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团: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重要形式_虚拟技术论文

虚拟财团: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重要形式_虚拟技术论文

虚拟联合体:巩固发展公有制的重要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联合体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企改革呼唤着新思路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并强调要寻找一切适合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企业组织形式,积极鼓励企业间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根据江总书记讲话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巩固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在当前,核心是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问题。

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出路在改革。党的十五大以后,国企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一是层层抓大,不少地方政府用强制行为组建企业集团。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封闭式管理体制,造成了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格局,在这一基础上由政府强拉硬扯组建企业集团,充其量仅仅是企业资本数量与生产规模上的叠加,并没有通过联合真正实现科技进步与产业的创新。这种集团化往往是把小包袱集成大包袱,小问题集成大问题,加之特定的成员企业间的社会心理障碍,集而不团、团而不集、貌合神离的现象已经普遍出现。这种改革不仅不会形成新的集团优势,而且还可能导致企业原有优势的丧失。

二是企业兼并破产行为带来若干负面影响。许多地方提出鼓励优势企业或民营、乡镇企业兼并国有企业,一些兼并方真正看中的是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被兼并方所占有的土地等眼前利益,而一些被兼并方则关心的是职工如何安置、工资福利如何保障等现实问题,至于实施兼并能否使企业摆脱困境,企业未来如何发展反倒成了企业兼并实施中的次要问题;与此同时,实施破产更是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最佳选择。事实上,许多资不抵债、需要破产的企业,大多是由于产品没有市场而陷入困境的,并不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破产不仅会增加银行的呆帐坏帐,而且会极大地浪费国有资产,同时也加重了政府安置下岗职工的负担。无论是兼并还是破产,首先,企业都试图从国有资产那里找点便宜,已经有人把这一轮国企改革称为又一次“瓜分国有资产的狂潮”,其次,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国有企业职工形成了对公有制的僵化认识,这一传统文化心理使每一个企业的兼并,破产都无不带来一次次的社会心理震荡,诱发出许多不安定因素。

三是集中放小埋下了可怕的隐患。各地对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搞“一刀切”、“一阵风”式的放小,带来一系列令人忧虑的问题,中小企业政府统统不要产权了,不是卖给大户就是卖给企业职工个人。由于这种以卖产权为主要方式的“放小”,只是一种产权的变动,并没有真正实现投入的增加、债务和冗员的减少,更没有实现技术设备的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一段时间以后,很可能会出现“产权私有化、责任公有化”的可怕局面,“放小”以后,工人没饭吃就不来找政府了吗?政府就可以一推了之了吗?

以上情况说明,目前推行的国企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许多弊端,其中大量的问题并不是改革思路有问题。而是这些思路适合不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以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为突破口的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情况下,上述改革思路很容易异化为“行政命令式的计划经济”思路。用这样的思路搞改革,不仅不会搞好搞活国有企业,而且会搞垮搞掉一批国有企业,正如一些基层干部所说:“现在的办法是把国有企业搞没了,搞死了的办法。”真若如此,所谓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之花有可能结下搞垮公有制的恶果,这难道不是与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相违背的吗?

当然,我不是全盘否定上述改革思路,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必然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必须以巩固发展壮大公有制为目标,以这三条原则为标准,我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必须调整,整体创新。

国有企业是随着改革的市场化进程逐步陷入困境的,市场化改革每前进一步,国有企业的困难就加重一层。造成这种局面,确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原因,也正因为这样,十几年来的国企改革一直在体制上做文章。放权让利、承包经营、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造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无不是在调整生产关系上做文章,在合理划分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的责权利关系上下功夫,这是非常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为什么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行之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国有企业的运行反而越来越困难了呢?

我们不妨看一下比国企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改革。农村改革在体制方面的动作简单说就是一个“包”字,但就是这个一定50年不变的“包”字,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思考的是,大包干只是解决了解放生产力的问题。8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技术进步、农业产业化开发等生产力领域巨大变革的推动。

与农村改革不同的是,长期以来在如何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问题上,人们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体制改革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忽视了企业设备更新、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生产力领域的变革,这正是国企改革成效不大、国有企业举步维艰的深层原因。因此,我主张国企改革尽快走出为改革而改革的怪圈。尽快摸索出一些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改革良性互动的改革思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内买方市场格局形成的情况下,新的国企改革思路必须紧紧咬住提高国有企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这个中心环节。

为此,我在这里提出一个国企改革的新思路,这就是组建企业虚拟联合体。

“虚拟联合体”提出的背景

国有企业的问题,说来说去最终都将表现为产品问题。从我国国有企业目前在产品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设备都是大而全、小而全,产品都是单品种、大批量,而一旦这种产品滞销,整个企业都会陷入困境。由于条块分割和行业与企业间的互相封闭,以分工、协作、交换为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格局在我国远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企业的终极产品缺乏“订单”、市场情况不好时,这个企业的精良设备和优秀人才以及大量的零部件生产能力就闲置和浪费了。从这个角度分析,大量该“死”掉的国有企业中,有大量不该“死”掉的生产要素。

