统一进程 就可能出现暂时的阻滞,甚至会在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某种程度的逆转。这也 正是目前两岸关系再度跌破冰点的深层根源。
1、李登辉主导下台湾局势的变迁及其消极影响
李登辉自1988年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后,就有意识地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排 除并否定两岸达成的基本共识。他先后公开宣扬“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 、“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国家”、“现阶段是‘中华民国在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大陆’”等变相台独主张;1999年5月,其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开始赤裸裸 地鼓吹所谓的“新台湾”,炮制了臭名昭著的“七块论”;同年7月9日,又肆无忌惮地 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企图从根本上改变台 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事实,公然谋求台湾独立。在其前后12年迂回台独的刻意 主导下,台湾社会的政治框架与文化结构相继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政治领域里,1991年5月,台湾当局宣布终止“动员勘乱”,着手进行所谓的“宪政 改革”。伴随着“实质性修宪”不断深化,以及“总统”由“公民直选”的落实,台湾 的政治转型基本上实现了政权的本土化。多党角逐与台人治台新政体的形成与发展,不 仅直接导致两岸政治差异深化,双边社会融合更为困难;而且使统一和谈由国共两党商 洽被迫让位于充满复杂变数的多党政治协商。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新体制还彻底斩断 了与国民党旧法统的有机联系,损毁了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基本共识。这种 影响,一方面强化了岛内拒统求独的分离倾向,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偏差,凡事仅立足于 台湾,台湾优先原则及以台湾为主体的价值体系占据了施政主流。素与大陆亲和的宋楚 瑜也在2000年选战中,形容两岸关系是“准国与国关系”,就颇能说明台岛政局拒统欲 独走势逆转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台湾当局的行政作为也趋于务实,对内强 化经济干预,倾力进行军事建设,致力于构架独立国家的内核。以“戒急用忍”强行阻 挠“三通”,使两岸经济难以深层整合,降低大陆对台经济扼控封杀的可能;通过大规 模引购高新武器装备,提高军事抗衡能力,并以所谓“决战境外”为幌子,企图挑起新 一轮海峡军备竞赛,打乱、削弱乃至拖垮大陆经济。对外,台湾当局则积极借助金元攻 势、经济协作、文化交流和参与国际组织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谋 求独立的国际人格。这种弹性务实外交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倾向进一步抬头,也使统一大 业面临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难以预估的消极影响。
在文化深层内涵上,“解严开禁”与“宪政革新”刺激了台湾岛内各种思潮空前活跃 ,台独言行也趁势而起,并在李登辉的蓄意纵容下,百般利用两岸近半个世纪的隔阻与 误解,使“新台湾”民族认同感与台湾人主权意识迅速蔓延。台湾民众国家与民族传统 观念日趋淡漠,以及价值体系渐次西化与务实的发展,为执政当局谋求独立分离的政治 目标提供了适合的社会温床。据台湾《联合报》问卷调查显示:以统一、独立和维持现 状三种进行选择,岛内支持独立的从1989年的2%上升到1997年的24%;若仅以独立和统 一两项进行选择,则支持独立的从1989年的6%增至1997年的43%。民进党“总统”候选 人陈水扁能在2000年大选中胜出,固然与李登辉的选战阴谋及国民党内争分裂有关,但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台湾民众的政治倾向。海峡两岸显著的认同异位、观念分歧以及 价值对立,使国家统一面临的社会基础日益复杂。这也正是钱其琛副总理2002年“1·2 4”讲话在岛内反应平平的内在根源。可见,如何有效地实现双方深层次的文化整合, 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两岸实力对比现状及对统一决策的制约
50年的隔峙使两岸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政治上看,截止1998年,联合国185 个会员国中仅剩28个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而联合国及绝大多数国家和世界人口 的97.3%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1971年以前台湾当局仅拥有 全国不足1%的土地和约2%的人口,却长期窃踞联合国席位的不正常状况得以彻底改变。 众所周知,国际承认是构建现代民族主权国家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与外部条件。国际承 认在海峡两岸的转移,意味着政治力量对比及其影响已全面倾向大陆。今日台湾在缺乏 足够的国际承认下,已注定无法实现真正的独立。
当然,统一进程并不能单纯地依靠政治优势加以推动,整个统一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关 键还取决于双方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对比。就经济实力而言,1997年海峡两岸的国内生产 总值(GDP)分别是:大陆10,578亿美元(含香港1,537亿美元),台湾2,913亿美元。在 未考虑购买力平价因素的情况下,大陆是台湾的3.63倍,有较明显的总量优势;但由于 台当局长期以来藉口“戒急用忍”,顽固阻挠两岸直接“三通”,大陆对台经贸的整体 掣肘仍十分有限,尚未拥有绝对优势。2001年1-10月,两岸间接贸易额为261.45亿美元 ,其中大陆对台出口仅40.58亿美元,而台湾对大陆出口却突破220.87亿美元,台经济 对大陆依赖性并不强。在军事领域里,两岸现役兵力分别为:大陆250万(未含武警100 万和公安民警168万)、台湾38万(2001年6月台军完成“军事组织及兵力规划案”,即“ 精实案”,员额降至占总人口的1.765%,且基本实现士官本土化),大陆是台湾的6.58 倍;1996年与2001年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进行大规模合成军事演习,期间所展示的战 略武器与常规力量均足以表明大陆有能力用武力统一台湾。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弗里曼 在评估两岸军事平衡时曾明确断言:在台海局部区域,大陆已拥有较明显的军事优势。 但如果美对台军售进一步升级,台加入美主导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台海的军事 态势就极有可能发生易位。
