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是整个高三教学工作的核心,高考复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成绩。所以,如何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质量,使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一直是高三教师所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我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实践中坚持让学生读课本、会听、深思、精练,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读课本
将近几年高考试题内容与课本知识对照,就会发现高考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我校为农村中学,由于城里的中学扩招,来我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均比较薄弱,讲多少遍、练多少次仍然不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本,通过读书迫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
读是以读课本为主,兼顾老师选定的有益的参考书和自己特别喜欢的有关书籍。一般对熟悉的知识、了解的知识应粗读;对理解综合的知识应精读;对应用探究的知识应细读,反复推敲,务求弄懂。读书过程中,教师要导读,点拨课本知识的重点、关键问题及考纲要求。学生读书时不能死记硬背,在教师的导读下翻阅课本,积极思考和理解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考纲要求达到的知识层次。同时,做题时遇到疑难之处应该回归教材,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真正做到课本不离手。这种读书方法能使学生复习目的明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课本,即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有了平时素质的提高,对高考题目的粗读和细读就会掌握自如,在读题的过程中能独立思考,将理解的知识有序贮存。同时读懂新信息后,再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把二者结合起来,便能迅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会听
教师讲课,即讲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讲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讲知识归类和知识规律;讲解题思路和做题技巧等。讲的过程中并能启发学生思考、生疑,促进知识迁移。学生听课时,精力要集中,思维要积极,手脑要并用;更重要的是要善解师意,不能单一的学模式、记套路,而应充分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会思维方法,创出自己的解题新思路。
例如,根据课本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提出:改变什么条件可以加快双氧水产生氧气的反应速率?为什么?学生踊跃回答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这样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在听课时要善于抓机遇,及时解疑。懂了的知识要小结,不懂的知识还要进一步梳理。只要边听边排除疑难,就会达到听课的预定目的。
三、深思
高考试题提供的信息量大,原创题多,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较量。
在复习中要让学生开动脑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对学过的知识作出规律性的概括和理论上的总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使学生具备灵活、敏捷、创新的思维品质。
例如:总结元素周期表中有哪些规律,学生通过深思总结出了微粒半径规律,氧化性强弱规律,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等。
四、精练
知识在于理解,能力在于训练。高三复习要保证一定时间的练习,利用典型习题,练思路、练方法、练技巧;认真研究知识点和考点,练在点子上,既要就题论题也要借题发挥。
就题论题,即掌握典型解题思路,明确正误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CH3CH2COOH B. Cl2
C. NH4NO3 D. SO2
此题学生易根据思维定势立即选B、D,错误原因在于没有辨清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的内涵。
故答案只能选D。
借题发挥,就要前挂后联,扩展思路,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不用任何试剂,只有试管和胶头滴管,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这道题一看似乎无从下手,实际上是一道试剂滴加顺序与实验结果关系的题。
将盐酸滴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反应是:
HCl+Na2CO3=NaHCO3+NaCl。
反之,将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盐酸中的反应是:
Na2CO3+2HCl=2NaCl+CO2↑+H2O。
现象显然不同,可以鉴别。
联想中学化学内容,与此类似的问题还有Ag++NH3·H2O、AL3++OH-、FeBr2溶液+氯水等。明确“正加与反加”不同现象的理由,既巩固了知识,又开拓了思路。
题要精,方法要活,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以提高应变能力。
总之,高三复习要根据高考的导向,在教师精心安排和指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学情,通过读、听、思、练,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论文作者:陈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课本论文; 的是论文; 碳酸钠论文; 思维论文; 溶液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