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解析论文_张志宏

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解析论文_张志宏

张志宏

宁波二十冶建筑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8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许多城市越来越重视市政工程建设,并纷纷加快市政工程建设的步伐,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随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施工质量问题,甚至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鉴于此,本文就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优化

随着我国城市建造的脚步不断加速,市政工程急剧增多,关于市政工程中的施工风险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加强施工管理,降低施工风险是当前市政工程建造面对的难题,尤其是人口密布的地区。本文联系施工环境及市政工程施工特点进行施工风险剖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办理办法,是当前降低施工危险的有效途径。

1、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时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效益等,防止出现问题,影响日后使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针对既定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过程,以减轻或避免风险潜在损失,保证以最少的成本实现项目的目标。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涉及到的技术结构相对比较繁琐,不论是工程施工项目的设计方案还是施工方法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加强对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施工管理者对工程施工风险及其可能带来损失的认识,提高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意识。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分析其优缺点,能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选择科学合理的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应对方法、采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市政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可以为工程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控制或降低工程造价,防止项目突破概算投资,使工程项目顺利完成获得经济效益。总之,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控制风险,让管理者的主观想法转化为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质量、工期、安全四大目标得到有效控制。

2、市政工程的安全生产特点分析

2.1、市政工程施工布置的特点

(1)施工环节多。结合当前市政工程建设的实际概况,大多数建设项目中包含了多个施工子项目,使得工程的施工环节增多。因此,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中需要充分地考虑施工环节多这一特点,在不同的施工工序、工艺作用下,确保工程施工布置合理性,为后续施工作业开展打下基础,确保市政工程整体施工状况良好性。同时,市政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充分地考虑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中在施工布置方面所体现出的施工环节多的特点,为自身的工艺选择、作业落实等提供必要的参加依据,确保最终交付的市政工程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交叉作业多。市政工程建设中,在施工现场存在着交叉作业的现象,并且这种交叉作业的发生是频繁的,遇到的问题也频繁。这种交叉工作在给市政建设项目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管理上的难题,使得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像这类工程建设中地下给排水管线、供暖管线以及园林绿化等不同专业施工,都是需要配合进行的,在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中的施工布置方面具有交叉作业多的特点。因此,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工程安全生产在这方面的特点,促使市政工程施工布置中的交叉作业得以顺利完成。

(3)施工风险不确定。在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中,风险因素的存在,威胁着工程施工质量,影响着其施工效益。施工单位在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中对施工风险应对不及时,将会加大项目施工成本,且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由于部分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区域环境条件复杂,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使得工程施工风险并不确定,进而给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同时,由于市政工程建设中的专业多、分项工程多,使得其施工风险发生率加大。因此,施工单位在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中需要对其施工风险不确定这也特点有着清晰的认识,使工程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2.2、市政工程施工条件方面的特点

在加强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特点分析中,需要考虑施工条件方面。具体表现:①施工区域环境状况不佳,部分市政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工程施工区域环境状况不佳的影响,使得工程安全生产目标实现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且给其施工作业落实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部分市政工程施工环境恶劣,使得项目施工难度加大,且给交通路线、居民生活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需要施工单位在工程安全生产中予以重视;②作业现场因政策的变动、人员的流动等,对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作业影响较大;③受到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在施工条件方面具有风险因素偶然性的特点,给工程施工计划的深入推进带来了阻碍作用。

3、市政工程施工中常见风险

3.1、市政工程自身风险

对市政工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自身特点已为施工过程带来了一些风险,如常规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其中,常规风险在市政工程施工中非常普遍,也常有发生,是发生几率最高的风险,这一风险往往是由于相关施工人员未按规定要求操作及管理不够严格而引起的。管理风险则是因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各部门人员在开展施工前,没有制订好相关管理措施以及与其他部门间的合作措施所产生的,这会导致管理工作失去应有的顺序,造成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变得混乱、无序,甚至产生失控的情况。此外,一些市政工程的施工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及较强的专业能力,也没有全面、明确地了解施工的相关技术,就会引发技术风险,给整个施工过程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3.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性不足

①当前,部分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系统依旧不够全面和完善,导致其无法准确分析投标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控制的范围仅局限于事前投标,只在真正发生问题后才采取补救措施;②未能准确预测施工对象,在分析数据和经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③对施工项目的外部制约因素信息收集不足,不准确,最终造风险概率提高。此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完善造成施工单位难以预计,当发现风险时,并未快速做出应对措施,甚至有可能做出错误决策,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

3.3、环境风险

①建筑物风险,譬如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开裂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②管线风险,通常是不同管线的断裂而导致的危害,譬如火灾、水灾以及断水等其他类型的问题。③交通风险。这类问题譬如道路变窄,路况恶化,导致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④环境污染风险。一般有扬尘、弃土、废气以及废水等其他方面的污染问题。⑤市民安全风险。譬如高空坠物、道路坑洞等。因此,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施工风险的控制,提高施工的质量,促进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实现最佳的建设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优化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对策