也就是说,如果外部力量不介入,海峡两岸的实力差距是有利于大陆的。什么时候统 一,以何种形式统一,主动权都操在大陆一边。然而遗憾的是,台湾问题自产生以来始 终都带着鲜明的美国烙印。我统一计划之所以多次无法如期实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 对台提供了支持和保护。而目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还仅仅是美国的1/8—1/4,军 费开支只相当于美国的5%(2000年美国国防费用为2,911亿美元;中国是1,212.9亿元 人民币,折合146亿美元),双方实力差距较为悬殊。因此,在美国干预下的台海实际力 量平衡,我方并未拥有真正的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统一决策的判断与执行, 迟滞了整个统一进程。
3、冷战后美国霸权战略调整及对台湾问题的负作用
冷战终结使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为进一步扩展西方民主政治,推进全球经 济市场化,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确保美国对21世纪国际社会的领导,美国决策当局认 定:
(1)必须利用并强化传统的军事同盟,努力防止并有效遏制新的全球性战略竞争对手的 出现。
苏联解体使中美战略一致趋向模糊,双方内在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化。1992年,美国 舆论就开始有意识地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伴随着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意 识形态、人权、市场准入以及武器扩散等分歧与冲突的进一步深化,1995年,美国官方 就已将中国视作潜在的敌人。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坦言,“如果你把中国视为敌 人,中国就将变成敌人”。为有效防范并遏制中国崛起,美日两国于1996年专门确立了 针对中国的防卫新指针;而在1997年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美决策层更加明 确地将中国视为两个潜在的地区或全球竞争对手之一,是美国最主要的战略威胁。用拉 姆斯菲尔德的话说,“中国将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未来最主要的潜在敌人”。
不正常的中美关系严重干扰了我统一方针的落实。一方面,台湾当局不断乘隙而动, 在美国的纵容与庇护下,铤而走险,频繁制造麻烦,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另 一方面,美国也趁势作祟渔利,经常用台湾牌打压中国,以海峡适度危机,不断干扰中 国建设,阻止中国崛起,削弱中国实力,保持美国在亚太的战略主动。1992年,美台军 售升级,双方高层互访突破禁区;1993年,美公开支持台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台在 美的默许与怂恿下,开始“重返联合国”运动;1994年,美允许台“北美事务协调委员 会”升格为“台北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1995年,华盛顿又全然不顾北京的再三反对 ,让李登辉出访美国;1999年,美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李登辉抛出“两国论”;2001 年,美外交政策协会年度民意调查显示,虽有过半数的公众反对政府以武力介入台海战 争,但也有37%的人支持出兵;中美撞机事件后,美进一步强化了对台军售,使岛内台 独气焰再度嚣张;2002年,小布什在访华期间再度重申了对台武装协防的承诺,台“国 防部长”汤曜明随即访美。美台相互利用,加紧勾结,导致双方实质关系不断提高,并 使我国家统一遭遇更为严峻的挑战。
(2)必须高度重视国际组织及国际规范的作用,构筑美国主导的制度化霸权体系,确保 美国的全球利益。
在1999年公布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决策高层明确提出,“应支持 国际机构和组织,从中得到他国对美国的支持,帮助美国承担领导世界的负担”。而以 多边国际组织实施美国霸权,并尽量使其合法化、制度化,必须具备三个构件:实力、 大国协调以及美国化的国际规范。作为超级大国,美国的实力已毋庸置疑;故大国协调 ,尤其是以何种国际规范进行协调,就成了关注的焦点。美国在冷战后不断推动有利于 其霸权巩固的国际新规范之建构,并因此危及其它大国的战略利益,引发了相互矛盾与 争执。
中美双方在该领域的冲突与斗争也相当激烈,且主要集中在较为敏感的民族与主权问 题上。美国企图全面否定传统的民族与主权观念,极力倡导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与建设 性预防式介入;而中国则始终站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立场上,坚持主权不可侵犯与内 政不容干涉原则,并一再明确指出,美国的新干涉理念只会鼓励和刺激民族极端势力采 取分离主义行径,极易引发地区战乱,甚至可能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李登辉敢冒天下 之大不韪,公然抛出“两国论”,导致台海地区新一轮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对科索沃的新干涉主义战争在亚太区域的强烈反弹。也就是 说,只要美国不改重构国际规范的初衷,台湾海峡就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且极可能会演化为多国介入的局部国际战争。这对我完成统一大业显然有百害而无一利 !
