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魏世韬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魏世韬

(广德县水务局,安徽 242200)

摘要:为提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指导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阐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各阶段的信息化需求,提出面向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领域模型。结合水利当前发展趋势,对实现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进行了探讨,指出信息时代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合理高效应用顺应了水利信息化发展要求,通过水利信息化推进了水利现代化,成为水利现代化的信息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利现代化

1.引言

21世纪作为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腾飞的时代,人类生产和生活日新月异,呈现出信息化、多元化的动态发展趋势,知识、信息、科技正通过智能整合和运用而转变成高效的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世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水利现代化的概念和目标计划的提出,涵盖了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管理建设、行业制度与管理机制的完善、从传统治水走向科学综合治水等多方面。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必然越来越广,将在水利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防汛抗旱、环境监测等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具有行业特点突出,不同工程之间差异性明显,如受季节气候变化影响明显,地域差异性明显,可能涉及征地环境保护等诸多环节,投资成本较大。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如何实现科学现代化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特点

2.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不仅仅指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它是与组织需求密切相关的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现有的业务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改进,然后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系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不仅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同时也是组织架构与沟通机制、信息共享与知识创新模式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涉及不同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不同工程之间以及工程与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等一系列问题。

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参与方,面临不同的管理问题,相应的信息化需求也不相同。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管理信息化主要以规划为主,这一阶段的需求是设计的可视化和工程所产生效应的预测。主要包含工程投资计划情况、工程预期效益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在工程建设阶段,参与的协作单位较多,信息系统需要支持跨地域、跨组织、跨时段的协作。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信息化以施工为主,实现施工现场的精细化、自动化控制。由于施工现场劳动密集,人员流动大,物料控制要求高,需要将现场信息及时传达至控制方,对工期、成本和风险加强控制。水利工程的运营期具有长期性,管理信息化主要以监控、维护为主,通过信息化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工程的健康合理运行,以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

2.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全生命期的信息化。整个生命周期应当执行统一的、分层次的信息化规划。目前的信息化建设集中于工程运营期,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期即工程前期和建设期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工程运营期的管理工作较为常态化,信息化建设体制、信息化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体系最为成熟。管理前期即管理的规划期,由于涉及管理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决策等业务工作,对于信息智能化支持要求较高,所以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的建设期涉及参与方最多,信息交换及共享较为复杂。其信息化的程度与水平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的三个阶段

3.1部分利用通信技术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采用人员进行管理,人工采集信息,利用纸介质进行文字数据信息的存储、处理、分析和管理。仅在信息传递中以通信电话(后期还借助于传真)为载体,管理人员劳动强度高、效率低,工作受人为因素制约,极易造成数据分析错误或交流传递失误。

3.2结合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传真的推广普及,广大水利工作者可以利用计算机、传真进行建设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管理和传递,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有所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沟通传递失误和对纸介质的依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并且,此时的计算机已可以生成图形和图像,建设管理可视化技术成为可能。

3.3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90年代末期以来,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各行各业,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发展的契机。水利系统相继开通了Internet,建立了网站、局域网、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库、项目管理系统等网络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发布、储存、修改、查找及分析处理大量的建设管理信息,而且能够对建设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并且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等现代电子产品的应用使建设管理信息形式更加丰富、直观,建设管理可视化技术基本成熟,各种文字、表格、图形、图片、声像信息让建设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声有色,这些电子化的信息可以被光速传输、无限复制、长久保存和资源共享。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极大方便,无线联系、短信群发,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如鱼得水。这些都意味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真正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

4.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的融合

在收集水利信息时可以通过3S技术进行收集。信息收集完成之后,要做好数据信息的分析工作,并将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分析,通过地面接收、地面实况的形式将数据信息以一个全新的形式组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信息可以被合理应用。

在对水利管理信息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水利信息网络进行传输,只有这才能提高水利管理信息传输质量与效率。由于水利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复杂,信息种类较多、信息量较大,因此,在实际传输过程中需要将水利工程信息进行连接,并通过信息网络的形式将水利信息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可以有效的将数据信息、图像、音频等信息交换。

在对水利信息资源管理期间,可以开展水利信息化系统管理在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提高水利各项工程项目的质量,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水力资源的管理技术还可以对水利事业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控制,将水利事业以数字化、信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现水利事业数字化、信息化时,还可以将一些数据资源进行合理共享工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完成对应的管理、策划、应用、决策工作,从而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5.结论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越来越自动化、系统化,对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倪冲.浅谈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2(3)

[2]殷勇.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2011(1)

[3]杨绍军.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期刊论文]-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1)

[4]潘明惠.信息化工程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建武,陈永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魏世韬,(1971年6月—)男,工程师,专科,

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论文作者:魏世韬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魏世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