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指导下的“两型”农业_农业论文

生态文明导向下的“两型”农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向论文,生态论文,农业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世纪以来,中国被公认为贯彻联合国“新千年计划”的首善之国。北京作为中国首善之区,坚持向可持续包容性转变成绩斐然;但也暴露出很多新问题。

在中国政府于2007年-2008年先后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和两型农业发展方向期间,我们多次撰文讨论中国三农遭遇典型的发展陷阱——自然资源趋紧的硬约束下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造成愈益严重的双重负外部性问题。这些讨论所提出的观点,正在越来越清晰地被国家公布的污染普查数据和不断出现的恶性食品事件所显示出来。三农领域的社会群体事件越来越多,维稳成本越来越大。

同时期,我们加强了对国外“转型城镇TT(Transition Town)”、市民广泛参与的“社会农业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等经验的借鉴和对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新经济方针的、因地制宜创新情况的调查研究。其中,各地正在推进的三产化农业,不仅是对1996年提出的、实质为过剩产业资本进入农业加剧双重负外部性的农业“二产化”的去伪存真,而且是促进城乡统筹、改出发展陷阱的有分析价值的案例。

一、背景

(一)化学农业成为部分水污染物的最大来源[1]

2010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对公报的数据进行简单地分类比较,农业源排放的总氮和总磷已经超过一半,分别占到57%和67%,农业已经成为这两种水污染物的最大来源。并且主要面源污染物(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的分布存在空间区域差异,学者(李海鹏,2007)研究表明,污染物排放强度排序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而水土流失污染的强度排序则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并且,经济作物>粮食作物。

根据有关调研资料,全国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的农业面缘污染为甚。北京农业源污染情况,在此前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农业产业化(实为二产化)政策大力贯彻之下,也处在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政府越增加设施农业投入,既得利益集团越多获利,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双重负外部性越恶化。

(二)化学农业与气候变化[2]

化学农业是指依靠工业化学品的投入保障产量的农业耕作体系,研究表明,化学农业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仅农业化学品的制造过程会排放温室气体,而且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削弱土壤的碳汇功能,而土壤施用有机肥后的土壤固碳速率可达到目前碳汇速率的40倍②。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平流层臭氧空洞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我国已经在会议上庄严承诺到2020年将把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但是,化学农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度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三)粮食安全、营养过剩与食品安全危机

近30年来,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工业化学品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难以缓解。建国后短短30年内中国人口翻了一倍,化学农业的高产保障了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目前,国内粮食安全状况较为理想,包括粮食在内食物总量表现为总体过剩。据测算,每年我国浪费的食物总和大约可提供蛋白质800万吨、脂肪630万吨[3]。按照《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推荐体重60千克的成人人均年蛋白质摄入量不高于26千克计算,浪费的蛋白质可满足30769万60千克的成人摄取[4];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分析,2006至2007粮食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2374万吨。按照我国现有人口13亿人计算,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18千克,每人日均消费食用植物油约49克③。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一般成年人一天摄入的谷物量为300克~500克;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400克~500克和100克~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该吃125克~200克;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④。下图对比了2000年-2005年期间三类食物人均占有量和推荐量,2000年-2005年期间人均粮食占有量平均约为推荐量的2倍,波动幅度较小;肉蛋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直到2005年才超过推荐量,水果人均占有量直到2003年才超过推荐量。但是考虑到统计数据未区分年龄层次而推荐量为成人的标准,老人和小孩的人均推荐量要小于成人的标准,因此,肉蛋水产品和水果的成人人均占有量要比统计数据高。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的肉类产品和水产品总产量、水果的种植面积均超过2005年,可以推测2008年相对食物的人均占有量超过推荐量的幅度将上升[6]。

据中国营养学会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比起10年前上升了一倍,占到了30%以上,人数达到2亿6千万。而青少年肥胖率的增长速度更快,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少年肥胖率已经超过20%,并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专家指出,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是热量过剩⑤。

综合上述分析,国际社会对此类问题已经有很多不同形式的调整。其中值得北京市借鉴的,应该是不那么激进的、政府引导的、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转型城镇TT”和“社会农业CSA”。如果新一届政府放弃调整机会,听任过去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继续左右三农投入政策,不能积极引导农业向三产化社会化转型,三农问题将更为严峻。

