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方位和社会形态特征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形态论文,紧迫性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方位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重要。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立场。从这个根本立场出发,邓小平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他提出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应对时代主题转换的战略是“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要求我们“扭住不放”的还是发展生产力,搞经济建设。所以,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就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以科学的说明,并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它。为此,有必要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和社会形态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和社会形态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多方面对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某个社会的历史方位,主要由四种社会形态决定:一是以所有制形式即生产关系发展水平为标准的社会经济形态;二是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的社会技术形态;三是以交换方式发展水平为标准的社会交换形态;四是用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标准反映人的发展水平的社会主体形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形态的分析,以上四种社会形态发展的阶段划分是:
一、以生产关系发展水平为标准的社会经济形态,一般必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原始公有制无阶级社会、私有制阶级社会、公有制无阶级社会,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中,情况则比较复杂,尤其是私有制阶级社会及由私有制阶级社会向公有制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东西方的情形很不一样。根据马克思对西欧资本主义历史起源的分析,西欧社会大致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未来西方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等五个大的发展阶段。其中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而东方社会的实际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当代东方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等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其中当代东方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前面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所以分为当代东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熟阶段、高级阶段三个小的发展阶段,或者按习惯说法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成熟阶段,共产主义三个小的发展阶段。
二、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的社会技术形态,一般必须经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全面自动化社会等四个发展阶段。但在实际发展进程中,情况也不完全相同。例如西欧和东方虽然都必须同样经历这四个发展阶段,但其中的工业社会阶段,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下完成的,叫做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或资本主义工业化;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下完成的,叫做社会主义工业社会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以交换方式发展水平为标准的社会交换形态,一般必须经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其中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下完成的,叫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下完成的,叫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标准反映人的发展水平的社会主体形态,一般经历自由人群体、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人的联合体四大发展阶段。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也基本如此。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有些特殊,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在东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技术形态和社会交换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体形态呈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广阔自然区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这时,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技术形态相互关系的态势是生产力大大超前,生产关系大大落后。所以,只要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形态就可以由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变成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力获得了解放,社会技术形态很快就由工业社会转入全面自动化社会;相应地,社会交换形态就由商品经济转变为产品经济;社会主体形态就由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转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而当代东方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很不发达或不很发达的基础上,有的还是在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转变时期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文化落后,没有资本主义为之准备的物质前提,所以,当代东方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形态虽然进入了社会主义,但它不可能马上就建立起单一公有制的完全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公有制为主体的不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技术形态不是由工业社会转入全面自动化社会,而是从农业社会转入工业社会,还有长长的整段工业化的路程要走;社会交换形态不是由商品经济转入产品经济,而是由自然经济转入商品经济,还有长长的一段发展市场的路要走;受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影响和制约的社会主体形态,也不是像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那样,由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和向自由人的联合体转变,而是呈现出一个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广阔自然区间。
以上分析说明,当代东方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方位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历史距离。当代东方社会主义社会与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形态,虽然都是社会主义,但完善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整整相差一个大的历史发展时代;社会主体形态,当代东方社会主义社会在广阔的自然区间内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技术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快速运动,呈极不稳定状态,而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则由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稳步向自由人的联合体转变。这就是当代东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以及它与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的历史距离。正是这个历史方位和历史距离,决定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重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性
前面已经分析,当代东方社会主义社会与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方位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历史距离。这个历史距离反映在四种社会形态上,主要反映在社会技术形态即生产力水平上。由于历史方位、社会形态不同,当代东方社会主义社会与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在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高度发达的巨大生产力与落后的私有制生产关系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失衡的态势。解决这个矛盾,建立新平衡的办法就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所以,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最初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所有制的改变,是剥夺剥削者,把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推动当代东方社会革命并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从根本上说同样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但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不是高度发达的巨大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的矛盾。革命前的东方社会,不管是封建国家、殖民地,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生产力水平都很低下,一般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转变时期,有的还是农业社会后期,相应的,商品经济不发达,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严重。如果按照西方的标准,此时的东方社会还远远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与可能。它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掠夺造成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位一体的对广大劳动人民最残酷、最野蛮的压迫和剥削的一种以疯狂掠夺为特征的反动的、畸形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这种以疯狂掠夺为特征的反动的、畸形的生产关系带给人民的是军阀混乱、鸦片买卖、贪污腐败、坏人横行等等数也数不清的灾难;对生产力的发展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阻碍,而是严重的破坏,甚至使最起码的生产活动都无法进行。正是这种以疯狂掠夺为特征的反动的、畸形的生产关系造成的各种阶级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矛盾所提供的历史性机遇,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无产阶级能够通过民主革命的阶梯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并且取得了胜利。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革命摧毁了以疯狂掠夺为特征的反动的、畸形的生产关系以后,没有建立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应的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是建立了大大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经济形态已经是社会主义了,而社会技术形态还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转变时期。这样做的意义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严重失衡必然造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运动的新的平衡趋势,而这种新的平衡趋势就是我们利用先进生产关系的优势拉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契机。当然,契机不等于现实。在新的平衡趋势作用下建立新的平衡,既可以在先进的生产关系拉动下,以先进的生产关系为基础,在新的更高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衡;也完全可能在落后的生产力的拉动下,以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为基准,在原来的水平上恢复平衡。这就是说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契机和生产关系倒退回去的危机是同时存在的。到底是通过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新的更高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衡,还是通过生产关系的倒退在原来的生产力水平上恢复平衡,那就完全取决于党的认识水平和路线、方针了。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平衡趋势,利用生产关系超前的优势,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落后的生产力向先进的生产关系“靠拢”,平衡趋势就会促使生产关系退回来,使先进的生产关系向落后的生产力“靠拢”。所以,在东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不是前进和停止的问题,而是前进和倒退的问题,不是前进就是倒退,能不能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社会主义制度能不能巩固的问题,也就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存亡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重要,原因就在这里。我们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性,也就紧迫在这里。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此认识并不清醒。直到经历了像文化革命那样的错误和挫折之后,邓小平同志以高度责任感,认真总结我国和当代东方社会主义各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果断地把党的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指出,多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根据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