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解放军第一六九中心医院药剂科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应用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炎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接受更替洛韦治疗和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23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94.6%;对照组患儿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82.1%,观察组患儿白细胞下降2例,血小板下降1例,总计3例,对照组患儿白细胞下降3例,血小板下降4例,胃肠道反应2例,肝功能异常1例,总计1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应用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更昔洛韦;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呼吸道疾病,侵犯腮腺和各种腺体组织,包括神经系统、肝、肾、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可导致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多种并发症,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为了观察更昔洛韦应用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炎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炎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第6版)中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①当地腮腺炎流行或发病前2-3周有感染患儿接触史。②腮腺以及其他唾液腺肿胀。③剧烈头痛、嗜睡、脑膜刺激征阳性。④脑脊液化脓性改变,恶心呕吐、肌肉紧张、睾丸肿痛,血、唾液、脑脊液中现腮腺炎病毒。⑤1个月内未接种腮腺炎病毒减活疫苗,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排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缺陷以及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全身性疾病患儿。将全部患儿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6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4±4.3岁;男20例,女36例。对照组56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8.2±3.9岁;男30例,女2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儿接受更替洛韦治疗,3-5mg/(kg·d)更替洛韦+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治疗,15-20mg/(kg·d)利巴韦林+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用药3d,3d后评价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给予对症治疗支持。
1.3观察指标
根据《传染病学》第五版中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效果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血尿淀粉酶正常,无相关并发症;
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腮腺有轻微肿痛,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血尿淀粉酶好转,无相关并发症;
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血尿淀粉酶水平增高,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
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显效23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94.6%;对照组患儿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8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经飞沫传播,病原体为腮腺炎病毒,为副黏病毒科一种RNA病毒,疾病临床表现以头痛、肌痛、腮腺肿大为主,患儿可能在张口进食、咀嚼尤其是食用酸性食物时产生剧烈痛感,病毒可在腺体内增殖后再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累及其他组织,还有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并进一步发展为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多种并发症[1]。现阶段,流行性腮腺炎尚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国内临床治疗以中药抗病毒、西药抗病毒治疗为主,α-2b干扰素、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应用最为广泛[2]。更昔洛韦是第二代核苷类强效广谱抗生素,能够诱导敏感病毒一种、多种细胞激酶磷酸化,形成更昔洛韦三磷酸,对病毒DNA聚合酶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阻断病毒复制[3]。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更昔洛韦对胰腺炎病毒有着理想的抗病毒活性,而对人体组织细胞的损伤较小,人体毒性低,骨髓抑制风险低[4]。更替洛韦的抗病毒特异性很强,感染细胞内浓度是非感染细胞内浓度的100倍以上,用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对儿童机体损伤小,因此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成为儿童腮腺炎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腮腺炎病毒具有一定的嗜腺体和嗜神经性,接近30%的患儿均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经过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预后良好,有部分患儿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可导致脑膜脑炎[5]。利巴韦林是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规药物,进入机体组织后,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生成单磷酸,抑制病毒肌酐磷酸脱氢酶的活性,阻断尿苷酸合成,从而阻止病毒复制。但是利巴韦林抗胰腺炎病毒过分依赖腺苷激酶,临床疗效有限,并且容易形成耐药性。相比之下更替洛韦作为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杀灭病毒,而不容易形成耐药性。但是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应用中应该注意,更昔洛韦长期使用仍然可能产生骨髓抑制,其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产生的毒副作用尚不明确,有潜在的长期致癌性和生殖系统毒性,因此临床应用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保证用药安全性。
结语:
更昔洛韦应用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燕贤.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01):65-66.
[2]佟宇,贾玉洁.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35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11):100-101.
[3]高晓荣,常宏宏,魏文珑等.更昔洛韦合成路线图解[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03):229-231.
[4]斯琼.更昔洛韦应用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06):940-941.
[5]黄元亮.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90-191.
论文作者:曹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患儿论文; 腮腺炎论文; 病毒论文; 流行性腮腺炎论文; 儿童论文; 脑膜论文; 抗病毒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