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中医医院 071000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厥阴篇,为血虚寒凝的代表方。该方 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组成。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外温经脉,内温脏腑;白芍养血和营,配当归酸甘化阴,增强养血之功,共为臣药。通草通行血脉;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调生化之源,共为佐使药。诸药配合,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共奏温经通脉之效。临床应用时,无论内、外、妇科,凡有血虚寒凝皆可应用。现举病例如下。
1.痛经
刘某某,女,23岁,未婚。2016年3月1日初诊。患者月经3月未潮,患者平素喜食生冷瓜果。现症见少腹作痛,得温则痛稍减。伴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少气懒言,乏力,恶心,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细迟。证属血虚寒凝。治以温经祛寒养血。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桂枝12g,白芍15g,当归12g,延胡索12,细辛3g,通草10g,吴茱萸10g,干姜8g,白蔻仁l2g,大枣10枚,炙甘草10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服上方7剂后,月经来潮,腹痛止。复诊重在调脾胃,以香砂六君汤加减调理以善其后。
按:《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可见,温经祛寒养血,疏肝破结为治疗痛经之大法。本患者病起因为寒,又见形寒肢厥等虚寒症状,故选用当归四逆汤以温血祛寒通经。然痛经原因甚多,有劳伤血脉,有肝郁气滞,有心脾两虚等不同,治当审证论治。
2.痹证
魏某某,男,58岁。2016年l1月16日初诊。患者3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左下肢持续性钝痛,疼痛从左骶尾部沿大腿后面向胭窝及小腿外侧放射,遇冷则加重。经过腰部拍片,查血沉,抗链“0”均无异常。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痛。经服用抗风湿及止痛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寻求中药治疗。现诊见患者舌淡白,脉细。证属痛痹,寒邪阻络。治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20g,白芍15g,桂枝12g,细辛3g,大枣8枚,甘草10g,牛膝20g,伸筋草15g。水煎服,日1剂。服12剂疼痛大减,上方加木瓜15g、川续断15g、地龙12g、蜈蚣3条,连服12剂诸症消失。
按: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本证由于寒邪侵袭,阻滞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此方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此案加牛膝、伸筋草、木瓜、川续断、地龙、蜈蚣舒筋通络止痛。诸药合用获良效。
3.厥阴头痛
李某某,女,33岁,2017年2月l6日初诊。头之颠顶部疼痛2月余,受凉后加剧,疼甚时可呕吐清涎,做脑电图、脑CT无异常。曾在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疼甚时服西药止痛,可稍缓解,初则有效,渐服失灵。现诊见患者面容惨淡忧郁,身着厚衣,头带围巾。询之,患者自诉一日头剧痛数次,怕冷,四肢不温,腰酸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肝阳不足,阴寒上逆,阻滞经脉,上犯清空。治以温经散寒。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l5g,桂枝10g,白芍l5g,细辛3g,大枣8枚,甘草10g,藁本6g,吴茱萸12g。水煎服,日l剂。服7剂头痛明显减轻,四肢已温,上方加川芎10g、白芷12g,继服l2剂,诸症皆除。
按:患者素体阴虚,肝阳不足,无力温散厥阴寒邪致使阴寒上逆。厥阴经脉上会颠顶,头乃清阳之会,厥阴寒邪上逆致头痛加剧,故用当归四逆汤温血脉以散风寒,血脉通则通而不痛;吴茱萸舒肝和胃,散寒降逆,为厥阴要药;川芎上行颠顶而活血通脉;白芷通窍止痛;藁本少用为引,可直上颠顶加强止痛之功,故诸症获愈。
4.风瘾疹
张某某,男,46岁,2017年12月24日初诊。患者自述平时体虚多汗,汗后皮肤上出现疹块2年余,呈淡红色,遇寒加重,得暖则消,奇痒难忍。现诊见全身散在豆粒大淡红色疹块,暴露处为多。面色无华,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缓。证属风寒外袭,营卫失和。治以温经散寒,解肌和营,益气固表。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5g、桂枝12g、大枣12g、白术15g、防风15g、白藓皮15g,白芍15g,细辛3g、通草12g、甘草l2g,黄芪30g,蜈蚣2条。服7剂药后,疹块渐消,余症减轻。继服12剂而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风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本案患者证属风寒外袭,营卫失和导致腠理不固,与当归四逆汤证病机相符和。方中加入白术、防风、黄芪益气固表,白藓皮、蜈蚣祛风散寒,疏风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解肌和营,益气固表之效。
论文作者:郭亚薇 屈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当归论文; 细辛论文; 白芍论文; 桂枝论文; 患者论文; 大枣论文; 甘草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期论文;