二、国家统一的综合数理分析与结论
从上述阻挠国家统一的原因探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围绕着台湾问题,有三种 体现不同利益的主张,即:A、大陆:欲统反独;B、台湾:拒统求独;C、美国:不统 不独。而也正是这三种主张凭借各自的实力,相互作用,才形成了推动两岸关系朝纵深 方向运动的基本合力。
由于目前在总体实力上,C>A>B,且C支持B抗衡A,B+C>A,因此,现阶段两岸统一 必然会不时地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扰与挫折;但即使台独浪潮不断高涨,台岛的主流趋 向依然持续定位在不统不独状态中却无法改变。
按照上述数理逻辑与实力原则,我们可以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进行合理的推论。可能出 现的状态包括:
(1)C彻底改变立场,不再介入中国内政,台湾问题由海峡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那么 ,以目前实力A=3.63B,B欲长期拒统谋独或维持不统不独就相当困难了。
(2)C转向赞同中国走向统一,与A联合打压B,那么,在A+C超强实力压迫下,B就只有 垂手就范的份了。
(3)C不改初衷,继续支持B与A抗衡,那么,只有当A的实力超出B与C投到海峡的力量之 和,即A-(B+C)>0时,国家统一才有望实现。
由于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结构性矛盾在可以预见的时期里均无质变的可能,故状态( 1)与(2)基本可以排除,而状态(3)将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唯一选项。因此,如何促使A-( B+C)>0成立,将是我们制定和实施统一策略的基点和中心。
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对策思考
从发展的观点考察,A、B、C三者不仅实力对比呈现为动态,而且对中国统一所持的立 场和投入的精力也是不断波动的变量。这是正确解读A-(B+C)>0的关键。据此,进行 统一决策时,我们必须立足于(1)使A-B>C,即:使两岸之间的实力差距足以导致美国 改变或降低介入海峡事务的可能,在战略平衡上不得不更多地借重大陆,以最大限度地 维护其在亚太的利益。(2)使A-C>B,即:使中美的战略一致超过结构冲突,美国被迫 收缩海峡实力投放,致台湾丧失足以抗拒统一的国际后盾。由此可见,打破目前两岸僵 局的重中之重在于:
1、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进一步扩增经济实力的同时,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 拓宽“一国两制”的实现机制,尽快完成统一战争的战略准备。
如前所析,目前我们的对台优势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里,在经济上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军事优势也相当有限。而台湾当局正是利用尚能一搏的经济军事力量,才不断挑战“ 一个中国”原则。预计在2003—2005年间,伴随着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换届选举,新一轮 的台独高潮将重新出现,我们必须在两岸深度危机再次降临前做好各项必要的应对。
经济方面,1997年,两岸GDP分别是:大陆9,041亿美元,香港1,537亿美元;台湾2 ,913亿美元。若年均增长速度按大陆7%、香港5%、台湾4%计算,至2002年,大陆的GDP 将达12,681亿美元、香港为1,962亿美元,台湾是3,544亿美元。大陆与香港的总值 届时将是台湾的4.13倍,两岸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此外,我们已顺利地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若能通过自由贸易体系,冲破台湾当局“戒急用忍”的樊篱,尽快实现两岸直接 “三通”,带动双边经济深层融合,我们就有可能对台湾经济形成更有力的制约,并从 经济层面上彻底瓦解岛内拒统谋独的意志与潜力。
此外,优势的经济还为我们迅速调整前沿军事布置,提高御敌制胜能力,提供了可靠 的物质技术保证。而并用军事打击,又是我国历代统一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经验。以强 大的武力迅速摧毁顽固拒统的政权支柱,彻底击溃其侥幸与抵抗心理,是实现和巩固统 一的可选捷径。20年的和平攻势虽然把我们的经济搞上去了,也拉开了两岸实力差距; 但我们军队的现代化却相对滞后,普通民众的战争意识也趋于淡漠,台独气焰则更为嚣 张。而从两岸对峙的趋势看,随着台岛政治走向逆转的可能性降低,台军购质量与规模 在不断提高,谋求加入TMD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再加上美日卷入海峡冲突概率的增大, 我军的威慑作用将明显下降,打赢台海战争的难度与战争带来的破坏性正逐步扩大。因 此,加快质量建军,强化前沿优势,威慑与打击并举,提前准备武力统一,无疑应当成 为当务之急的战略核心。
