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崔银花,金胜利*,牛芬菊,康 蓉,李玉娥
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榆中 730100
摘 要: 2014年至2018年五年,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名,其中生产经营型350名,专业技能型250名,认定597名,认定率99.5%。在培育中摸索总结出了“12444”的培育模式,既“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主题,做到四个精准,搭建四个平台,搞好四个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育,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关注、重视程度的一个重大改变,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各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到2018年已经整整五年,今后一个时期内这个项目还将继续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都指出,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这是国家对新时期中国农业形势进行认真反思后做出的重大历史性判断,就是解决在新时期谁来种地、谁来支撑中国农业的问题,就是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培养造就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做为榆中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的培训机构之一,连续五年承担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工作。
首先,《胭脂扣》文本具有宿命论色彩。五十年前,如花试图打破世俗观念与十二少相守,可终左不过命运的捉弄。五十年后,如花投胎转世约定与十二少相逢,因迟迟未见十二少便舍弃来生阳寿换得七日时间重回阳间找寻,最终不仅未能如愿与十二少同回反而误了期限错失了投胎的机会。
1.3.3 评价指标 ①静脉炎的评定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3级评定标准,即1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本研究只要达到1级静脉炎标准就进入统计。②堵管:每次输液前回抽无回血,轻推生理盐水有阻力时,计为堵管。③渗漏:出现局部肿胀无回血时计为渗漏。
一、开展培育情况
2014年至2018年,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名,其中生产经营型350名,专业技能型250名,认定597名,认定率99.5%。按照榆中县农业产业实际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求,学员来自全县23个乡镇,包括中部川水区高原夏菜主产区、北部半干旱山区中药材及百合种植区、南部高寒二阴山区冷凉蔬菜种植区三个不同生态区域,既涉及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或骨干,又涉及普通种植农户,近两年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做为培育重点,助力全县产业扶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稳定长远的产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采取县级培训与基层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专业理论培训与基础公共课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5d,其中县级集中理论培训3d,基层理论培训7d,实践培训5d,专业技能型培训职业农民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d,其中县级集中理论培训3d,基层理论培训2d,实践培训2d。
二、主要做法和亮点
2.培训内容精准。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宣传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向培育对象讲解我县高原夏菜、中药材、百合等优势主导产业,从产前谋划、产中管理、产后销售全方位入手开展培育,激发培训对象的内生动力。我们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既订购了中央农广校和省农广校的十几种通编教材,又组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自编教材2种。
1.理论学习与参观实践相结合。在培育中根据各教学班产业实际和学员自身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实行以集中培训为主,个别辅导、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示范引导为辅的培训模式,集中理论培训重点解决学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外出考察学习重点增加感性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学员豆祖红从杨凌参观回来后有感而发,他说,杨凌之行看了个遍,回来以后怎么办?自己动手搞试验,以点带面全实现,青山绿水榆中县,党的政策好领导,科技培训年年搞,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围绕一个中心
就是以农民为中心,体现培育对象也就是农民的主体地位。要照顾培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意愿,创新培育方式和手段,更多的采用适合成年人特点的培育方式,充分调动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培育对象实际经验比较丰富,但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比较欠缺的特点,引进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强学员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
(二)突出两大主题
1.突出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助力精准脱贫和产业扶贫。脱贫攻坚是榆中县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遴选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以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冷凉型蔬菜、中药材、百合为突破口,对有产业基础、有培训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培训,采取走出去看,到实地学和集中学习等培训方式,开拓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全面提升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蔬菜中药材百合种植水平,为贫困户如期脱贫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2.教师讲授与课堂互动相结合。在教师课堂讲授的同时,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十分重视组织专题互动讨论课,针对榆中县农业生产的实际提出学员都比较关注的题目,让大家进行讨论,各述自见,畅所语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谈经验进行分享、谈教训引以为戒,谈体会引起共鸣,老师或班主任最后进行总结点评,这种方式将“听、思、讲”很好的结合起来,学员从开始的不敢讲话到抢着发言,从不善言辞到侃侃而谈,促进了学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收到了很好效果。
(三)做到四个精准
1.培训对象的筛选精准。根据新型职业农民项目的培育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认真开展了解筛选,掌握学员信息,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资源信息库,为培训对象的选定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把热爱农业、有培训意愿、有产业发展要求的农民选出来进行培训。