4.1、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工作本身就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其过程也非常复杂,由于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隐藏了更多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困难。开展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时,须找到引发风险的关键点,分析并排除施工中的潜在风险并及时告知单位决策者,使其能迅速做出应对措施,这对市政工程的施工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市政工程的施工单位还应制订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相关的预防计划和应急计划,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安排专人实时监控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通过这样的方式,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的抗风险能力可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在面临风险时也能更快、更好地制订应对措施。

4.2、实施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力度,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规避,避免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确保施工进度如期完成。①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时须严格参照相关标准进行,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②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应建立专门的质量检测组织,安排专业人员严格按有关规定检测应用到工程建设中的原材料、产品等,确保施工材料和产品检验合格。同时,技术人员还应定期检测工程所用的仪器设备,确保所有设备能正常使用。③应对实验室的相关规定进行不断完善,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体系,认真验收所有材料。在实际施工前还应检验隐蔽工程的每道工序,对预留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所有工序都符合相关标准。

4.3、加强安全环保风险管理

安全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保证施工效益的一个关键,它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进行。①加强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体系的建设,根据安全施工的制度,对施工方案不断完善,做好施工安全工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等,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要及时排除。②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将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达到人人安全的局面,制定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同时要做好材料的整理和清查工作。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③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建设,加强施工环境的用电管理,杜绝电线落地的情况发生,严谨私自拉电的情况,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及时处理淤积的垃圾,对废弃的金属制品要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4、加强信息技术使用,构建风险防控系统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急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实现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中的风险防范,则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强信息技术使用,构建出功能强大的风险防控系统。具体表现: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项目管理人员可对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区域的整体概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加以处理;②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出符合市政工程安全生产需要的风险防控系统,确保风险因素处理有效性、及时性。

4.5、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

在对市政工程施工进行质量风险管理之前需要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不同类型的市政工程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例如道路工程以其基层、面层质量为主要管理目标,城市管网工程以管道主体质量为主要管理目标,城市建设工程(如公园、绿化设施、河岸景观建设等)以其使用性能为主要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的明确,进而能够明确施工中应当使用的设计理念、核心技术、施工工艺等内容,从而帮助工程监督管理部门、施工团队对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形成鲜明的认识,也有助于监督管理部门认识到单位工程施工中质量风险管理的重点,从而制定出更加可行、合理、科学的施工计划或措施等。

4.6、明确人员编制

市政工程质量的风险管理过程是相对复杂的,很有可能涉及到行政机构的多个部门参与管理,这就涉及到一个人员流动问题,主要是指负责工程质量风险监督管理的人员。在实际的市政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的流动性一般较大,而不同的监督管理人员理念、管理经验及业务技术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管理。因此需明确市政工程中监督管理人员的编制,一方面防止前后管理理念的不同造成质量管理前后目标、内容上的差异;另一方面相对固定的人员对同一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内容熟悉程度较高,有利于其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同时管理人员明确后,当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也方便风险和责任的分配与追究。

4、7、施工质量风险责任体系建设

市政工程项目主管部门要为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划分明确的权责范围,并加强对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强化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另外,市政工程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还要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风险事故时严格追求责任人责任,细化风险责任,将质量风险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头上,提高施工企业质量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承包商是市政工程施工主体,市政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规避施工质量风险的有效措施,开展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风险预估工作,制定严密的质量风险应对方案计划,全面预测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科学评估其风险程度,提高市政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4.8、明确工程施工的具体流程

市政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参建单位发挥自身的特长,确保施工的质量目标和安全性。主要内容:①应该严格分包招标程序,招标过程中选择技术能力强,并且管理相对严格的企业。制定的技术方案要具备较强的应对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风险;②应该做好工程施工之前的各项勘察工作,例如,岩土勘察工程应该做好施工勘察工作,施工设计工程需要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进行全面设计,工程检测部门也应该按照检测的相关规定做好检测工作;③由于市政工程的自身结构特征导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安全性问题,降低安全风险的主要方式就是不断优化工程施工工序以及工种作业流程。例如,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设计人员应该为施工人员制定明确的施工目标和施工任务,并且加强对勘察人员的引导,让他们按照具体的施工规范进行工程施工,引导勘察人员全面精确的做好相关勘察作业,从而减少工程施工设计所形成的误差。

结束语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对工程的最终质量起着决定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相关单位必须意识到这些不足并进行改正,切实优化市政工程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继洋.某滨河路市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2]肖琳.市政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措施探析[J].安徽建筑,2017,2403:112-113+125.

[3]宋敏.论市政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7,49:7-8.

[4]申力.论市政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8,06:30-31.

论文作者:张志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解析论文_张志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