当然,我们也不赞成单纯的唯战争论,即使有89%的大陆民众支持以武力对付台独,我 们还是衷心地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岸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故“一国两制”仍然 是我们对台政策的主线。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的诚意争取政治主动,再凭 借经济与军事优势,积极进行统一战争的战略准备,双管齐下,迫使美国人回到现实, 重新权衡介入海峡冲突的战略得失,进而实现由中国人内部协商解决台湾问题。
2、积极拓展对美外交,抓住中美消极合作的内核,灵活运用边缘策略,从国际空间上 封杀台湾闹独立的外援,进而牢固地把握统一进程的主动权。
由于不存在共同的战略威胁,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在冷战后逐步突显;美国决策层 从维护其霸权利益出发,又公然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更使得中美对抗与摩擦频繁 发生。为了有效地遏制和防范崛起的中国,美国凭借远比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不断强 化对台军售及政治支持,变相促使台湾分离运动进一步加速。美国因素实际上已成为中 国实现统一的最大障碍。中美围绕着台湾问题的争执导致双边军事冲突的危险正逐步上 升;而冷战后中美武装对峙已时有发生,象1994年10月的黄海事件和2001年4月的南海 撞机等等。为防止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维护各自的战略利益,双方都有意愿发展双边安 全对话与合作;加上双方在武器控制、反毒、反恐怖等重大问题上立场又趋近,这为我 们拓展对美外交,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契机。
应牢牢抓住美国制度化霸权的实现有赖于其它大国的协调,美国不愿与其他大国发生 直接的武装冲突,特别不想和中国人再次兵戎相见的心态,明确告诉白宫:(1)台湾是 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不容干涉的中国内政,中国坚决反对别国插手台海 事务,希望美国能起建设性作用以促成中国统一。(2)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也不怕战 争。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将事关国家统一的战争进行到底。我们绝不妥协退让,我们 谁也不怕。
当然,边缘策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但在我武力解决台湾问 题时,美国出于避免与我直接交锋,权衡利弊,却可能因此放弃武装干涉及军事援台。 而台湾在没有美国的保护与支持下,单独与大陆对抗的胜率基本为零。我们注意到,19 96年台海危机期间,美曾派两艘航母到中国近海游弋,但几乎所有的亚太国家(包括日 本与澳大利亚)都不约而同地同美拉开距离,这与美在该地区的总体战略显然不尽吻合 。另外,中国市场日益丰厚的经济利益也已成为制约美战争行为的重要砝码。也就是说 ,只要我们能够成功地经由边缘策略迫使美国人在台湾海峡退却,国家统一就一定能够 顺利达成。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正视两岸分裂隔峙持续深化的严峻态势,时刻关注并牢牢把握国 家前途与命运的总体趋向;必须坚持原则问题的坚定性与策略上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努 力扩增自身实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必要的战略积累,抓住时机,果断促成统一。我们相 信,历史将在我们手中再度迎来辉煌,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收稿日期:2002-04-03
标签:军事论文; 国家统一论文; 台湾经济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台海时事论文; 台湾论文; 两岸经济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两岸政治论文; 经济论文; 台当局论文; 台湾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