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212
摘要:产教融合,实质上是一场牵涉多方利益相关主体的跨系统合作,高等学校已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面虽然进行了改革性的实践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产教融合背景,本文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学生评价等几方面提出产教融合策略和实施要点,同时从政府、产业、企业及学校、大学生自身等不同层面提出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政策的支撑策略,以期为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与发展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政策提出后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开始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研究和探索。中山市沙溪理工学院针对中职学校如何进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文化育人等多种途径对一些专业构建了对接产业链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2]。学者杨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反思》中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从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教师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得出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可以从建立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参与企业项目、跟踪行业前沿技术等进行实践的结论[3]。学者梁国平在《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初探》中通过对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以及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改革的建议[4]。
2.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2.1 企业产教融合需求分析
(1)人力资源需求
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说是为了做到人岗匹配,从而起到使企业运营成本降低的作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即为高等教育学校和企业。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要有很多的资源作为保障,其中很重要的一类资源即为人力资源,高质量且充足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聘用与企业匹配度较高的人才不但可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运行,而且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帮助企业进行员工的培训,满足企业的需求。
(2)企业发展需求
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希望通过与学校建立深层的合作,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需求。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与学校深入融合,学生是行业未来的领航者和主力军,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以及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让未来行业的主力军了解并认同企业,拓宽了企业宣传的渠道。
2.2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要素分析
产教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实际上指的是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度融合式发展,跨越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疆域,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图2-1 学校人才培养要素示意图
3.产教融合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产教融合,即产学研合作。虽然我国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获得了有益的经验与做法,但在人才培养中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3.1 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培养人才,而用人单位的责任是消费人才。在现实的企业生活中,企业不愿意参与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之中,他们认为自身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也能轻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人才,于是企业们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投机心理。一些企业宁愿与名牌高校、一流大学合作,而不愿意与民办院校“联姻”。
3.2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健全且存在问题
在高校教学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型,参与实践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很难在实际遇到的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致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扣上“高分低能”的帽子。
在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开展方面,高校对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开展缺乏广泛性、活动流于形式、内容缺乏创新。主要表现为,一是能容纳大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的组织数量较少,使得很多大学生不能参加课程实践且参加实践的人数较少,二是学校组织大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活动的频率较低且课程实践的内容不够广泛。
3.3 实践基地与场所建设滞后
民办高校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在一方面扩大其影响力的同时,一方面要严控和压缩办学成本,其专业实验室只有部分针对学生开放,以及课程实验时使用,实验室整体利用率不高;学生参加校外实训、实习的机会并不多,导致各类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利用率也较低。
系统、完善、优质、开放的现代化教学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合理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实践教学多元化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是目前高校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4 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4.1 完善产教融合的各项配套措施,鼓励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
校企合作需要企业和学校双方通力合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规范双方的行为,提高双方的积极性。政府要鼓励用人单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就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扶持,也可以通过直接给合作用人单位划拨教育经费的方式鼓励用人单位提供实践机会。
4.2 优化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第一,要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适当减少必修课的比例,鼓励学科交叉选课,加大选修课修读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第二,要完善和优化课程结构,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形式、课程内容、及上课方式上进行深刻变革,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经济管理类学科知识更新周期短、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课程安排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既要抓住基础知识,又要突出学科前沿知识和全球最新发展动态,给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
4.3 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
要建设以民办高校为主导、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积极推进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依托各方资源,汇集多方力量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面开放,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限制,打破院校之间的合作壁垒,扩大与企业的合作范围,引导协同培养主体开展实践培养活动,实现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坚持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协同创新、自由沟通的基本原则,为学生实践能力协同培养构建共生共赢的发展机制,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同时呼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出台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匹配的政策来推动和鼓励各主体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杨会,迟俭辉.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5-9.
[2]梁国平.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电子商务,2017(1):15-20.
[3]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8-142.
[4]吴晓.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湖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
论文作者:张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企业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背景下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