五年来,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摸索总结出了“12444”的培育模式,既“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主题,做到四个精准,搭建四个平台,搞好四个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探讨面积比较的方法时,教师对选取的两个长方形长、宽数据进行精心设计。学生用已有的观察法、重叠法都不方便比较,产生认知冲突。
3.培训教师精准。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必须配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遴选具备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技术人员和甘农大、省农科院、市委县委党校的专家教授,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专用师资库,他们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能够胜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学工作,同时对入选师资分年度进行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入选师资的专业水平,保证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4.培训组织要精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特别是该中心有的培训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很少参加过培训,有的从未来到过县城,经验不足,人生地不熟,加上还要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存在很多困难,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心组织,统筹计划,要从细微处入手,把困难想的多一点,密切配合做好培育工作。
(四)搞好四个结合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text keyword extraction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2.突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题,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个类型,分区域、分产业、分行业培育不同层次的农村实用人才,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3.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后期跟踪服务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后期跟踪服务,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培训的根本之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最少要贯穿一个作物生长周期,这几年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直都很重视后期跟踪服务,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和解决学员产业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深受学员的喜爱。
4.专业课培训和公共课培相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单纯是一种知识的培训,它更是一种综合能力水平的培育,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国家惠农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培养、农村环境、乡村治理、禁毒、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爱等等的内容,在这方面我们一直是个短板,原先只是发个教材,因缺少老师无法开课,这两年在尽量改进,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五)搭建四个平台
1.搭建了云上智能APP手机应用系统平台。从2017年开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推出了一款叫做云上智能APP的手机软件,这款APP软件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进行线上学习,二是进行面对面问题解答,三是进行电商和网上农产品销售,四是对培训班组织管理、教师讲课、吃饭住宿等进行网上评价。现在学员不仅能够进行线上对培训班进行评价,而且能够通过这个软件进行学习。
2.各教学班都建立手机微信群平台。现在手机应用非常普遍,利用手机传播知识、了解新闻、通知传达都很方便,各教学班都建立起了微信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在培育阶段存在,而且培育结束后仍长期保留,学员在微信平台上交流、沟通学习科技知识、市场信息,解疑答难,收到很好的效果。
3.县级培训和分班培训相结合。在每年的培育中,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既组织县级集中理论培训,也根据培训对象的情况由各班分别组织培训,县级培训重点邀请省市县专家讲授一些政策、理论等公共课程,各班的培训侧重选择讲授一些不同产业、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
4.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支持保护平台。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实施各种项目的机会,制定了多项支持、保护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如地膜回收、耕地质量提升、蔬菜标准化建设等,新型职业农民所从事的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非常需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多方面的大力支持,这一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内,安徽科技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张从宇和同事正分析农作物生长数据,“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希望依托小岗的品牌,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全新的农业种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一)每年培育任务下达的时间太迟,和农时季节不相适应
导致培训时间紧张,前期等,后期紧,前期事少,后期事多做不过来,出现对象选择难,组织召集难,时间保证难的“三难”问题,影响培育的效果。
②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起心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第三十一回)
(二)培育内容方面存在“三重三轻”
重培训、轻培育,重专业、轻公共,重理论、轻实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和一般的培训不同,既然是培育,就不仅包括听课、讲课,更包括后期的跟踪与服务和政策扶持,培育是培养、培伴、扶持的过程。
(三)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榆中县财政状况不好,政府财政无力拿出太多的资金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扶持培育,目前扶持政策也只限于整合现有的项目资金。
(四)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师资的继续教育,二是要拓宽师资渠道,尤其要加大公共课如农民农民素质培育、留守儿童教育、空巢老人的看护、农村妇女创业,还有禁毒、农村环境整治等课程师资的选择力度。
作者简介: 崔银花(1980- ),女,甘肃榆中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科技培训、农业土壤肥料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 金胜利(1964- ),男,甘肃榆中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和科技培训管理工作。
(编辑:魏 翔)
标签:新型职业农民论文; 培育论文; 认定论文; 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