二、“两型”农业发展的契机

(一)生态文明与“两型”农业引导农业转型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温铁军(2009)文章指出,中国2007年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意味着中国将主动摒弃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升华和发展为历史上更高级的文明形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具有多功能性的现代农业,是农业领域应对中央战略改变的重要举措;随2008年进一步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作为2020年农业发展长期目标,以往规模化、产业化导向的,反生态的都市农业,就有了服从国家战略和长远目标、向生态化导向调整的客观必然性[8];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9]。以往依靠化学品密集投入、产生高污染、大量消耗资源的农业生产方式及依附与此形成的产业利益集团显然是违背生态文明和“两型”农业内涵的,将在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被淘汰,而符合生态文明和“两型”农业要承的农业生产将得到引导、支持和发展。

(二)中等收入群体和绿色消费需求兴起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等收入群体日益成为环保运动、劳工运动等社会自立运动的主力,各种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也体现中等收入群体的兴起。这个趋势,在中国刚刚开始表现。

我国当前的官方政策仍然延续着此前半个多世纪以“小资”群体为治理对象的“路径依赖”,由于忽视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正在扩张及其利益诉求必然多元化表达的重大差别而使“政府失灵”普遍严重。

环保运动的主要成员是上层中产阶级,或者简单说为中产阶级(David,1975)[10]。Herry等(1969)也通过研究一个很大的户外组织Pacific Northwest的会员,指出环境保护是“上层中产阶级的社会运动”[11]。Devall(1970)对美国历史最久的环保机构莎拉俱乐部(Sierra Club)的研究也表明上层中产阶级会员是俱乐部主要的组成者[12]。羽仪(2009)研究指出,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环境保护运动,发轫于反对核污染和化学污染,由《寂静的春天》而深入,以1970年“地球日”示威运动为标志。它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特别是环境保护史的影响绝无仅有。美国环保运动有着强烈的社会历史背景,它与届时美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和社会运动的助力有着紧密的关联。其中一个原因是战后美国科技进步、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庶。随着美国社会的日益中产阶级化,旅游、休闲与娱乐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对工业社会和环境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使人们不再单以消费品的数量来衡量生活水准,而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渐渐地环境的自然的美学价值得到了社会更充分的理解;同时,公众使环境也与健康联系在一起。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研究(2010)指出,我国目前中产阶层的规模约为总人口的23%左右,约为3.1亿人,在大城市当中,这一比率还要高;马丽娟(2006)认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时间虽然短,但其数量规模约为3亿,较西方一般发达国家大很多。他们的工作、生活,甚或于他们的喜好,都显示出新社会群体的特征;中等收入群体主要特征是其收入处在社会中上水平,一般拥有优厚的薪金,富有的个人财产,较高的个人文化素质,丰富的生活内容。在地域上分布上,中等收入群体从1990年代多分布于直辖市、沿海发达地区及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大城市和中等发达城市),到当代则逐步向中小城市和城镇扩张。某咨询公司做的中产家庭发展趋势的预测现实,2010年-2015年是低收入中等家庭(2.5万元~4万元)崛起和贫困家庭(低于2.5万元)占比迅速减少的阶段,2015之后低收入中产家庭(2.5万元~4万元)占比开始下降,而高收入中产家庭(4万元~10万元)迅速增长。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基尼系数达到0.47的超警戒水平⑥,并保持上涨趋势,也即意味着现阶段收入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特征与象征绿色的生态农业内涵存在多重契合。生态农业注重农业多功能性,强调“绿色食品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基本功能。而大量的研究表明,购买绿色和有机食品等生态农业产品的人更加关心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他们的家庭收入和学历都比较高,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生态农产品,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到郊区、到乡村度过周末。

至2007年底,北京全市实际经营的农业观光园达到1302个,观光园总收入13.1亿元,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户接待人数达到2614.4万人次[13]。庞大的市场需求说明三产化的生态农业所内含的多功能性,满足了中等收入群体绿色消费的多重需求。但是,这个变化也对政府如何积极地调整与中产阶级的利益相关政策提出挑战,特别是有关部门从农业二产化进入三产化的调整。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建设城市郊区的“社会农业”,把原本收益过低的一产农业,直接提升为三产化农业,通过市民与农民的广泛参与来促进城乡和谐的政策调整目标,既符合城乡统筹、低碳环保的内涵要求,又具备绿色消费群体壮大、资本过剩等外部机遇,同时面临农业源污染加剧的外部压力;只要政府秉持生态文明与两型农业的核心内涵,并制定相应引导政策,可以预见,过剩资本将涌入绿色消费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三、发展路径选择:结合中国国情与借鉴国外模式

