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存在问题的讨论,探索城市乡土植物的物资文化及生态文化,强调乡土植物的地域性,并在建设城市园林景观时,应严格遵照其地域性的特征。今后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景观建设。
关键词:乡土植物;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
在经济一体化、信息产业化、科学技术普及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各个领域的发展更加趋向于创新性,就城市景观来讲,新型的城市景观促进了城市前进的步伐。然而,绝对一体化创新的城市并不是只有益处,它也存在各个城市规划趋向性相同,没有各自的风格,缺乏了地域性、文化性及多元化的特点。植物是城市园林规划中的重要造景元素,是一个城市生命力的象征,它具有其他城市装点剂所没有的特点,如:丰富多变的色彩、多元化的形态等。但是在选择城市装点植物时,应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植物作为体现当地地域特色的造景物。
一、乡土植物的地域性
乡土植物的地域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会:一是植物可供观赏以及生态习性的地域性;二是植物文化的地域性。
植物的生态习性由诸多因素决定,例如:所处地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日照条件等都会对植物的形态长生影响。以气候条件为例来说明,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植物普遍较高大,长成密林;在高山干旱的地区,植物普遍低矮、近地。我国幅员辽阔,根据其地域性形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在海南岛地区,盛产椰子树,植被细高,羽叶宽大,长在植物顶端,具有典型的海域风情;在西北地区,多以杨树为主,树资伟岸潇洒,具有豪迈的北方特点。
植物文化与人类长期的历史演变密不可分,是人类不断探索文明的时代产物,它与各其他文明相互影响、互相汲取养分,但又是相互独立的文化产业的结合。植物的文化体系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剖析:一是实用物质层面;二是精神文化层面。就物质层面而言,植物的价值体现在食用及药用价值上,这是人类经过长期探索的,集结了人类智慧的文化产物;就精神文化层面而言,植物文化与传统价值相结合,标榜了传统的审美情趣,文化心态,是人类文化的文明产物。由此可见,植物文化的影响因素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而地域文化的迥异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植物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尊崇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这些文化精髓无形之中深入到乡土植物文化中,使我国乡土植物文化绚丽缤纷。例如:西双版纳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信奉小乘佛教,相对应的一些榕树成了佛教徒崇敬的信物。在世界其他国家,人们往往也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植物上,形成独具特色的鲜明的植物文化。例如:在荷兰,郁金香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
二、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植物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贡献者,一是由于其具有观赏性;二是其具有文化性,其代表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特征。而上述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1. 通过植被塑造地域景观
植物的形象由其地域性决定,而植物的形象又造就了城市的地域性。北方的植物由于干旱的气候以及较高的地势形貌决定了其植物大多呈针叶状或阔叶状,枝干大多高俊挺拔,也体现了北方蓬勃豪迈的特点。在四季皆春的南方,植物大多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例如棕榈科植物是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其树形优美奇特,叶片飘逸淋漓,枝干挺拔壮观。一提到棕榈科植物就会想到植被茂密、空气湿润的热带地区。
2. 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
园林的地域文化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相辅相成产生的文化果实。在过去,园林缔造者将古典文化中的精髓注入到园林艺术中,在视觉、听觉、嗅觉上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在精神上也给以心灵的升华。然而,在现代园林的缔造中,人们只能肤浅地关注于视觉冲击上带来的外观美,嗅觉感官上带来的美,往往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体会,用浮华的造景材料、空洞的造景手法缔造出缺乏精神弘扬的现实产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园林景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植物是园林艺术最直接的原材料,而乡土植物是在浓厚的地域文化为背景的前提下形成的根植于区域文化的产物。因此城市园林规划必须用乡土植物来实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将植物的美与美好的人格相匹配,如:松代表刚正不阿、苍劲有力;竹代表清心寡欲、有气节;梅是高洁、潇洒的象征。所有这些都是植物文化带来的意境美,可供人无限想象。
3. 加强乡土园林树种生态习性和繁殖技术研究
乡土园林树种的地域性一般要求较高,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严格。所以园林工作者应研究不同植物所对应的生态环境,应地取材。园林繁殖技术研究最核心的内容是扦插育苗和打破种子休眠等技术,扩大繁衍园林树种,使得园林植物呈现多样化、不间断的特点。这也是园林开发培育阶段的重要技术支撑点。
4. 对乡土园林树种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利用
乡土园林植物有很强的地域性,即独特的生态性,树种与地域之间不是万能匹配的,所以要根据树种的习性,合理利用开发,发倔其特性。近年来,人们将绿化种苗当作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利用植物特性的同时,增加了其观赏性和实用性。乡土园林的科学化开发利用,要以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为前提,实现资源的有续利用。
三、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 街道绿化
现代城市都是高楼林立,是钢筋混凝土的艺术品,只是再造型独特的建筑物也是硬质景观,缺乏生命力,在感官上无法给人舒缓的感受。在街道两侧种植一些乡土植物,在增添城市生机的同时,还能净化空气,有效遮挡夏日日光的照射。一个城市的美化,不光看建筑物的构造,植物绿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座城市生命力的象征。
2. 公园绿化
公园是一个城市旅游放松的好去处,园林造型师往往在这里发挥他们的才华,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地域性和观赏价值。公园里会种植各种符合当地特色和当季的小花供游客观赏,并且种植高大成荫的树木为游客提供避暑休息的场所。园艺造型师也会根据节日的不同,把植物修剪成不同的造型图案。
3. 构架的绿化
构架绿化是现行园林绿化中越来越流行的一种形式,构架绿化指攀援植物缠绕生长在支架、梁柱、拱门、栅栏、长廊等实体物上,种植各种攀援植物,供人欣赏的同时又提供了一个纳凉休息的场所。美化环境的同时,又改良了生态,是乡土植物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的时代产物。用攀援植物装饰长廊,可增添许多生机,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此外,攀援植物可作为天然屏障,保护建筑物免受风化腐蚀。
4. 交通道路绿化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高架路、立交桥已纵横贯穿于整个城市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单调的交通设施缺乏绿意,无法给过往人群以美的享受。一般城市高架、立交可装饰面积有限,所以多选用攀岩植物绿化,或者在道路防护栏上装上支架,在上面放一些盆栽。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生态效益。
结束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乡土园林景观趋于形式化,丢失了原本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且各个城市园林构造、表现手法都大同小异,忽略了地域性特征;园林景观的表现形式忽略了传统历史和文化的传递。通过对乡土植物应用的讨论,在构建乡土植物美景时,牢牢乡土植物的地域性,发掘其文化背景,运用现代手法将传统艺术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德军.攀援植物与垂直绿化[J].中国园林,2002(2):49-50.
[2]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3]阿苏荣.浅议梅花造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6-19
论文作者:侯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植物论文; 乡土论文; 地域性论文; 文化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论文; 地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