多年来,面对一个个因单一产品滞销而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企业经营者和政府解救的办法就是要钱给钱,在原有的“小而全、大而全”的基础上搞一轮又一轮的重复建设,企图用新的投资建所谓新的生产线,生产新的产品来摆脱困境。殊不知,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品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目前,一般永久性商品更新换代的平均周期已由过去的10—15年迅速降到了3—4年,高技术电子产品的周期甚至仅有6个多月的时间。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仍照老路去办,筹集资金、 修建厂房、建立刚性的生产线等,一套程序下来,历史教训是,新产品推出之时,便是该产品被淘汰之日!这也正是许多新上马的国有企业同样陷入困境的原因。

从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不仅我国整个制造生产行业面临以上的难题,先进的经济发达的国家也面临类似的挑战。他们为了加速新产品上市的时间,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库存,加快周转时间,节约原材料和减少零部件的无谓消耗和积压,推出了精节生产、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推出了“虚拟现实”技术。它是一个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世界是整个虚拟环境集成的给定仿真对象的全体。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它通过视、听、触觉等传感器作用于用户,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交互式视景仿真效应。

以上这些制造技术的改革,已经为科学决策、可行性论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从产品设计到生产以至到用户的使用过程都可以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活灵活现地予以演示。大楼还未建造,用户就可到任何指定的楼层、房间去进行“参观”,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该房间设施对人的舒适程度。

为提高企业在产品需求中的应变能力,体现速度快、投入少、品种多的特点,198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系统科学所发起并组织了来自10多个工业部门的代表,共同研讨在新形势下制造工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讨论会,由此引发了日本通商产业省在1989年发展智能制造系统的大协作机构的构想与活动,到1991年已经建立起一个包括80多家制造企业的横跨联合组织。这就是日本“虚拟企业”的前身。与此同时,1989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国家科学院联合发起了对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研讨会,会议经过协商,向国家提出了一套相应的措施和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资助,成立了以美国13家一流制造企业为核心的领导组,带领不同地区的100多家企业来积极讨论,写出了400多篇论文。主要集中于讨论如何建立“灵活制造企业”:即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既灵活又密切的大联合管理机制。以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仍想恢复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上的领先地位。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正在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组建“虚拟企业”、“虚拟公司”。我们是否能根据当前我国国企改革的现状,进行“虚拟联合体”的试验呢?

什么是“虚拟联合体”

所谓“虚拟联合体”,就是以拥有优势产品或潜在市场的企业为核心,以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为纽带,把一些没有市场或效益不佳甚至濒临倒闭但尚有一定存量资产(有形的生产厂房、设备、技术、人才和无形的商誉、品牌等)的企业或他们的一部分(车间)“网罗”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联合。

我们这里关于“虚拟”的具体含义是:联合体企业的原有隶属关系、法人资格、所有制性质、债权债务等等不变,而所有这些联合企业的产品(中间或终极产品)和服务在统一的联合体总体计划下组织生产、服务,通过统一的联合体网络渠道并以卓有商誉的品牌销售;最后按各自产品(服务)价值构成或份额分享利润。

“虚拟联合体”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就是企业与企业在工艺、设备、技术、生产、经营之间的“虚拟联合体”,是围绕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规模而联合的。第二种形式是企业、科研、高校之间的“虚拟联合体”,是为提高产品高新技术含量、创造新产品而联合的。第三种形式是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高层次上的战略决策机构之间的联合。

组建企业“虚拟联合体”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树立“大开放,大市场”观念。终极产品销路好的企业要通过牵头组织“联合体”,在不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实现高效益;终极产品销路不好的企业要主动去寻找机会,把自己企业里能“推销”出去的车间推销出去,不能坐等通过破产兼并来解决问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长期主张不要搞封闭式的单个企业破产,要寻找在大系统内的兼并联合。因为从单个企业整体上看,不景气的不少,但其中可利用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也不少。当然,这种企业间的“虚拟联合”也需要有相应政策配套,例如,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中被分割的车间,为联合体内的核心企业提供的产品仍属无法人地位的中间产品,就不应交税,否则核心企业、被分割的原母体企业都相当于多交了一次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提出中间产品不纳税,是因为两家企业都盈利了,政府税收实际上就增加了。

实现产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关键是要进行市场结构调整。每一个经济发展期,没有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就不会有一个合理的产品、产业结构。组建企业“虚拟联合体”,就是从市场出发来调整产品、产业结构,也就是通过核心企业的市场扩张来调整和带动相关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把市场和产品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调整才具有生命力,才是真正调整。此外,一些有优势、有盈利的企业,相互间也可通过“虚拟联合”获得更快的发展;假如一个机构,它刚开发了一种新产品,虽没到市场上市,但预测到市场前景良好,它也可以借助其它企业组建“虚拟联合体”,在自己不搞大规模基建投入等情况下,使这一产品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推向市场,使联合体各成员迅速获利。