中国的传统农业长达四千多年,而四十年化学农业相对四千年传统农业来说不过是短短一瞬。在四千多年的农耕文明中,中华民族积累了深厚的农业耕作理论和技术。美国农业土地管理局长King考察了中国农业,1911年写成了《四千年的农民》(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该书日后成为指导欧美有机农业发展的经典著作之一,英国和美国的有机农业创始人都深受该书影响;中科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者(Wen Dazhong、David Pimentel,1986)研究指出,明清时代的单位产量的能耗只有现代机械化农业的1%~2%,单位面积的产量与现代化农业相当[14];温铁军(2007)指出,中国传统小农生产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具有正外部性[15]。因此,生态农业转型要依靠传统小农,发挥传统小农对环境和粮食安全双重保障功能。

在此基础上,可借鉴日韩台的东亚小农经济和综合农协服务体系。日本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比城市还高,其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日本政府的补贴。为了解决与分散小农的交易成本问题,通过综合农协的多功能业务享受大量的政策优惠、对其所办产业减免税进行间接补贴。伴随着农业政策的调整,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了一系列体现城乡互助内涵的农业营运模式,如社区支持农业(CSA)、农夫市场(Farmers' market)、消费者合作社(Co-op)等。

北京市小毛驴市民农园是国内第一家试验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大型城郊农场。2008年借鉴“农业三产化”、“农业社会化”的国际经验,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建立了以“合作型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基地,在凤凰岭脚下的苏家坨镇后沙涧村创建了社区支持农业(CSA)——“小毛驴市民农园”试验项目。

小毛驴市民农园运作模式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生态农业种植、养殖模式,不施用化肥,不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不使用添加剂;二是社会农业(社区支持农业营运模式CSA)。这个CSA农场实行成员制,一方面成员可选择在季节之初预付20周的蔬菜费用约2500元,成为普通份额成员,农场每周为成员配送约20斤有机蔬菜;另一方面,成员可选择支付1000元租用农场规划好的30 m[2]地块,成为劳动份额成员。农场提供农资,成员投入劳动,收获有机蔬菜,做一回都市农夫。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农园还尝试开发适合儿童青少年的自然教育项目,这也正体现了农业连接城市市民的多功能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场还开展多种活动,引导消费者了解农业的生产过程,了解农场的运行情况,认识农场的生产者。并且每周还有一份CSA简报发给成员,让不能来农场的成员了解农场的情况。2009年试验取得重要成果,不仅得到北京市政府相关领导的肯定,还受到海内外百家媒体的证明报道,更深受北京市民喜爱。在2009年57户成员的基础上,2012年4月已经招募1000户成员。

CSA运作模式已经在上海、济南、常州、福州、重庆、成都等十来个城市传播开,常州大水牛市民农园,福州故乡农园,济南溪地都市农园等都是中国人民大学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和地域特点,联合地方资源创办的CSA试验项目,而北京的小毛驴市民农园项目早已达到了饱和产能,并业已新增了小毛驴柳林社区和通州分享收获两个CSA项目。

社会农业CSA运作不同一般的有机农业生产与销售的核心在于其依托各种本地化的社会资源进行多重信任体系的重构的短链农业,这种多重信任体系可以有效化解有机农业产销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和政府双失灵。

注释:

①资料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09/content_12960555.htm

②资料来源:http://www.cas.cn/zt/sszt/gbhg/200912/t20091218_2710607.shtml

③资料来源:http://www.arnw.gov.cn/2006nwkx/200709/%7B0B4F0257-8FC8-48A3-A921-6F7D9B727B3A%7D.shtml

④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58862.html?wtp=tt

⑤资料来源:http://health.people.com.cn/GB/14740/22121/8393377.html

⑥资料来源:http://news.163.com/10/0510/07/66A94FIN000146BD.html

⑦资料来源:http://www.p5w.net/newfo rtune/texie/200710/t12

标签:;  ;  ;  ;  ;  ;  ;  

生态文明指导下的“两型”农业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