在具体操作上,既要强调政府支持,主要是政策导向,又要避免行政干预甚至强制,那样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虚拟联合体的组建最好是在各个企业自愿互相需求的前提下,由充分熟悉行业、企业的市场中介组织或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按优势互补的原则撮合。

另外,在组建企业虚拟联合体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虚拟联合体”是由核心企业和被分割企业组成的。它们一般是不可能“三同”的,即同行业、同部门、同地区。因此,“虚拟联合体”的组建,有的可能是“一跨”,有的可能是“两跨”,有的可能是“三跨”。不论几跨,都需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认可,这是一个基础。

2.核心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有市场销路好的产品或品牌,或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②有较大的市场容量或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有扩大规模的愿望、实力和技术。③有一个善于经营管理、有战略发展眼光和胆略的厂长(经理)和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3.被分割企业有参加虚拟联合体的积极性。固定资产设备与联合需求大体对应,不需要大的投入。

4.必要的投入和政策。国有企业的任何改革都需要代价,而实现“虚拟联合体”的组织运行,也需要一定的投入。首先,核心企业要启动困难企业的资产存量,设备可能因为停产需要检修,少量的需要更新改造等;其次,原材料购进和必要流动资金的注入,这种投入对政府和银行来说,比让该企业实施兼并或破产所付出的投入要小得多。

组建“虚拟联合体”的意义

“虚拟联合体”这一设想和建议提出后,得到了邹家华、钱学森等领导同志的赞成与支持,也在山西省内外决策层、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了积极反响。目前,山西省内已有数个虚拟联合体在试验运行,共涉及国有、二轻、乡镇、个体等成员企业近30家。从各界的反映和试运行的实践情况看,这一思路与其他国企改革思路相比,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国家、企业、银行三方都无需增加大量投资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促使这些联合企业取长补短,盘活各自有限的存量资产,使其有效发挥资本功能,甚至形成规模可观的资本市场,完全可以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

2.有利于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品种、大批量”的产品结构,便于形成联合企业面向市场的“品种齐全,批量适当”的产品格局。“虚拟联合体”中各个成员之间基于平等主体间的市场经济核算关系,容易变单纯封闭式生产型为外向式生产经营型实体。

3.有利于真正实现企业间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联合,促使企业间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项生产要素的合理运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可以避免企业传统联合、兼并或破产行为中造成的企业变质、社会震荡,尤其是政府行为干预下的“拉郎配”或“强扭的瓜”,缓解企业职工因破产而下岗或失业的生活压力,同时也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5.虚拟联合体为市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联合体内各企业在完成各自生产经营任务之余,有可能或有余力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以寻求更加适合自己需求的其他“虚拟联合体”或进一步的紧密联合(兼并),以求新的发展。

6.在“虚拟联合体”内,各个生产经营型企业按照各自产品(服务)的效益比例分享联合体终极产品(服务)的利润,既能给国家增税,还可以为本企业留利,甚至逐渐积累,减轻债务,并为最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或走上新的起点创造条件。

我认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许多停产半停产企业处于破产边缘。对于这些企业,原来用过的办法已无济于事,而破产兼并又会带来社会震荡,影响稳定大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组建企业“虚拟联合体”,有可能使企业摆脱困境,赢来新的发展机遇。事实上,一个企业的产品不行了,但这个企业的人才、设备、市场乃至品牌是存在的,它有活的细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企业的这种活性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这就是组建虚拟联合体的基础。而所谓虚拟联合体,也只是基于这些经济细胞的存在而采取的一种企改模式,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各企业间活性分子的优化组合,建立一种企业间既灵活又密切的大联合管理运作机制,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完成活性细胞的重组与扩张,并逐步带动与激活企业内部已经死掉的那部分,最大限度盘活国有企业的现有存量,在不增加多少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新生。因此,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改革思路。

“虚拟联合体”所反映的是企业间的一种契约关系、利益关系,因而它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虽然虚拟的含义中有虚构的成分,但正是这种“虚拟”体现了市场经济中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中映实,实中映虚。“虚”是虚在联合体各成员固有的隶属关系不变、法人地位不变、原债权债务关系不变。被分割联合的车间与原有意义上的车间并不完全相同,是以产品为纽带的组合。“实”则实在被分割的企业是虚拟联合体的成员,它生产的零部件或产品,经过虚拟联合体经营,使用虚拟联合体品牌,由原来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参与联合体的生产、销售、分配等。基于这一虚实相映的特点,客观上它为联合体各成员间的最终联合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磨合期,即各个合作企业不必急于破产、兼并、组合,而是可以在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及内部成员的相互适应与调整之后,再组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因此,虚拟联合体可以说是企业集团化的初级阶段。

综上所述,“虚拟联合体”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企业组织形式,运用到国企改革进程中,它既可以作为资产重组、资本运营中其他改革形式的辅助举措,也可以单独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同时,由于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减少了新的国有资本的投入,增加了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创新发展的空间和活力。因此,虚拟联合体是巩固发展壮大公有制的重要形式,至少是其中之一。

标签:;  ;  ;  ;  ;  ;  ;  

虚拟财团: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重要形式_虚拟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